(0150)《刑法总论》网上作业题答案1:2010年春季第1批次2:2010年春季第2批次3:2010年春季第3批次4:2010年春季第4批次5:2010年春季第5批次6:2010年春季第6批次1:[多选题]3.关于刑法的解释,一下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刑法第9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此为立法解释B: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委司法解释C:全国高教自考委员会指定教材《刑法学》对简介故意的解释为学理解释D:全国人大法工委对刑法的修订提出的建议稿委立法解释参考答案:ABCD2:[多选题]2.特别刑法包括()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C:刑法修正案D:刑法典参考答案:ABCD3:[多选题]1.刑法中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A:法律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C: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D: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参考答案:ABCD4:[论述题]简述刑法的机能。
参考答案: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5:[单选题]5.我国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用刑罚同()斗争。
A:一切违纪违规行为B:一切违法行为C:一切犯罪行为D: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参考答案:C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6:[单选题]4.至2006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发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C: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参考答案:B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7:[单选题]3.有权对刑法做出司法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B:高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参考答案:A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8:[单选题]2.我国第一部刑法实施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97年3月B:1997年10月C:1979年7月D:1980年1月参考答案:D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9:[单选题]1.我国1997年刑法典一共有条文()A:384条B:452条C:412条D:502条参考答案:B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1:[单选题]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参考答案:D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2:[单选题]某国驻英大使馆参赞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日本东京的航班上与我国留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笔密,对甲应当()A:不予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英国有关方面处理D: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考答案:B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3:[单选题]1、我国刑法空间效力采取的是()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D:属人才则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参考答案:C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4:[论述题]名词解释:1.刑法规范:2.紧急避险:3. 犯罪预备形态:参考答案:1.刑法规范,就是由国家制定与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禁止人们实施犯罪、命令人们履行义务以免犯罪或者指示司法人员如何定罪量刑的法律规范。
2. 紧急避险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3. 犯罪预备形态:行为人开始为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的犯罪停止形态。
5:[论述题]简述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应当具备的条件参考答案:(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1分)(2)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1分)我国对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区分:(4分)A、无刑事责任时期,B、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只对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C、减轻刑事责任时期,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D、满16周岁,完全刑事责任时期(3)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2分)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分析(2分)6:[单选题]5、某一行为在新刑法中是犯罪,但在旧刑法中不认为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该行为无罪,这反映了刑法中的()。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C(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1分)(2)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1分)我国对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区分:(4分)A、无刑事责任时期,B、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只对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C、减轻刑事责任时期,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D、满16周岁,完全刑事责任时期(3)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2分)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分析(2分)7:[单选题]4.甲男、乙女两青年,星期天在公园里面公开发生性关系,结果导致周围游客极大愤慨,纷纷要求有关司法机关予以严重惩罚。
甲、乙行为如何定性?A:聚众淫乱罪恶B:组织淫秽表演罪C:流氓罪D:无罪参考答案:D(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1分)(2)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1分)我国对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区分:(4分)A、无刑事责任时期,B、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