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专题运动学问题一、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的条件:①F 合=0或②F 合≠0且F 合与v 共线,a 与v 共线。
(回忆曲线运动的条件)2、基本概念(1)⎩⎨⎧路程位移(2)⎩⎨⎧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3)⎩⎨⎧≠增加的速度加速度速度(4)⎪⎪⎩⎪⎪⎨⎧==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3、分类4、匀变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2)公式 (会“串”起来)①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s t =⎪⎪⎩⎪⎪⎨⎧=⨯++=++=+=+200000202122)(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 2 =V =V V t 02+=st②根据基本公式得∆s = a T 23+N S 一N S =3 a T 2Sm 一Sn=( m-n) a T 2推导:第一个T 内 2021aT T v s +=I 第二个T 内 2121aT T v s +=∏ 又aT v v +=01 ∴∆s =S Ⅱ-S Ⅰ=aT 2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同学要求必须会推导,只有亲自推导过,印象才会深刻! (3)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T 末 、2T 末、3T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T 、2T 、3T ……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T 内、第 2T 内、第3T 内……第nT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各个相同时间间隔均为T)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4)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得到的启发)。
(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5)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适用全过程S = V o t -12g t 2; V t = V o -g t ; V t 2-V o 2= -2gS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上升最大高度:H = Vgo 22 上升的时间:t= V g o对称性:①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②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g v t t 0==下上。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gV o (6)图像问题识图方法:一轴物理量、二单位、三物理意义(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等)图像法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数学方法。
用它可直观表达物理规律,可帮助人们发现物理规律。
借用此法还能帮助人们解决许许多多物理问题。
对于诸多运动学、动力学问题特别是用物理分析法(公式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若能恰当地运用运动图像处理,则常常可使运动过程、状态更加清晰、求解过程大为简化。
请叙述下列图象的意义.①、位移—时间图象(s-t 图像):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静止的s-t 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上;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所在直线的斜率表示运动速度的大小及符号;②、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横轴表示时,纵轴表示速度;请叙述下列图象的意义.静止的v-t 图像在一条与横轴重合的直线上;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在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上;匀变速直线运的v-t 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所在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及符号;当直线斜率(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同号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直线余率(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异号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的v-t 图像在一条倾斜直线上,面积表示位移(7)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
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 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v 相等时,S 追<S 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②若S 追<S 被追、V 追=V 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追 被追③若位移相等时,V 追>V 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①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②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二、 思维方法篇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① 用定义式:ts∆∆=一v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② v =V V t 02+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3.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 4.逆向思维法解题 5.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6.用比例法解题7.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①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 ②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③位移=平均速度⨯时间 三、【实例解析】1. (2007高考全国理综Ⅰ)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 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
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
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013.5S m =处作了标记,并以9m s υ=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
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20L m =。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都能正确画出如下过程示意图。
依据甲、乙两运动员的运动过程所作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⑴由于追上时υυυ==乙甲三角形A (012s s s =-),三角形B 相遇时乙的位移且'2012s s t υ==所以22a s υ=。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02013.5 6.5()L L s m =-=-=。
【答案】22s υ;6.5m 。
2. 一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A 、B 、C 三点,AB =BC 。
物体在AB 段加速度为a 1,在BC 段加速度为a 2,且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为2A CB υυυ+=,则A .a 1> a 2B .a 1= a 2C .a 1< a 2D .不能确定【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线b 、c 不满足AB =BC ,图线a 可满足之。
又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a 1<a 2。
3. 汽车由甲地从静止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停下。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可做匀速运动,也可做加速度为a 匀变速运动。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那么要使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最短,汽车应如何运动?最短时间为多少?【解析】该题属于运动学极值问题,可用公式法建立方程,然后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
下面用速度图像求解:依据汽车运动特征(匀加速、匀速、匀减速)可作如下速度图像。
因位移S 恒定且等于梯形的“面积”,设最短时间为m t ,最大速度为m υ,则据12m m S t υ=,2m m t a υ=,得m t =四、2009年部分高考题1、(09年全国卷Ⅱ)15. 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2、(09年江苏物理)7.如图所示,以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 。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2m/s ,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5m/s 。
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 .如果距停车线5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3、(09年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 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
在物块A 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 、B 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当A 、B 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 .当A 、B 加速度相等时,A 、B 的速度差最大C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A 的速度达到最大D .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4、(09年广东物理)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A.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B.0-5s 内的位移为10mC.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 末与第5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5、(09年海南物理)7.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设该物体在0t 和02t 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1x 和2x ,速度分别是1v 和2v ,合外力从开始至o t 时刻做的功是1W ,从0t 至02t 时刻做的功是2W ,则A .215x x = 213v v =B .12219 5x x v v ==C .21215 8x x W W ==D .2 1 2139v v W W ==6、(09年海南物理)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21s s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0s 处。
A .若012s s s =+,两车不会相遇B .若01s s <,两车相遇2次C .若01s s =,两车相遇1次D .若02s s =,两车相遇1次7、(09年广东理科基础)3.图1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0一l s 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 .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8、(09年广东理科基础)9.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0—1s 内,合外力做正功B .在0—2s 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 .在1—2s 内,合外力不做功D .在0—3s 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9、(09年山东卷)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 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答案与解析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tva ∆∆=得乙甲a a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乙甲m Fm F 31=,得3=乙甲m m ,由t s m a -===4.01/104.042乙,得t=0.3s,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