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执业药师--中药(药综)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2016.执业药师--中药(药综)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答案【BCDA】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金水相生法 E.抑木扶土法 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是 用泻肝健脾法治疗肝旺脾虚证的方法又称
答案【BE】
A、抑强扶弱法 B、补母泻子法 C、滋水涵木法 D、培土生金法 E、扶土抑木法 56、健脾益肺的方法治疗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方法 57、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 58、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
志液体华
应用实例
脾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思则气结
脾胃不和,口涎自出
在体合肉
其华在唇
治痿症独取阳明
唇四白
在窍为口
脾失健运,口味异常
五脏 肝
志液体华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应用实例 怒伤肝 肝主目 爪为筋之余 肝血虚少,血不养筋 肝主目
大便
肺 游溢精气 脾
汗、呼气 三焦(通道)
肃 宣 降 疏 发 泄 气 化
肾 膀胱
肝
尿
肝
主疏泄
1 调畅情志 2 促进血液运行,津液代谢 3 促进消化吸收 1 肝为血海,贮存一定血量制约肝 的阳气升腾 2 调节各部分血量分配 3 有防止出血的作用
主藏血
肾 肾藏精 主生长 、发育 与生殖
主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 的盛衰密切相关,与头发牙齿关系密切 主生殖:肾藏精,肾精(天癸)是胚胎发 育的物质基础肾为各脏阴阳之根本,肾阴 又称元阴、真阴,肾阳又称元阳、真阳
B.肝郁 D.暑湿
答案【E】
下列属于证的是 A.发热恶寒 C.胸肋胀满 E.头身疼痛
B.肝胃不和 D.纳呆食少
答案【B】
A.辨证论治 B.对症治疗 C.异病同治 D.同病异治 E.辨病论治 1.同种疾病,若其表现的证不同,则治法应采用 2.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其治法应采用 3.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称为
阴阳 诊断 的临 床应 用 治疗 原则 考点
望;色泽鲜明为阳,晦暗为阴 闻:高亢洪亮多言,语声低危无力少言 切:寸为阳,尺为阴;数为阳,迟为阴
八纲辨证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壮水之主以致阳光,抑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四气五味、升降沉浮
药性
【A型题】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寒极生热,热 极生寒属于阴阳的 A.相互交感 C.互根互用 E.相互转化 答案【E】 B.对立制约 D.消长平衡
情 志 怒 喜
甘
辛 咸
黄
白 黑
湿
燥 寒
中
西 北
土 脾 胃 口 肉
大 皮 金 肺 肠 鼻 毛 膀 水 肾 胱 耳 骨
思
悲 恐
一
五 行 阐 释 疾 病 传 变
相生 母病及子:肾精亏虚不能养肝—肝肾精血亏虚 肾阴不足不涵肝木—肝阳上亢 子病及母:心血不足累及肝血—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火旺盛 相克 相乘:肝气郁结上逆影响脾胃运化—木旺乘土 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克伐—土虚木乘 相侮:肝火旺盛肺金无力制约肝木—木火刑金 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水肿—土虚水侮
【A型题】治疗阴虚证,在补阴药中酌加补阳药, 以阳中求阴,属于阴阳的 A.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E.相互交感 B. 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答案【B】
【B型题】 A.寒者热之 D.阳病治阴 B.热者寒之 C.阴阳双补
E.阴病治阳
(1)阳偏盛的治疗方法是 (2)阴偏盛的治疗方法是 (3)阳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三
滋水涵木法
滋肾阴以养肝阴
五 行 相生 确 定 治 则 治 法 相克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金水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法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泻肝清肺 泻心火滋肾阴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A、肝病影响脾 B、肝病影响心 C、肝病影响肺 D、肝病影响肾 E、肝胆同病 ★43、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44、属于相侮的是 ★45、属于子病及母的是 ★46、属于相乘的是
【A型题】 1.根据五行学说,火的特性为 A.生长 C.生发 E.清洁 答案【B】 B.上升 D.收敛
2.根据五行学说,水的特性为 A.生长 C.生发 E.清洁 答案【B】 B.向下运行 D.收敛
3.下列是按相克规律制定的是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泻南补北 D.培土生金 E.金水相生
相乘:恃强凌弱
相侮:反克反制
五行的五种特性和取类比象 古人称 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温热、升腾 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清洁、肃降、收敛
寒凉、滋润、向下
自然界 五 味 酸 苦 五 色 青 赤 五 气 风 暑 五 方 东 南
五 人体 行 五 六 五 形 脏 腑 官 体 木 肝 胆 目 筋 小 火 心 肠 舌 脉
(4)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答案【BAED】
A型题:下述疾病现象中属于阴的是 A、面色鲜明 B、咳声有力 C、脉象滑数 D、声低气微 E、脉象洪大
答案【D】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中求阳 D.阳中求阴 E.补阴扶阳
答案【A】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相克:木-→土-→水-→火-→金-→木
答案【DEC】
【A型题】根据五行学说,金的特性为 A.生长 C.生发 E.滋润 答案【D】 B.生化 D.收敛
【A型题】下列是按相生规律制定的是 A.佐金平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制水 D.泻南补北 E.抑木扶土 答案【B】
【X型题】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有 A.培土抑水法 B.滋水涵木法 C.泻南补北法 D.佐金平木法 E.抑木扶土法 答案【ACDE】
答案【A】
★3、有“华盖”之称的为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答案【D】
★4、牙齿与骨同属于 A、心所主 B、肝所主 C、脾所主 D、肺所主 E、肾所主
答案【E】
A型题:下列哪项是脾统血的主要含义 A、脾气的推动作用 B、脾气的气化作用 C、脾阳的温煦作用 D、脾气的固摄作用 E、脾的升清作用
答案【ABCDE】
第 二 节 阴 阳 学 说
阴阳 阳:推动、温煦、兴奋 的属 上、体表、肢外、背、六腑、心肺居上 性 阴:凝聚、滋润、抑制 下、体内、肢内、腹、五脏、肝脾肾属下 阴阳 对立制约:对立制约,阴平阳秘 的关 互根互用:气属阳,血属阴。 系 消长平衡:四季、昼夜的变迁 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答案【D】
被称为元阴、真阴的是 A、心阴 B、肺阴 C、肾阴 D、肝阴 E、脾阴
答案【C】
肾脏的生理功能是 A、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B、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C、主水液 D、主纳气 E、濡养温煦脏腑
答案【ACDE】
五脏之间的关系(十大关系)
心——肺:气血关系 肺——脾:宗气生成、津液代谢 肝——肾:精血互化,藏泄互用,阴阳承制 肝——脾:反映在统藏失司的出血 肺——肾:津液代谢、呼吸运动
肾主水 肾精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 排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起着极为重要 的调节作用肾的气化作用主要有赖于肾阳 和肾气
肾主纳 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 气 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B型题】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主宰精神活动的脏是 (2)主司调畅情志的脏是
答案【AD】
答案【B】
五脏志液体华 五脏 心 志液体华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应用实例 喜伤心 血汗同源 心主血脉 面部血脉丰富 舌为心之苗
五脏
肺
志液体华
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
应用实例
悲忧伤肺 风寒犯肺,鼻流清涕 皮肤呼吸 毫毛的营养 鼻为肺之门户
五脏
心——肝:血液运行、神志活动 脾——肾:先后天互资、水液代谢 心——脾:血液运行、血液生成 心——肾: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肺——肝:气机调节、肝火犯肺
【A型题】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密切联系的两脏是 A.心与脾 C.肺与肝 E.脾与肾 B.肝与脾 D.肝与肾
答案【A】
【A型题】“水火既济”是指 A.心与肝的关系 B.心与肾的关系 C.心与脾的关系 D.心与肺的关系 E.脾与肾的关系
答案【DCA】
X型题:下列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观点的是 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 的联系而构成 的有机整体 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 论依 据进行察病的 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 素 进行全面考虑 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自然 E.中 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脾 主运化
运化水谷精微: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并
传送其精微物质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传输吸收布散
主升清
指脾气具有把轻清的精微物质上输于
头目心、肺,以及维持人体脏器位置 恒定的生理功能。
主统血
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 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
口 水谷 胃(大锅) 小肠 别浊 大肠
1
8 3 5 3 10 4 7 3 3 2 8 5
1
1 2 1 1
2
19 15 19 4 9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 一 节 中 医 学 的 基 本 特 点
整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一体观
体
观 念 辨
形神一体观
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证
论 治
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病、症、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