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阳明大肠经》PPT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PPT课件


(2)腹痛,腹胀。
(3)肘臂痛。
(4)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0寸; 灸 。[解剖]皮肤、皮 下组织、肱桡肌、 桡侧腕短伸肌、 旋后肌。浅层布 有前臂外侧皮神 经和前臂后皮神 经等。深层有桡 神经深支的分支。
9、上廉 (LI9)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 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 纹下3寸。 [主治] (1)头痛。 (2)半身不遂,肩臂酸 痛麻木。 (3)腹痛,肠鸣,腹泻。 [刺灸法]直刺0.5~1.0寸; 可灸。
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主治] (1)耳聋,齿痛,咽喉肿痛,
颌肿。 (2)热病,昏迷。 (3)手指麻木。 [刺灸法]向上斜刺0.1~0.2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
2、二间 (LI2)荥穴
[定位]侧腕对掌,半握拳。 在食指本节(每二掌指关节) 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
(1)目痛,齿痛,鼻衄, 咽喉肿痛,口眼喎斜。
(2)热病。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 灸。
3、三间* (LI3)输穴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 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 处。
[主治]
(1)目痛,齿痛,咽喉肿 痛。
(2)身热,腹满,肠鸣。
(3)手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
大 肠 6
针“手三里穴”对大肠运动功能的显著调整作用。
(2)动物实验还证明,针兔的“手三里”、“合谷”
“足三里”、“臂臑”等穴可提高皮肤痛阈,并进一
步证实,针“手三里”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其对
尾核和下丘脑外侧区的作用,以及对不同脑区
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而实现的。
11、曲池* (LI11)合穴 [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神志病 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长, 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和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大 肠
(五)腧穴(共20穴,左右40 穴)
1、商阳* (LI1)井穴 [定位]伸食指。在食指末节
[配伍] (1)、配温溜、曲池、 中渚、丰隆,有利咽喉, 清热邪的作用,主治喉 痹不能言。 (2)、配肩髃、合谷, 有调理肠腑的作用,主 治腹胀,吐泻。 (3)、配肾俞、委中, 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 治急性腰扭伤。

肠 1
[现代研究](1)在X线钡餐下观察发现,针手三
4
里可使胃肠蠕动增强;家兔实验观察也证实了
大 肠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大 肠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 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 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 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 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 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 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 上挟鼻孔。
[解剖]皮肤、皮下 组织、桡侧腕长伸 肌腱后方、桡侧腕 短伸肌、旋后肌、 拇长展肌。浅层有 前臂外侧皮神经, 前臂后皮神经和浅 静脉等分布。深层 有桡神经深支穿旋 后肌。
大 肠 1
10、手三里* (LI10)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 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 2寸。 [主治] (1)肘臂疼痛,上肢瘫痪 麻木。 (2)腹痛,腹泻,腹胀。 (3)齿痛颊肿,失音。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可灸。
4、合谷* (LI4)原穴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手背,第一、第
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主治]
(1)头痛,目赤肿痛,鼻衄, 齿痛,牙关紧闭,口眼喎斜, 耳聋,痄腮,咽喉肿痛。
(2)热病,多汗,无汗; 瘾疹,疟疾。
(3)腹痛,便秘;经闭, 滞产。
(4)小儿惊风,半身不遂, 上肢疼痛、不遂。
(5)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的作用,主 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大 肠 8
5、阳溪* (LI5)经穴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
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 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 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1)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 (2)臂腕疼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 灸。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 灸。
[配伍]
(1)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 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 窍的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2)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3)配太冲,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 肝熄风的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 压。
(4)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的作 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二)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 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主要病候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 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 寒冷等症。
(四)主治概要
6、偏历 (LI6)络穴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屈肘,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 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主治]
(1)耳鸣,耳聋,目赤,鼻衄, 喉痛。
(2)臂腕酸痛。
(3)水肿。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可灸。
1
7、温溜 (LI7)郄穴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 上5寸。
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 连线中点。 [主治] (1)瘾疹。 (2)半身不遂,手臂肿痛无力, 瘰疬 。 (3)热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齿痛。 (4)高血压,头痛、眩晕、癫狂。 (5)腹痛吐泻,痢疾,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0~1.5寸;可灸。
[主治] (1)头痛,面肿,鼻衄,咽
喉肿 痛,口舌肿痛,吐舌。 (2)肠鸣腹痛。
(3)肩臂酸痛。
(4)疔疮。 [刺灸法]直刺0.5~1.0寸;
可灸。
8、下廉 (LI8)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
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主治](1)头痛,眩晕,目 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