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蔬菜基地建设的调查》

《加快蔬菜基地建设的调查》

《加快蔬菜基地建设的调查》一、全县蔬菜基地建设基本情况根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量3.2万吨左右,大部份农户都是传统种植,自种自给,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只有1800亩,而且产量不高,年产商品蔬菜只有0.22万吨,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县城周边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大量减少,使商品蔬菜供应矛盾更加突出。

去冬今春,我县把蔬菜生产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新建了商品蔬菜基地4个,面积90余亩,多数已建好大棚,并播上了种籽。

正准备新建的基地2个,面积400亩,如能顺利发展将会提高商品蔬菜供给能力,极大地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二、目前全县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在商品蔬菜基地建设情况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管理、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

我县在蔬菜产业发展中,由于重视不够,没有领导机构,没有明确主管部门,没有专职人员具体抓,工作职责不明确,没有资金扶持,没有发展规划,技术服务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这些都制约了我县的蔬菜产业发展。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到赣县学习考察,赣县党政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把蔬菜产业列入了该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他们成立了以县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副科级建制的蔬菜办办事机构,设立了蔬菜发展专项基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赣县商品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立项指南与奖补办法》二个规范性文件等。

2、租地难,租金高,给基地规模化建设带来难度。

由于我县山多地少,大多耕地高低不平,百亩连片平整的土地很难找到,尤其是在责任制时,农民把耕地划成多个等级分户承包,选择任意地块连片建立基地都涉及大量农户,要做通这些农户的工作难度很大。

也有少数农户由于其它收入门路少,没技术,没资金,每年只种一季水稻,不愿意种蔬菜,也不愿流转给别人种,使基地难连成片,影响基地建设。

还有部分农户漫天要价,使基地建设者无法按预期计划投资,阻碍了基地发展。

3、基地建设资金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制约了基地规模化发展。

蔬菜种植是高投入农业生产项目,新建一亩钢架温室标准棚(含农膜)就需建棚费用1xx元左右,就是搭竹木简易温室棚的建棚费用也在4500元,如加上通水、通电等其它设施的建设投资更大。

由于我县矿产、木竹资源丰富,今年又开工高速公路建设,农民的收入门路多,导致基地建设请工难,工价高。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种籽、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也上涨较快,这些都导致了投资的增大,使投资者难以承受。

4、技术服务不到位,质量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直接影响了基地效益。

蔬菜生产的技术要求很高,从品种选择,季节搭配,日常管理都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

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名蔬菜生产专业的技术人才,现在的生产技术还是90年代我县在外地请来的专业师傅所教,一是县城周边会种菜的农户由于没有了土地停止了种植。

二是由于新品种的推广和管理技术上的落后,这些老技术很难适应新基地建设的需要。

三是对基地用肥、用药没有标准要求和监管体系,蔬菜质量安全没有保障。

三、加快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的主要建议经过认真调研,政协委员一致建议,加快我县商品蔬菜基地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领导,制定发展规划。

县政府要组织成立“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主管部门,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把蔬菜产业发展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以赣州建设特大城市为契机,围绕我县“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的县城居民蔬菜需求制定好发展规划,建立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高山蔬菜为特色,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采取近远结合的方法,优先在扬眉、长龙、铅厂、关田、过埠建设一批常年性商品蔬菜基地。

在上堡建设高山蔬菜示范基地。

基地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水源、空气、土质等条件。

2、出台基地建设相关扶持政策。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基地业主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财政要筹措资金建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蔬菜产业发展,要建立蔬菜产业贷款担保和贴息机制,涉农银行要大力支持蔬菜基地建设。

三是制定蔬菜产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

3、加强基地建设技术服务。

要建立蔬菜产业服务队伍。

组织成立蔬菜产业合作社。

大力引进或聘请专业技术人才。

采取多种形式办好各种学习班、培训班。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加强信息预报服务。

4、建立蔬菜安全监管体系。

制定和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督促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

对基地在生产过程中用肥、用药要建立详细档案,落实好生产责任制,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监督检测。

第二篇:蔬菜基地建设工作方案观农贸、垫江蔬菜基地产销对接工作方案(议案)xx年二月前言为顺利实现对垫江蔬菜基地的带动、销售支持,促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探索观农贸切入两翼地区蔬菜基地建设的协作模式,为重庆保供应稳价、菜篮子工程搭建产业链提供模式参考,针对市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总体要求。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观农贸庞大的客商为主体,实施观农贸“20工程”(分期、分批的组织20个年销售上百万元的农产品销售客商建立与垫江种植基地的直接对接)工程。

围绕大力发展垫江农村经济人和观农贸客商的有机融合、结合重庆其他区县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2、方案原则。

围绕垫江蔬菜基地为中心,利用观农贸客商优势,以发展重庆本地农副产品经济为重点,坚持“以点及面,重点突破、模式复制、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观农贸在蔬菜批发领域的龙头作用,建立和完善观农贸客商与垫江蔬菜基地对接模式,搭建快速、高效、可控的垫江农产品供销物流渠道。

3、方案内容。

一是信息摸底,主要针对垫江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观农贸在近郊实施基地生产的客商信息进行全面统计;二是建立观农贸客商与垫江产业基地的直接信息沟通渠道。

三是建立和完善观农贸垫江农副产品销售的基础平台。

一、观农贸基本情况(略)二、工作目标和内容根据观农贸与垫江区供销社签署的合作协议要求,本项工作的开展,应当实现以下目标:探索建立以观农贸为龙头的农产品供应链,探索观农贸直接切入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模式,通过建设和完善销售服务措施,扩大垫江农产品在主城区销售量,建立观农贸和产业基地的直接信息对接,实现对垫江农村经纪人信息进行全面整合规划,提供更多的宣传渠道,扩大垫江农户农产品种植信息通道和销售通道。

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参观学习组织2-3次到重庆近郊其他具有示范作用的蔬菜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垫江农委、观农贸客商、发展部、经管部、信息部参与,经营部组织。

2、客商对接组织2-3次观农贸与垫江客商座谈会,力争在xx年建立5万亩观农贸〃垫江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3、内部宣传(1)定期在led大屏播出垫江蔬菜供应信息(2)在前门岗设立宣传栏,宣传垫江农产品信息(3)定期通过广播、短信发布供应信息四、工作组织与分工1、成立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工作组,以观音桥市场公司副总经理催文生为组长,会同观农贸经营部、发展部、信息部、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管理机构、实施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工程的行政领导、部门协调、经费落实、工作指导和重大问题决策等各项工作。

五、经费安排项目实施经费主要由垫江区、观农贸自筹三级配套。

六、保障措施为保障观农贸垫江产销对接万元增收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拟建立以下定期例会制度。

根据不同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定期召开碰头会,统一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及时解决实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实施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篇:小学蔬菜基地建设方案熊集镇中心小学蔬菜基地建设方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断创新思想意识,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新课程改革和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寄宿学生增加以及改变住校生“带菜”和“吃干菜”的种种现实情况,现就加快我校蔬菜基地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丰富和繁荣我校的教育内容,培养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新一代小学生。

二、奋斗目标1、“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创新精神,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学校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服务教育教学。

2、三年内,我校蔬菜基地达到4亩。

三、具体措施1、做好市有关文件精神的宣传落实工作,紧跟中心学校的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二是选择好主攻方向,确定学校劳动基地的实际任务和工作内容;三是仔细安排。

选择热情高、愿意干的同志开辟蔬菜基地和其他基地。

2、xx年树好同类学校的样板,抓好蔬菜基地。

3、采取鼓励、奖励等措施,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全面改变学校学生带菜、吃冷菜、馊菜现象,发挥学生自己种菜的作用,改变寄宿制学生吃菜状况。

把蔬菜基地建工作结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考评奖励方案年初将安排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考评范围,年终进行评比奖励、加分。

第四篇:蔬菜基地建设自查报告根据市政府办公室[xx]130号文件精神的安排,我县将建成1.5万亩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

为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全县上下齐心,正在努力实施,现将我县上半年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为认真抓好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我县按照近郊“一村多品”,远郊“一村一品”和相对集中成片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安排布置1.6万亩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现已规划落实12个常年性蔬菜基地乡镇。

完成常年性蔬菜基地建设面积1.53万亩。

目前种植得较好的主要有河市的昌红,亭子的雷力,大堰的卢岗、双井,罐子的金坛罐,九岭的千马,江阳的新学等专合社;早春蔬菜双膜覆盖栽培率达95%,竹架生产大棚面积2200亩,引进业主18人,业主开发种植面积1500亩,引进企业1个,企业承包种植200亩。

市、县在罐子乡共同建立了1200亩的常年性蔬菜示范基地。

同时,在大堰、亭子等地建立100亩以上的“三新”技术试验示范园区,引进试验示范品种27个。

推广生物微肥达2530亩,其中,推广南国春生物微肥1150亩,推广丰顺春生物微肥1380亩。

大力推广使用无滴消雾膜,推广栽培面积1070亩。

在黄瓜等品种上推广瓜类吊蔓栽培技术,面积达625亩。

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注册,全县已新建安云、重金、龙神、巴河、昌红等5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其余的大堰、金檀、亭子、江阳等乡镇的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在工商部门审批。

对罐子、大堰、亭子等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排灌渠道5830米,新修田间人行道路386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