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知识税2.塞缪尔·亚当斯3.纽约三大便士报4.报团5.《金融时报》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什么是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重要里程碑?2.《新莱茵报》有哪些办报思想和特色?3.简述普利策及其办报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2.论述《真理报》为俄国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

3.论述美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进程。

四、(案例)分析题(30分)以几大通讯社的变化为例,分析20世纪前期世界新闻通讯社的兴衰更替。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知识税答:知识税是指对报业征收的税,包括纸张税、印花税和广告税。

1712年5月,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为“知识税”。

如有违反,则课以罚款或吊销执照。

“知识税”是英国政府的新发明,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限制报业,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负担,被迫停刊,半年之内伦敦12家报刊就停了7家。

以后政府又多次提高税率,至1815年一张报纸的印花税高达4便士。

经过长期的斗争,“知识税”于1861年彻底取消。

2.塞缪尔·亚当斯答:塞缪尔·亚当斯毕业于哈佛学院。

1748年担任了波士顿一个俱乐部所办的《独立广告报》的主编,经常抨击英国政府横征暴敛的政策。

翌年,《独立广告报》停办,他便经常在他的好友所办的《波士顿报》上发表文章,宣传反抗殖民统治的主张。

他认为:英国政府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完全违背了社会契约的原则,因而殖民地人民也不再有服从英国政府的义务,殖民地脱离母国而独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这一观点后来成为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亚当斯不但是个宣传家,而且是杰出的革命组织者。

反印花税的斗争广泛开展以后,亚当斯将集合在《波士顿报》周围的革命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了“自由之子社”,作为运动的核心力量,并且在各地建立分社,开展活动。

1772年他又组织“通讯委员会”,以便在马萨诸塞州各地间互通情况,传布消息。

1775年4月,列克星敦民兵就是得到通讯委员会的报告后,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的。

亚当斯在1774年后一直担任马萨诸塞州出席大陆会议的代表,独立战争后他长期担任该州的副州长、州长。

3.纽约三大便士报答:纽约三大便士报是指三家小报版面的报纸,分别是:①纽约《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为本杰明·戴(Benjamin Day)1833年9月3日创办;②纽约《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发刊。

原名《先驱晨报》,6个月后改称《先驱报》,创办人詹姆士·戈登·贝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③纽约《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发刊,创办人霍勒斯·格里利(Horace Greeley)。

4.报团答:报团是指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报团的国家之一。

南北战争结束后,经济发展速度极快,报刊也迅速从党报时期进入了商业化时期,竞争加剧,同时出现了报业的垄断。

5.《金融时报》答:《金融时报》是一家全国性的经济金融报纸,创办于1888年,主要报道金融、财政、工商业消息,也十分重视与经济有关的国内外政治新闻。

政治上倾向保守党,是伦敦金融界的喉舌。

目前除在伦敦出版外,还用传真版在法兰克福同时印行,在世界各国金融经济界拥有广泛的读者。

每天28版左右(周一另有附刊,周六有周末版),采用粉红色纸张印刷,这是它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金融时报公司有个子公司,叫做金融时报商业情报公司,专门收集和报道世界各地的经济信息,并出版一套期刊,分门别类报道各种产业的信息,影响很广。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什么是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重要里程碑?答:依据形式的演进,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原始传播、口语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等几个发展阶段,其间出现了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1)语言的产生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原始传播时期是历时最久的,长达几百万年。

经过无数代的进化演变,随着祖祖辈辈的劳动锤炼,人类的大脑逐渐发达,发音器官逐渐完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

大概在几十万年前产生了音节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语言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

有个人之间的交谈,三五成群的议论,氏族、部落的集会,田边地头的传闻,口口相传的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等等,其中都包含着人们需要的新闻信息。

而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2)文字的出现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国、埃及、印度和西亚的两河流域,分别出现了早期的象形文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字大部分由表形向表意、表音演进,衍生出各种字母文字,而且形体日益简化,书写日益便利。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

有了文字书写,就有了手写的新闻传播,这种传播突破了口头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可以使信息传播的容量更大、内容更准确、距离更远、留存的时间更长久。

(3)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在人类传播史上竖起了第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它也使印刷新闻传播成为可能。

印刷术最早出现在中国。

早在隋唐年间(6—7世纪)我国就有了雕版印刷。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5年左右),毕昇首创胶泥活字排版印刷,以后又有人发明木活字印刷。

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工匠谷登堡,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他浇铸出了以铅、锡、锑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并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印刷工艺。

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加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印刷术的应用和推广,在人类传播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印刷可以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以便向广大公众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原先为奴隶主、封建主或是教会上层垄断的文化知识扩散开来了,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制的潮流。

2.《新莱茵报》有哪些办报思想和特色?答:《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它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办报思想、内容特色和战斗传统,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中主要之点有:(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把宣传革命纲领作为首要任务《新莱茵报》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德国的政治思想中心。

出于策略考虑,报纸刊头上印有“民主派机关报”字样,而实际上它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从事宣传、报道和评论,坚决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正是从这种无产阶级立场出发,报纸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德国革命制定的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民主的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的战争。

这是德国革命的两项基本任务,因而也是《新莱茵报》宣传的两个基本方面。

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宣传革命纲领,《新莱茵报》的这一特色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后形成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先导。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积极指导运动报纸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了同群众的紧密联系。

它建立了广泛的通讯员网,这些通讯员经常及时给编辑部反映和报道运动的最新情况。

报纸也十分重视读者来信,从中随时获得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和述评,而且每期都要发一些读者来信,直接反映群众呼声。

另一方面,《新莱茵报》又十分重视指导群众,给他们以理论武器。

报纸连载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用通俗的语言教育工人认识本身的历史使命,为阶级的解放而战斗。

报纸发表的《西里西亚的十亿》等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揭露了贵族地主对农民的贪婪榨取,号召农民在反封建斗争中团结奋起。

报纸在革命发展各阶段及时发表的评论,提出的口号,都为群众指明了方向。

不仅如此,报纸编辑部成员还直接参加火热的群众斗争。

他们都加入了科伦工人联合会(马克思曾任主席)和民主协会,并且经常参加这些组织的集会,发表演说,散发传单。

每当报纸遭到反动当局刁难时,工人群众就举行抗议示威,支持和保护报纸。

正是这种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得报纸能够更好地代表人民,指导运动前进。

(3)强烈的革命爱憎,鲜明的战斗风格《新莱茵报》从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区别对待敌、我、友,表现了强烈的革命爱憎。

对于封建王朝、地主贵族、反动官僚,报纸一贯进行无情的抨击和谴责,对于大资产阶级勾结封建势力、镇压人民的叛卖行为,报纸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

著名的《霍亨索伦王朝的丰功伟绩》一文,历数几代封建王朝的罪行、丑行。

《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组论文,犀利地挑开了大资产阶级的伪善和画皮。

对于小资产阶级,报纸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