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诗五首 - 野望
近体诗:近体诗从句 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 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 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 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 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 联,五、六句叫颈联,七、 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 求对仗。二、四、六、八 句尾要押韵。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
首联(1、2句) 颔联(3、4句) 颈联(5、6句) 尾联(7、8句)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 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 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 似乎兴致盎然。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 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 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 歌之集大成者。 一切都会过去, 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 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一千多 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题材):
野望
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 功,号东镐子,绛州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唐代医生、著名诗 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 王通之弟。性简傲,嗜酒,能饮 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
王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 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 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 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 自娱。王绩除一度作过六合县 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 部分时间隐居乡里。曾在隋代 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 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 故乡东皋村。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 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 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 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 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 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 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 孤独抑郁的心情。
gāo
野望
王绩
xǐ yǐ
bó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 站在东皋纵 目远眺,徘 徊不定不知 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 染上秋天的 色彩,重重 山岭披覆着 落日的余光。
6、根据诗意背诵诗句。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东皋薄暮望, 徘徊不定不知该去何方。 徙倚欲何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树树皆秋色,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 牧人驱犊返, 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 相顾无相识, 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长歌怀采薇。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 用?请简要赏析。
(1)“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 的诗句。 (2)“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诗句。 作用:(1)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 孤寂无依的愁绪。 (2)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
1.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 _东__皋__,时间:薄__暮___。事情_望____。 2.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皆___对 _惟___,色____对_晖_____。 3.颈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 回家了。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5、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 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 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 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物诗、咏史诗、爱国诗、悼亡 诗、思乡诗、闺怨诗、战争诗、写景 抒情诗等
2、诗歌按形式可分为(体裁):
四言(字) 古体诗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古诗
绝句(4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绝)
近体诗 律诗 (8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 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 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 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 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 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篇 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 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 化,为杂言体。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 赶着牛群 返回,猎 人带着猎 物回去。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我看到这些人 又并不认识,长声 歌唱《诗经》中 “采薇”的诗句。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 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 死。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 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 景象? 4.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
野 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望 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 苦闷彷徨
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
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
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 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 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 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