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三立卷审查操作方法和结论判定标准为保证立卷审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制定立卷审查操作方法:1)审查人员对照立卷审查标准的各个评价指标对申报资料进行逐条审查,根据申报资料是否提供相应内容和数据,将相应项目前面的“□”填为“■”;2)在“审查结论”栏统计重大缺陷项、较大缺陷项和一般缺陷项数量,并将各缺陷项目分类逐条列出;3)依据判定标准确定立卷审查结论;4)将申报资料和填写的立卷审查表格交由他人进行复核审查,如有争议应经集体讨论确定立卷审查结论。
立卷审查标准中标记★的项目为重大缺陷项,标记☆的项目为较大缺陷项, 标记△的项目为一般缺陷项。
具体填写方法和判定标准如下:一、综合研究情况与法规要求(S1/P1)(一)受理情况(S1.1/P1.1)1、按照受理通知书或申报资料封面上的信息填写药品名称、规格、受理号。
原料药如有同期申报的制剂,制剂如有同期申报的原料药、辅料、包材及其它规格,同时填写关联申请受理号。
制剂应填写申请阶段(P1.1.5)。
2、附加申请事项(S1.1.4/P1.1.6):按《药品注册申请表》第5条的内容填写,如同时申请非处方药,则选择从“□ 无□非处方药□减或者免临床研究□其他”四个选项中选择“非处方药”,并将其前面的“□”变为“■”;如同时申请减或者免临床研究,则将“□减或者免临床研究”也变为“■减或者免临床研究”;如为其他申请事项,则在“■其他”栏中填写具体内容。
3、注册分类是否正确(P1.1.7/S1.1.5):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中的有关分类要求,并在国家局网站上进行同品种查询,如符合化药注册分类6类的有关要求,则选“是”,如不符合,则选“否”。
注册类别不正确时需加以说明。
4、药品注册申请表、生产现场检查申请表、研制情况申报表:如申报资料中已提供上述表格的,则在相应表格栏选“提供”;否则选“未提供”。
(二)审查情况(S1.2/P1.2)1、省局审查意见表、研制现场核查报告、生产现场检查报告:如申报资料中已提供上述表格的,则在相应表格栏选“提供”;否则选“未提供”。
研制现场核查报告和生产现场检查报告中发现的影响申报资料真实性的关键问题,应在“发现的问题:”一栏处填写具体内容。
2、省所检验报告: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否则,为“未提供”。
根据省所检验报告,填写检验结论: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检验报告3批样品的批号应与生产现场检查申请表及生产现场检查报告的样品批号一致。
(三)证明性文件(根据2号申报资料填写S1.3/P1.3)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否则,为“未提供”。
2、《药品生产许可证》:如为新建车间或新增剂型的,应提供增加所报原料药品种、相应剂型生产范围的变更记录,或有关证明性文件。
生产范围包含所申报原料药品种或相应剂型的,则选“是”;否则,选“否”。
3、相关剂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如已提供,且认证范围应包含所申报制剂剂型,则选“提供”;否则,为“未提供”,并选择是否进行有关说明。
如为新建企业、新建车间、新增剂型,则选不适用。
原料药无此项内容。
以上证明性文件应核对在受理日期时是否在有效期内。
4、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否则,为“未提供”;如为初次申报的仿制药申请或申请减免临床,该项选择“不适用”。
(四)专利情况(根据2号申报资料填写S1.4/P1.4)如已提供专利情况说明及不构成侵权声明的,则选“提供”;否则,为“未提供”。
(五)特殊管理药品(2号申报资料S1.5/P1.5)如该品种为特殊管理的药品或复方制剂中含有特殊管理的药品,且已提供立项批复文件,则选“提供”,未提供立项批复文件,则选“未提供”,如不属于特殊药品管理,则选“不适用(非特药)”。
(六)原研药物基本情况(根据3号、28号申报资料填写S1.6/P1.6) 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并在相应栏目填写“上市国家、上市/国内首次进口时间”、“生产企业名称”;否则为“未提供”。
原料药可填写相应制剂的情况。
(七)原料药(制剂品种填写此栏目内容,如受理的是原料药则无此栏目,2号、13号申报资料P1.7)1、制剂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原料药,如提供了所有原料药的有关资料,选“全部提供”,如只提供了部分原料药的有关资料或未提供有关资料,选“部分提供或未提供”。
2、原料药批准证明性文件或受理通知书: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否则,为“未提供”。
受理通知书是指和该制剂同期申报的原料药受理通知书。
如原料药批准证明性文件过期,则应提供再注册批件或受理通知书。
3、销售发票复印件/其他:通常应提供原料药销售发票复印件,如是其他情况,应注明具体情况(如所用原料药为赠送)。
如为同时申报原料药和制剂,则不需提供销售发票。
4、如同一申请人同时申报原料药和制剂,则不需提供供货商出厂检验报告。
5、如使用进口原料药,需提供与原料药生产企业或国内合法的销售代理商签订的供货协议、所有的原料药《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药品质量标准复印件,以及该原料药口岸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书。
6、批准文号是否被废止;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是否已被吊销;原料药申请是否已撤回/退审:如在国家局网站数据查询或国家局下发有关文件中明确文号已废止,《药品生产许可证》已被吊销,原料药申请已撤回/退审,则选“是”,否则选“否”。
(八)药包材证明性文件(2号申报资料、15号申报资料S1.7/P1.8) 是否提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或者《进口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
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否则,选未提供。
如果同时申请包材注册的,可选“提供”并在备注项提供申请包材注册的受理号。
如《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或者《进口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已在申报受理前过期,则应提供再注册受理通知书。
是否提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质量标准复印件,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否则,选“未提供”。
(九)立题合理性(S1.8/P1.9)1、S1.8原料药:根据国家局文件、有关指导原则,原料药属于明确的立题不合理情况,选“是”,否则选“否”。
2、P1.9制剂:(1)制剂活性成分的安全性/有效性(P1.9.1):国家局公告。
包括地标升国标注射剂、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中西药复方注射剂、多组分生化药口服制剂以及中西药复方口服制剂等,如骨肽注射液、复方骨肽注射液。
(2)剂型(P1.9.2):不合理剂型例如:如水溶性药物申报分散片和干混悬剂,或难溶性药物申报泡腾片、泡腾颗粒。
(溶解度为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的属于难溶性药物)(3)规格(P1.9.3):不合理规格例如:制剂规格超出成人单次最大剂量,或者小于成人单次最小剂量,说明书载明儿童用法用量的可认定成人单次最小剂量的一半也为合理规格。
注射剂常用规格是指符合《关于加强药品规格和包装规格管理的通知》中所列规格。
(大容量:50ml、100ml、250ml、500ml;小容量:1ml、2ml、5ml、10ml、20ml。
如原研产品规格不同于上述规格,如300ml、3ml、4ml等,也予以认可)(十)临床批件要求的补充研究资料(S1.9/P1.10)申请人根据临床批件要求提供了补充研究资料,则选“提供”;否则,为“未提供”;如无临床批件或临床批件未要求补充研究资料,为“不适用”。
(十一)参比品(S1.10/P1.11)如采用参比品进行对比研究,则选“是”(原料药可采用已上市的原料药或者相应制剂进行对比研究),未采用参比品,在相应栏选“否”。
是否与已进口的原研产品/原研本地化产品进行比较:如进行比较则选“是”;如有原研产品/原研本地化产品,且未进行比较,则选“否”;如无原研产品/原研本地化产品,则选“不适用”。
采用参比品进行对比研究,应注明参比品来源,除原研产品/原研本地化生产产品、ICH成员国仿制药的其他来源(例如国内首仿品、国内普通上市品等)应选择“其他企业产品”项,同时填写生产企业名称及产品相关信息;如提供了参比品标签/样品照片/说明书中的任意一项,则在相应栏目选“提供”;三项均未提供,选“未提供”。
二、药学研究资料(一)处方工艺研究(8号申报资料)1、原料药(S2)S2.1是否采用粗品精制制备原料药,如是,则选“是”;否则,为“否”。
S2.2是否采用游离酸/碱经一步成盐精制制备原料药,如是,则选“是”;否则,为“否”。
本栏不适用于原料药为无机化合物及起始原料为已批准上市原料药。
S2.3 I类溶剂的使用是否是必须的。
如因工艺需要,只能使用I类溶剂,则选“是”;否则,未进行相关研究或说明的,为“否”;未使用I类溶剂,则选“不适用”。
S2.4.1是否提供了重要起始物料的制备工艺,如提供全部重要起始物料的制备工艺,则选“全部提供”;如提供部分重要起始物料的制备工艺,则选“部分提供”;否则,为“未提供”。
S2.4.2是否制订了重要起始物料的内控标准,如提供全部重要起始物料的内控标准,则选“全部提供”;如提供部分重要起始物料的内控标准,则选“部分提供”;否则,为“未提供”。
S2.5.1如提供中试以上规模的生产工艺,包括反应物料的投料量、工艺参数和收率,则选“是”;否则,为“否”。
S2.5.2如提供工艺路线的选择依据(实验依据和/或文献依据),则选“是”;否则,为“否”。
S2.5.3如提供了主要生产设备信息(型号、生产厂、关键技术参数等),则选“是”;否则,为“否”。
S2.6.1是否明确了关键工艺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如已明确,则选“是”;否则,为“否”。
除在8号申报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可根据工艺验证资料查找关键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
S2.6.2是否提供了关键工艺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依据,如已提供,则选“是”;否则,为“否”。
S2.6.3是否制定了全部中间体的控制标准,如提供全部中间体的控制标准,则选“全部提供”;如提供全部中间体中部分中间体的控制标准或未提供全部中间体的控制标准,则选“部分提供或未提供”。
S2.7试制规模,可根据省局研制现场核查报告中确认或申请人提交的《药品研制情况申报表》中3批样品的试制规模填写。
如提供了试制规模,则填写具体数据;否则,选“未提供”。
S2.8如申请人提供了的商业批量,则填写具体数据;否则,为“未提供”。
对无菌原料药应提供工艺验证资料,包括工艺验证方案(S2.9)和验证报告(S2.10)。
无菌原料药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如已提供,则选“提供”,并填写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中验证样品的批量,如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未提供样品批量信息,应统计为1个一般缺陷项;否则,为“未提供”。
对于其他原料药可仅提供工艺验证方案(S2.9)和空白的批生产记录样稿(S2.11),但应同时提交上市后对前三批商业生产批进行验证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