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宋史研究主题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名题分解:宋史研究主题

宋史研究主题1.(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38)(26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

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

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

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材料三科举制度被外四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

(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

)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

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

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①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⑦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疯狂的科举》潘剑冰③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钱基博(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各有什么表现?(8分)(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化为切人点,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12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科举制度,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中国历史史实和学术研究扼要展开。

(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分)【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宋史研究主题【解析】(1)本小题需考生注意材料所给的突破性创新与渐进式创新的定义。

第一小问回忆宋朝经济繁荣发展有突破性创新的表现:交子的出现、商业的繁荣发展商人地位提高。

第二小问渐进式创新:市与坊界限的打破、草市变化、海运、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这一制度的重要性等。

商业经济内容相对能较快回顾,但农业经济上的水转翻车的渐进式创新却是个新点,考生在复习中多注意历史的横向联系。

(2)第一小问内容,回忆史实科技有指南针、火药在宋代的发展应用,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思想有理学,文化有宋词、话本、北宋四大书法家。

第二小问影响,通过第一小问的内容罗列,结合问题可以界定其中对西方国家影响最大的为四大发明的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使得欧洲的骑士阶层没落,指南针迎来了欧洲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将其归纳整理可以获得一个共同点,就是欧洲社会性质的变化与发展,故而可以看到欧洲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发展及其近代化过程。

(3)第一小问主张,需选择观点。

第二小问的回答可参考如下第一观点:八股取士的危害大。

则列举八股取士负面影响方面进行论述。

第二观点:科举制是重要的选官制度。

论述时考虑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第三观点:八股文学习对于语言文章有促进作用。

论述时主要考虑八股文的写作优点。

【答案】(1)突破性创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商人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开始政变。

(任意一点得2分)渐进式创新: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水转翻车。

(6分,任意三点得6分)(2)内容: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辉煌;话本出现;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

(10分,任意五点得10分)影响:宋朝的科技成就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由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促进欧洲的近代化。

(2分)(3)更注重①: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形式主义严重,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

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时期,君主专制走向顶峰,而八股取士选拔的人才只是忠于皇帝的奴才。

更注重②: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政府官吏,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尚的形成;从方式上看,追求金平,公正;从选拔标准看,择优录用。

更注重③: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格型严整,思维缜密。

2.(2015·山东菏泽一模文综·38)(22分)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丈化的发展。

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

……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三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材料四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

“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请回答:(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说明理由。

(8分)(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8分)(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6分)【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海禁”政策;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宋史研究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需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第二小问理由,需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做到史论结合,史实选择与第一小问不能自相矛盾,论证时要注意“19世纪前”的阶段性,宋朝超越前代没有疑问,列举有关表现即可,但是否超越明清时期可选择不同观点,如正方可选择闭关锁国政策等角度论证,反方可选择市镇、货币经济地位商帮、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论证。

(2)注意文明史的角度,据材料一中“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可知这是从经济角度,据材料二中“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可知这是从科技角度,据材料三中“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可知这是从人类文明角度,据材料四中“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可知这是从文化角度,概括说明即可。

(3)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中“文学……绘画……学术思想……都数得到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需明确表明你的观点;第三小问理由,应注意分析角度的不同,据材料一、二、三、四可归纳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的角度,据材料四中“贫指国力、财政”、“弱指……军事”可归纳出政治和军事的角度。

【答案】(1)观点一:同意。

(2分)理由: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集镇、夜市、海外贸易兴盛。

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

(成就答出3点即可,6分)观点二:不同意。

(2分)理由: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发达,商帮兴起;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

(成就答出3点即可,6分)(2)说明:商品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高度发达;对人类文明有重要贡献。

(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8分)(3)观点: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

(2分)不矛盾: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

(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6分)3.(2015·山东烟台二模·38)(20分)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

……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

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

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

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

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材料二法国学者、国际宋史研究开创者埃狄纳·巴拉兹明确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斯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同为法国学者的迪艾那则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日本文史家内藤湖南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材料三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强调……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3)(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

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4分)(2)与国内学界对宋代历史评价长期流行的“积贫积弱”说相反,材料二中多位学者认为宋代社会出现了近代社会的一些因素。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的商业和城市发展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并分析这种“近代因素”的发展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