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在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进行创新设计与工程研发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领军素养和竞争力,以满足该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牢固而系统地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上述知识解决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对现代车辆设计、制造及电子控制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能通过文献资料对上述复杂工程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工程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信息和网络技术工具,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具备较为宽广的学科视野。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评价车辆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中,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过程的工程实践中。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
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引领型人才素养。

10、沟通:能够熟练运用工程技术语言与车辆工程专业领域的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具备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车辆研制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上述知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学制、学位授予与毕业条件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条件:最低完成课内156学分,及课外实践8学分,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CET-4),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

五、专业分流方案
1、分流时间:第一学年小学期内完成分流。

2、分流方案:统一执行机械工程学院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分流方案。

(1)学生填报专业分流意向。

主要在机械类四个专业中进行分流,同时也可跨专业大类分流;
(2)对于志愿分流到本专业且满足接受基本条件的学生(包括来自其他专业大类的申报学生),按照综合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未被录取者在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
(3)志愿跨专业大类分流,但未被所报专业录取的学生,重新在机械专业大类内进行调剂分流。

六、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2
1、基础知识类: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基础、热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
2、基本技能类:
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3、专业核心知识类:
专业导论:机械工程导论
设计类:机械设计基础、汽车理论与构造、机械精度设计基础
制造类:车辆机械加工制造技术、车辆成形技术与制造系统
控制类: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子与控制
工程素养类:工业社会学、科技写作与表达
七、主要实践环节
1、基本技能训练及课程(项目)设计:
金工实习,汽车实验学,汽车人机学实验,模具设计。

2、专业实习:
在大三小学期以集中实践方式进行。

在广汽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不少于3周的生产实习。

采用现场参观、讲座培训、交流讨论、课题攻关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在生产线上学习知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训练:
(1)车辆创新实践:通过参观及动手实践的方法,提升对车辆结构的认识。

课程将采用授课教师出研究课题,学生小组选题的形式,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行训练。

(2)课内综合试验
按照课程设置进行。

4、毕业设计:
为期一学年。

其中第7学期主要任务是调研和资料收集,开展基础实验;第8
学期开展主体设计或研究工作,撰写毕业论文。

八、选课说明与要求
3
、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1(1)通识教育类核心课程限选6学分,其中至少2学分为经济管理类课程;通识教育类选修课程任选6学分,必选一门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和一门与工程伦理相关的课程,共计12学分。

(2)英语分级A,B级学生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C级学生必修8学分;公共英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自主学习三部分,学生需全部选择并完成相关教学要求方可获得相应学分;选修英语辩论课程,应先修公共演讲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为车辆工程学科方向类必修课程,2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方向分设9门课程,其中包含双语课1门。

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选修4
门(8学分),其中,必选1门双语类课程。

专业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将邀请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授课,或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

2 、集中实践的说明与要求
集中实践包括三个部分,即校内工程实践、校外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

(1)校内工程实践:包括金工实习、汽车实验学、汽车人机学实验、模具设计和车辆创新实践。

(2)校外专业实践:在大三小学期进行,专业实习时间不少于3周。

原则上以集中实践方式进行。

学生实习结束经考核通过取得学分。

(3)毕业设计:为期1年,第7学期开始选题,重点查阅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开展基础设计或实验;第8学期,开展设计或实验,撰写论文,参加院、系组织的论文答辩。

3、必要的先修课条件
(1)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及学习认知规律,课程模块设置的先后次序大致为:通识教育类,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实践。

(2)专业核心课程中,机械设计基础的先修课程包括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机械精度设计基础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的先修课程包括数学和基础科学类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程序设计。

4、建议选课清单
通识教育类核心课程及选修课程(详见全校性选修课程清单)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4
3工程经济学(必选2东亚文明的历史进32
2中国传统文32
2社会学概32
2信息技术与社会进32
2材料与人类文32
232中西文化比2生命起源与生物进32
……
学分要求以及实施办法由学校学生处统一提出。

、课外855
九、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思想政治理
军事理
公共课大学英2学分核心课体通识教育类学
选修课3学分26%学数学和基础科大类平台课课程教37.学
专业大类基础课13学学628.学87%
49% 专业核心课2学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3学学25% 基本技能训夏季小学期实践环专业实习学军学毕业设计(论文集中实1学学2课(项目设13%学
车辆创新实
学 156+学思政教育实践
课外实践
其他课外综合实践 8学分
6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