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政治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
1、生态意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兴起的(A )的意识形态。

A、倡导保护生态平衡
B、相信自然界为有机整体
C、倡导保护环境
D、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
2、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B )认为,治理与统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布坎南
B、罗西瑙
C、罗尔斯
D、韦伯
3、马克思主义认为( A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贵族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4、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 D )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法家
B、杂家
C、道家
D、儒家
5、(ABCD )是政治权利的主观构成要素。

A、组织
B、能力素质
C、身份资格
D、理论与策略
6、( A )在18世纪大革命时开始承认秘密投票。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意大利
7、“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ABC )。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科学主义
D、理性主义
8、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D )。

A、政治妥协
B、政治改良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革
9、( C )方案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义
C、理想主义
D、现实主义
10、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ABCD )。

A、经济分析方法
B、历史研究方法
C、利益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二、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
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
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三、简答题:
1、政治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2、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3、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

(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

(3)社交活动。

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四、论述题
论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

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

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政治文明化。

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