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标准操作一、加热炉概述1、概述在一个有衬里的密闭体内设置有大量的相互连接的优质或合金无缝钢管,被加热介质在一连串的无缝钢管内以高流速通过,燃料在密闭体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把热量传给被加热介质,把被加热介质加热到生产工艺规定的温度或完成一定的化学反应深度;这类设备称为加热炉。
2、本车间所有加热炉本车间共有加热炉7台,一套制氢原料气预热炉、一套制氢转化炉、一套加氢反应炉、一套加氢分馏炉、二套制氢原料气预热炉、二套制氢转化炉、二套加氢反应炉。
其中一套制氢转化炉和二套制氢转化炉为顶烧炉。
二、烘炉操作1 烘炉目的新建加热炉内部衬里等耐火材料含有较多的自然水和结晶水,不经过烘炉而直接使用,温升较快,容易导致衬内及耐火材料开裂和脱落。
通过烘炉,脱除衬里中自然水和结晶水,以增加加热炉炉墙强度和使用寿命。
2 烘炉应具备的条件2.1加热炉各部分施工验收合格2.2耐火烧注料均按规定进行了养生2.3炉墙在环境温度下(25~40℃)自然干燥 72小时以上2.4加热炉经水压试验,各相关系统已经吹扫、置换完毕2.5鼓风机、引风机经验收及单机试运合格2.6经有关人员联合检查,确认具备烘炉条件3 烘炉前检查及准备3.1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主要受力件的焊接是否符合要求。
清除炉膛杂物,封好人孔3.2检查加热炉设备是否齐全好用,烟囱、烟道挡板、各烟道风门挡板是否灵活。
3.3检查燃料气、点火瓦斯(常明灯)、蒸汽管线连接是否合适、有无泄漏。
3.4拆除燃烧器上的喷头(或取下喷枪)对燃料气、蒸汽管线进行吹扫,除去施工中的残留物(如铁锈、砂粒等杂物),保证燃烧器的正常燃烧,可用空气、氮气吹扫,但从安全上考虑,对燃料气管线用空气吹扫后应进行氮气置换。
3.5炉膛灭火蒸汽管线排凝设施是否合理,管线内应无液滴存在。
3.6检查燃烧器喷枪是否对准中心线,燃料气喷孔是否向心安装。
3.7点火孔位置安装是否合适,常明灯安装是否妥当并作好点火试验。
3.8在炉前放空阀放空瓦斯,将燃料气压力调整在 0.05MPa以上。
3.9点火前在炉前采样分析,分析其中的 O2含量,控制 O2%<0.5%(V)方能使用。
3.10烘炉前画出理论升温曲线。
烘炉温度曲线图4烘炉操作4.1加热炉烘炉时可与反应系统干燥同步进行,炉管内用 N2循环,当反应系统干燥结束后,烘炉继续按曲线图升温。
4.2烘炉用燃料气进行加热升温。
点火前应吹扫炉膛。
4.3点火前火嘴风门开度于三分之一的位置,在炉外点燃点火棒,通过点火孔送入点火棒至长明灯附近,慢慢打开长明灯阀,再用二次风门调节好火焰。
4.4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升温,如果升不上去可提高燃料气压力(若烟囱冒黑烟则停止提高燃料气压力)。
如果用长明灯达不到升温要求,则可点燃火嘴,并把长明灯燃料气压力降到 0.05MPa。
4.5烘炉温度以辐射顶温为准。
若在恒温时,温度超出规定温度较大时,可适当关闭点着火嘴的长明灯或关闭主火嘴。
4.6烘炉时还应严格控制炉管壁温度,使其不大于 450℃。
4.7在升温过程中要调节好各燃料器的风门,并要调节好烟囱挡板的开度,使炉顶压力维持在-2mmH2O~-4mmH2O柱。
4.8当炉膛温度升到 500℃并恒温 24小时以后,则以每小时 25℃速度降到200℃并熄灭所有火嘴,立即关闭所有火嘴风门、烟道挡板,进行熄火焖炉,等其炉膛温度降至 100℃以下时进行自然通风。
5 烘炉注意事项5.1要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升降温。
5.2若火嘴在点火后又熄灭或主火嘴在 5秒钟内尚未点着,则应立即关闭燃料气调节阀,并用灭火蒸汽吹扫加热炉炉膛 15分钟,直至烟囱冒蒸汽;并对炉膛内气体进行爆炸性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重新点火。
5.3使用主火嘴烘炉时,为了使炉膛干燥均匀进行,点火的火嘴应每 8小时更换一次,主火嘴点火时应对角进行。
5.4炉膛各测温点的温度应尽量平衡,如偏差较大时可调节对应的火嘴,同时要避免火焰直扑炉管,要严防温度超高。
5.5火嘴、风门、挡板调节时要缓慢,不能过快,以免燃烧不完全,熄火或炉内压力波动。
5.6点火时不要面对点火孔,检查时身体偏离看火孔,防止回火伤人。
5.7炉子爆炸试验分析合格后,燃料气已引入火嘴前因某些原因未立即点火时,加热炉应重新做爆炸试验,合格后方能点火。
5.8做好烘炉记录,作出实际烘炉曲线。
6.烘炉后的处理6.1烘炉结束后应开炉检查,并对脱落部位进行修补。
6.2若衬里表面龟裂缝宽度小于 3毫米且不贯通耐火层则不予修补。
龟裂缝宽度等于或大于 3毫米,长度小于 1米且无脱落可能时,可用钒土水泥(500#)与陶纤棉按 30:70(wt)比例配制陶纤维进行填充。
6.3衬里表面脱落深度超过 15毫米或达到耐火层厚度的 1/5者要进行凿洞修补。
6.4陶质纤维衬里进行外观检查有无破损及松驰部位。
并检查陶瓷纤维间的结合部分,保温钉的角缝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三、点炉操作1点火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在炉子点火前,•操作员必须严格检查是否已经满足炉子点火条件,否则决不可盲目点火。
a) 点火前必须对即将使用的燃料气有充分的了解,即保证所用燃料气绝对不会爆炸。
如果没有把握则应取样分析,保证氧含量小于1%,分析不合格时应置换处理直至合格,以防止点火过程中造成燃料气管线或设备爆炸;b) 点火前炉管内必须有足够的流动取热介质,以防止点火后热量取不走而烧坏炉管;c) 点火前必须对炉膛气有充分了解,即保证不会有爆炸气体,否则需采样分析,如分析不合格必须进行吹扫或引空气置换,直至合格为止,否则绝对不允许点火,以防止炉膛爆炸;d) 点火前必须确认火嘴前阀不会内漏,否则需打压或更换,以确保采样点火前不至有燃料气漏入炉膛;e) 烟道挡板灵活好用,并调整适当开度(约半开)。
风门灵活好用,并调在适当开度(1/5~1/4或更小一些),气火嘴多用二次风门;f) 室内指示调节仪表及室外控制阀已由仪表启动,并确保指示正确,灵活好用。
2点火方法与注意事项达到以上点火条件后即可进行点火。
一般情况下,点火至少要有两人协作进行。
点火前将燃料气引至炉前阀(火嘴前阀),所有阀门都打开适当开度,只留炉前阀关闭。
一人手把炉前阀,另一人将点火把通过点火孔伸入火嘴上方,在确保火把燃烧良好的前提下,将炉前阀打开,并调到火嘴基本燃烧稳定,然后方可把火把取出,再根据燃烧情况适当调节烟道挡板,风门和炉前阀开度。
点火时注意事项:a) 点火者要斜对点火孔将火把伸入,且火把要有一定长度,以防止万一有燃料气漏入炉膛,点火时喷出火焰将人烧伤;b) 明火一定要伸入到火嘴近上方,确保一有燃料气进入即可点燃;c) 火把一定要求火苗大,燃烧稳定,确保一有燃料气进入即可点燃;d) 火焰熄灭后,要先关炉前阀,然后开炉膛吹扫蒸汽吹扫10min~15min(或烟囱顶大量冒蒸汽)后,确信炉膛中可燃气体已经吹出,才能重新点火;e) 初点着的火嘴,因火嘴砖与炉膛都为冷态,风门不要过大,以防灭火,须等火嘴砖烧红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火焰调到正常颜色;f) 点火后一定要留人观察(观察时间约半小时),等火焰稳定后或火嘴已烧红后方可离去;g) 点火后要注意看好有关各点温度和升温速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点火后的调节与正常操作新建加热炉必须按规定的烘炉升温曲线要求升温,其它情况下的升温过程一般按开工方案要求升温(≯50℃/h),但无论是在操作还是在升温过程中,炉出口温度必须控制不能超温,以免对炉子使用寿命带来不利影响。
炉子燃烧正常的情况下,应是完全燃烧,炉膛明亮。
烧瓦斯时。
火焰呈蓝白色;烧燃料油时,呈黄白色。
火焰刚直有力,不飘不跳,不脱火,不偏烧,各喷头火焰大小、长短一样。
从烟囱冒的烟无色或呈淡蓝色,天气冷时呈浅白色,是因为内有水蒸汽冷凝引起的。
要确保燃烧正常需满足以下条件:a) 燃料气不能带油、带水。
带油时需开大加热蒸汽或伴热蒸汽,带水时需在瓦斯罐切水。
b) 燃料组成、压力、流量要求稳定,否则一定的风门开度难以满足不同需风量的要求。
c)燃料与空气混合良好,这要取决于火嘴、喷头的结构和它们的安装、配合情况。
装配合理的情况应是引射力强,并有利于燃料气和空气的混合。
d) 入炉空气量适宜。
入炉空气量太小,炉膛发暗,火焰红、软、飘,末梢带黑烟,严重时烟囱冒黑烟。
入炉空气量太大,火焰硬、短,火嘴脱火。
适宜的入炉空气量应是将风门关小,发现火焰燃烧不良后,缓慢开大,当刚刚燃烧良好时,过剩空气系数约在1.1~1.25 之间。
必要时需分析烟道气组成,通过计算,看过剩空气系数大小以确认过剩空气量是否适宜,必要时通过烟道挡板或风门进行调节。
计算公式是:100 – CO2– O2α=───────- (1)100 – CO2 - 4.76O2式中:α_____过剩空气系数;CO2--------烟气中CO2的体积百分数;O2--------烟气中O2的体积百分数。
四、加热炉异常操作1 加热炉冒黑烟处理加热炉正常燃烧排出的烟气是无色的。
由于瓦斯带油,燃烧不完全就会造成冒黑烟,及时查找原因,排油至放空系统。
另外燃料气量大而风门开的过小或者烟道挡板开度过小,都会造成黑烟,及时调整风门及烟道挡板开度。
经过:8月7日上午10:00,装置晃电,二套制氢装置鼓风机C1002B、引风机C1003B自停,转化炉堂上部负压由-98变为0,岗位内操李硕立即通知外操开启备用风机,10:01开启鼓风机B机,10:02开启引风机A机,通过调整,炉堂负压逐步恢复正常,此时烟筒冒出大量黄烟,10:12分提鼓风机变频,提大鼓风量后转化炉恢复正常。
原因分析:1、鼓引风机停机后,转化炉风量不足,燃料气在转化炉内燃烧不完全且温度较高,导致转化炉冒出大量黄烟。
2、当引风机自停后,大量解析气和燃料气进入转化炉,为防止转化炉超温,开启解析气放火炬泄压,而此时内操并未注意到火炬线由于各装置放火炬后压力已高于解析气压力,导致火炬线内可燃气倒串入解析气线(压力由正常0.01MPa 上升至0.045MPa)进入转化炉也是引起燃烧不完全冒黄烟的原因。
预防措施:1、装置停电后来电时要在第一时间开启鼓引风机2、停电时解析气不可随意放火炬,要视火炬线内压力而定(检修时加设火炬压力监测并远传至DCS)3、解析气压力较低,放火炬时必须先关闭解析气至转化炉控制阀,以防火炬线压力波动火炬气回串至转化炉4、组织各岗位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及操作技能5、修订停电预案中关于解析气的操作注意事项并加强学习、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