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压桩施工方案49937

静压桩施工方案49937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编制依据 (2)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第四章施工准备 (3)第五章施工资源计划 (5)(一)人力资源计划 (5)(二)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及进场计划 (6)KR-500 (6)(三)预制构件、半成品及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6)第六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7)(一)桩材的现场验收 (7)(二)施工测量及桩位控制 (7)(三)打桩顺序 (8)(四)验收的方法及允许偏差 (8)(五)打桩施工质量标准及管理 (9)第七章施工中质量隐患及解决办法 (15)第八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5)(一)质量保证体系 (15)(二)质量保证措施 (16)第九章工期保证措施 (17)(一)工期保证措施 (17)第十章安全、消防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一)安全管理体系 (18)(二)安全管理措施 (18)(三)文明施工措施 (20)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 (21)第十二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22)第十三章成品保护方案及措施 (23)第一章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临湘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PPP项目(滨江产业区)8#、9#中厂房,18#~23#小厂房;2、建设单位:湖南临湘富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湖南省第八工程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中衡设计集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6、勘测单位:湖南核工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7、预应力管桩型:每栋厂房各根桩,桩型:PHC 400 AB 95-12;8、厂房面积:三标厂房面积约为76000㎡,层数均为4F/5F;9、施工工艺和方法:静压法施工。

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

第三章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业主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四章施工准备1、施工现场准备①提前做好现场各类分供方的评审工作,使工程材料的采购、贮备、保管有条不紊的进行;②根据平面布置图,处理好管材贮备场地以及搭设工具(材料)房;③做好小雨天施工的接桩防雨设施准备;④根据计划组织机械、人员、材料立即进入施工现场;⑤将总电源接入分电箱;⑥解决现场办公场所,提前解决工人的吃、住场所,保证顺利开工;⑦施工前向业主了解地下的供、排水管线,在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前不得随意施工。

2、施工现场准备施工技术准备①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图会审,有问题预先解决;②根据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技术部门向项目部分发与本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组织学习,掌握施工工艺;③在技术质量部门的组织下,进行工程质量策划,并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施工过程控制中体现质量策划的结果;④根据业主方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印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及本工程监理的要求,核对并备齐工程技术资料表格;根据公司质量体系程序要求,备齐本工程质量体系运行记录表格;⑤根据已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质量及安全交底书,并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形成书面记录。

⑥对专业技术工人进场前进行短期技术安全培训。

3、施工测量准备①熟悉施工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必要时进行正确换算;②对投入本工程的所有计量器具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标定;③建立本工程测量控制网时应在轴线四周不少于20M处设置半永久性控制点,使其在放线及施工过程的校核中起到控制基准的作用;控制点启用前须进行封闭校核及报审复验。

④准备各类测量仪器的配套器材;⑤准备适量石灰、小木桩及铁钉等放样放线材料。

4、施工组织机构组建本工程项目部,挑选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负责人。

第五章施工资源计划(一)人力资源计划1、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责任岗位职责备注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管理工作,对工期、质量、施工阶段动态、考核、现场管理以及设备人员管理。

(三)预制构件、半成品及主要材料进场计划第六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桩材的现场验收1、桩运至现场后,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及《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1999)对桩进行外观检查验收,验收包括:桩身完整性、桩径、桩长、矢曲等项目。

2、桩验收率应达到100%,须作好桩的到货物资记录及标识工作,对不合格桩,开启不合格品报告并严禁打桩。

3、桩验收时供货方需出具与桩编号相一致的桩合格证、砼立方体抗强度报告、钢材、水泥、砂、石料合格证及复试记录等。

(二)施工测量及桩位控制1、设置测量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院、监理公司提供的测量基准,采用J2级经纬仪精确建立施工场区控制网(包括水准点),为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点不易被破坏,其位置应在打桩区边缘外20M以上,并不少于四点。

控制网建立之后须报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加以保护,同时绘制测量成果图备案。

2、控制点保护控制点所用木桩边长10cm,进入土中深度大于50cm,控制点定位后,木桩周围用素砼浇筑加固。

在控制点周围做醒目标志,以防破坏。

3、控制网复检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对现场建立的测控网每10天进行校核一次,以确保施工测量精度,避免积累误差。

由于本工程打桩产生挤土效应,桩位放线以及桩位复测均采用较远处的控制点监控。

4、桩位测放及验收按照设计桩位图及测量控制网点准确施放工程桩桩位。

为防止土体推移影响,须分区,施放桩位,原地面抬升较大(超过20cm)时应采用逐桩施放的方法以确保桩位准确性,经自检无误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

5、桩位监测为保证桩位的准确须坚持插桩前复测、打桩过程中监测和打桩后实测的“三测”原则,保证沉桩桩位准确。

6、垂直度控制打桩过程中桩及桩架的垂直度通过置于桩架两向(90度)的两台经纬仪监测。

校正顺序应为“先架后桩”原则——即先校正桩架垂直度,然后校正桩垂直并保持桩与桩架相平行,校正指标偏差应为零。

(三)打桩顺序按照“先近后远、先内后外、先长后短、沿背离建构筑物”的顺序原则进行施工,为了减少打桩施工的挤土效应还要采取跳打。

(四)验收的方法及允许偏差(五)打桩施工质量标准及管理A、认真执行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B、从压桩全过程选择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主要环节设置管理点,如下所示,落实到机组施工人员,并严格执行。

C、施工前准备工作:1、压桩前应做好三通一平工作,对施工场地的地下管线、地下障碍物进行检查和清除。

建立施工轴线,水准点和控制轴线点均设置在不受压桩施工影响的地方并妥善保护。

水准点和控制轴线点必须经业主、监理复核确认。

进入现场的预制桩必须检查其桩身质量,检查桩的尺寸误差和表观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提交相应的制桩资料。

桩堆放的场地要求平整坚实,桩要堆放整齐。

桩机在压桩之前应进行检修,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桩的吊运、堆放技术措施桩的起吊和运输有专人管理,桩身砼强度达到70%方可起吊,吊点位置应符合图集规定,起吊时应保持平稳,避免碰撞。

桩身砼强度达到100%以上方可运输,运输应根据压桩顺序和进度安排。

运输过程及堆放时应注意支垫点。

3、压桩技术措施正式压桩前应对工程控制轴线和水准点复查,施工过程中经常复查。

桩位应按施工图及有关规范进行测放,桩位测设偏差应小于20mm,测定时设置地桩,桩位测定后由业主、监理复核后签字确认。

插桩时,桩尖应对准地桩,压机操作员利用操作台的水平仪校正机身,指挥员依据经纬仪和悬锤,指挥操作员在操作室调整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

测量员应测量桩位地面标高,根据设计桩顶标高计算送桩深度以控制桩顶标高。

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桩的垂直度,若有偏移应及时调整。

压桩时应密切注意油压值的变化并控制压桩速度,施工中应准备充分,各工种应紧密配合,尽量缩短停歇时间。

4、桩顶标高控制技术措施应根据设计桩顶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计算确定送桩深度。

工程开工前,施工员、质检员会同监理对现场使用的送桩器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案。

将计算结果通知监理和压桩操作员,并作好标记,压桩开始前,应检查送桩器底面与桩顶面的平整情况,保证两者的垂直中心线在同一垂线上,送桩过程中,压桩操作员应密切注意油压值变化。

桩顶标高偏差应控制在-50至+100mm。

在送桩至接近设计桩顶标高时,技术人员使用水准仪进行控制,施工员、质检员、监理验收后停止送桩,记录员应在压桩记录上记录压桩过程的各项参数。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压桩达不到设计标高,但压桩阻力明显过大,已达到或超过标定油压值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通知业主、监理,经请示设计单位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5、打桩打桩施工流程图┌───────┐┌───────┐│混凝土管桩││测量放线│└───┬───┘└───┬───┘┌───┴───┐┌───┴───┐│桩合格证││测放桩位│└───┬───┘└───┬───┘┌───┴───┐┌───┴───┐│外观检查││桩机设置│└───┬───┘└───┬───┘┌───┴───┐┌───┴───┐│吊车喂桩││复查确认桩位│└───┬───┘└───┬───┘│┌───┴───┐┌───────┐└────┤桩尖对桩位├─┤检测垂直度│└───┬───┘└───────┘┌───┴───┐│静压沉桩│└───┬───┘┌───┴───┐│吊送桩器│└───┬───┘┌───┴───┐┌───────┐│送桩├─┤水准仪监测│└───┬───┘└───────┘┌───┴───┐│拔送桩器│└───┬───┘┌───┴───┐│回填桩孔│└───┬───┘┌───┴───┐│压桩完毕│└───────┘6、质量保证措施(1)桩的垂直度通过桩插位后用两台经纬仪监测,监测时两台经纬仪与桩架成90度角,先校正桩架垂直,然后校正桩垂直并保持桩与桩架相平行。

桩打入时允许偏差不大于0.5%桩节长。

(2)做好沉桩设备的检查和调试,保证使用可靠,以免发生施工中途间断,引起间歇后沉桩阻力增大,发生滞桩事故;(3)施工时应注意保持桩处于轴心受压状态,以免发生桩顶破碎和断桩质量问题;(4)接桩施工中,应保持上、下节桩的轴线一致,并尽可能缩短接桩时间;(5)打桩机行驶的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并保持平整;(6)桩下沉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及时用水准仪观测,确保标高到设计位置。

(7)施工时注意桩顶标高的控制。

(8)上节桩应提前划好刻度线,以控制桩顶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