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监理要点(细则)一、强夯试验控制在大面积施工前,为获得设计数据,须选择面积不小于400㎡的场地进行现场试验。
埋设有关测试仪,获取强夯参数。
试验应有单点及小片试区,必要时应有不同单击夯击能的对比,以提供合理的夯击能。
1、强夯参数的选择用强夯法加固松软地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使用要求,正确选用强夯参数,以达到有效、经济的目的。
(1) 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
通常按梅纳公式计算H=α ,M 为锤重(KN ),h 为落距(m),α为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国用0.4~0.7。
它的影响因素很多,除单击能(锤重×落距)外,还有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等,因此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CJ79-91)建议按下表预估(从起夯面算起)(2) 夯击能,锤和落距的确定单击夯击能=锤重×落距。
根据需加固土层的厚度,由梅纳公式 H=α ,确定所需单击夯击能。
(其中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α,国对粘性土、砂土取0.45~0.6,高填土取0.6~0.8,《港口工程Mh Mh技术规》建议用0.4~0.7)国所用锤为10~25t(个别达40t),落距为8~25m。
锤选用圆形带气孔的锤较好,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砂性土,一般用底面积3~4㎡,对粘性土不宜小于6㎡。
相同夯击能量,宜选大落距方案。
(3)最佳夯击能,夯点夯击次数选择在最佳夯击能作用下,地基土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这个夯击能称为最佳夯击能。
对粘性土,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叠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
对砂性土,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的关健来确是最佳夯击能。
夯点的夯击次数,可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b.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
c.每击夯沉量不能过小,过小加固作用有限。
夯击次数也可参照夯坑周围土体隆起的情况予以确定。
当夯坑的竖向压缩量最大而周围土体的隆起最小时的夯击数,为该点的夯击次数。
对于饱和细粒土,击数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来决定。
(4)夯击遍数:夯击遍数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
地基土渗透系数低,含水量高,需分3~4遍夯击,反之分两遍夯击。
最后低能量搭夯一遍,将其表层松动土夯实。
(5)间歇时间:间歇时间是指相邻夯击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旦孔隙水压力消散,即可进行新的夯击作业。
《港口工程技术规》提出,对透水性差的土,两遍之间间歇时间一般为1~4周,对于渗透性较大的砂性土,可以连续夯击。
(6)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为使夯后地基比较均匀,夯击点一般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夯点间距根据加固的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处理的深度而定。
当土质差、软土层厚时,应适当增大夯点间距。
当软土层较薄时而又有砂类土夹层或土夹石填土等时,可适当减少夯距。
夯距太小,影响夯击能向深部传递。
夯距通常为5~9m。
同时下一遍夯点布置在上一遍夯点的中间,彼此重叠搭接进行夯击。
2、强夯试验(1)单点夯应布置地表位移(竖向、水平),深层位移(竖向、水平);记录每击夯沉量;测定夯坑深、口径、体积;测定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时间;振动影响及围,测定夯坑填料厚度。
夯后检验见三“强夯质量检验“节。
(2)小区试验应选用代表性的地段。
试夯面积包括各遍夯击的夯击能、锤距等应根据布点要求确定。
使试夯区部检验具有代表性。
测试容除上述单点夯容外,应记录计算各遍的填料以及各遍的场地下沉量,以便正式施工时预留下沉量及校核加固效果。
测试应包括夯点,夯距,最好能每遍夯后均进行,以便调正夯击遍数。
二、强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被夯地基的土质。
2、检查现场强夯施工条件:a.平整场地,用推土机平整。
b.铺设垫层,遇地表层细粘土,且地下水高的情况,需在表层铺0.5~2m左右厚的砂、砂砾或碎石等。
c.夯点放线定位及测量高程,用石灰或打小木桩标出夯点,并测量场地高程。
3、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围:a.强夯机就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遍夯击。
夯击围根据构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应大于基础围。
b.场地推平,测量场地高程,按规定的间隙时间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d.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面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4、施工应做好现场记录。
对每一夯实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5、施工要做好安全措施。
防止飞石伤人,架驰室应加防护网,人员应在10m以外并带安全帽。
建筑物安全距离可按单击能的大小估算S=m ,m可Mh 取1.1~1.2(单击能单位t-m)。
三、强夯质量检验1、施工结束后,检查被夯地基的强度,并进行承载力检验,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以上工程每100㎡至少有一点,3000㎡以上工程,每300㎡至少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2、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
对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可取1~2周;对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3~4周。
3、检验方法应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或室试验。
一般工程应采用原位测试中2种或2种以上检验:重要工程应增加检验项目。
也可做大压板荷载试验。
对液化地基,应做标贯试验,检验深度应超过设计处理深度。
质量检验还包括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凡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1)室试验:主要是比较夯前、夯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来判定加固效果。
试验项目有: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压缩模量(压缩系数)、孔隙比,容重、含水量等。
(2)原位测试:原位测试方法有:十字板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试验,旁压仪试验,荷载试验,波速试验等,对高速公路这种大型线形工程,表面波谱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有效方法。
四、质量要求(验收)强夯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标准:强夯地基监理要点(细则)一、强夯试验控制在大面积施工前,为获得设计数据,须选择面积不小于400㎡的场地进行现场试验。
埋设有关测试仪,获取强夯参数。
试验应有单点及小片试区,必要时应有不同单击夯击能的对比,以提供合理的夯击能。
6、强夯参数的选择用强夯法加固松软地基,一定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使用要求,正确选用强夯参数,以达到有效、经济的目的。
(1) 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
通常按梅纳公式计算H=α ,M 为锤重(KN ),h 为落距(m),α为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国用0.4~0.7。
它的影响因素很多,除单击能(锤重×落距)外,还有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的厚度和埋藏顺序、地下水位等,因此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CJ79-91)建议按下表预估(从起夯面算起)Mh(2)夯击能,锤和落距的确定单击夯击能=锤重×落距。
根据需加固土层的厚度,由梅纳公式H=α,确定所需单击夯击能。
(其中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α,Mh国对粘性土、砂土取0.45~0.6,高填土取0.6~0.8,《港口工程技术规》建议用0.4~0.7)国所用锤为10~25t(个别达40t),落距为8~25m。
锤选用圆形带气孔的锤较好,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砂性土,一般用底面积3~4㎡,对粘性土不宜小于6㎡。
相同夯击能量,宜选大落距方案。
(3)最佳夯击能,夯点夯击次数选择在最佳夯击能作用下,地基土中出现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自重压力,这个夯击能称为最佳夯击能。
对粘性土,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叠加值来确定最佳夯击能。
对砂性土,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的关健来确是最佳夯击能。
夯点的夯击次数,可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d.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e.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
f.每击夯沉量不能过小,过小加固作用有限。
夯击次数也可参照夯坑周围土体隆起的情况予以确定。
当夯坑的竖向压缩量最大而周围土体的隆起最小时的夯击数,为该点的夯击次数。
对于饱和细粒土,击数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来决定。
(4)夯击遍数:夯击遍数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
地基土渗透系数低,含水量高,需分3~4遍夯击,反之分两遍夯击。
最后低能量搭夯一遍,将其表层松动土夯实。
(5)间歇时间:间歇时间是指相邻夯击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旦孔隙水压力消散,即可进行新的夯击作业。
《港口工程技术规》提出,对透水性差的土,两遍之间间歇时间一般为1~4周,对于渗透性较大的砂性土,可以连续夯击。
(6)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为使夯后地基比较均匀,夯击点一般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夯点间距根据加固的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处理的深度而定。
当土质差、软土层厚时,应适当增大夯点间距。
当软土层较薄时而又有砂类土夹层或土夹石填土等时,可适当减少夯距。
夯距太小,影响夯击能向深部传递。
夯距通常为5~9m。
同时下一遍夯点布置在上一遍夯点的中间,彼此重叠搭接进行夯击。
7、强夯试验(1)单点夯应布置地表位移(竖向、水平),深层位移(竖向、水平);记录每击夯沉量;测定夯坑深、口径、体积;测定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时间;振动影响及围,测定夯坑填料厚度。
夯后检验见三“强夯质量检验“节。
(2)小区试验应选用代表性的地段。
试夯面积包括各遍夯击的夯击能、锤距等应根据布点要求确定。
使试夯区部检验具有代表性。
测试容除上述单点夯容外,应记录计算各遍的填料以及各遍的场地下沉量,以便正式施工时预留下沉量及校核加固效果。
测试应包括夯点,夯距,最好能每遍夯后均进行,以便调正夯击遍数。
二、强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被夯地基的土质。
2、检查现场强夯施工条件:e.平整场地,用推土机平整。
f.铺设垫层,遇地表层细粘土,且地下水高的情况,需在表层铺0.5~2m左右厚的砂、砂砾或碎石等。
g.夯点放线定位及测量高程,用石灰或打小木桩标出夯点,并测量场地高程。
8、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围:a.强夯机就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遍夯击。
夯击围根据构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应大于基础围。
b.场地推平,测量场地高程,按规定的间隙时间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h.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面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9、施工应做好现场记录。
对每一夯实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10、施工要做好安全措施。
防止飞石伤人,架驰室应加防护网,人员应在10m以外并带安全帽。
建筑物安全距离可按单击能的大小估算S=m ,Mh m可取1.1~1.2(单击能单位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