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Peter F. Drucker
彼得.德魯克
26
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在西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制 度,其目的在于结合员工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 以改进公司的绩效考评,激励和培训员工。 • 考评过程的关注点由员工的工作态度转移到工 作业绩上 • 考评人员的作用由评价者转换成顾问和促进者 • 员工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成积极的参与者,从 而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15
叙述法
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 明突出事实,包括:
• 用事实说明,以往工作取得了那些明显的 成果;
• 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16
图尺度法
是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是指 由考核者根据量表,对员工每一个考核项 目的表现作出评价和记分,常用5点量表。
• 选择绩效评价要素/考核项目; • 确定各项评价要素的权重; • 限定不同绩效等级的的评价标准和分数; • 直接上级根据图表对员工进行评价。
30
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
• Specific :清楚地说明要达成哪些成果以及
实现的程度,即目标清晰可行
• Measurable :可进行质量和数量的衡量 • Achievable :目标具有挑战性但能够实现 • Relevant :与关键职责相关 • Time framed :规定目标在一定期限内完
• 建立衡量作业标准的方法,并让员工理 解这些标准与衡量方法;
• 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和结果对照标准进 行评价。
11
关键事件法
由匹兹堡大学的J·C·弗兰根于四十年代末五 十年代初提出,旨在通过观察,记录下有关工作 成败的关键性事实,据此对员工进行评价 • 规定最“好”和最“坏”的工作标准; • 在日常工作中记录并保存员工的表现; • 根据保存的记录,对员工进行评价。 • 主要用于平时积累员工绩效信息,以及时提供反 馈;仅适合于以奖惩为目的的考核(操作类)
39
对行为法的评价
• 能将组织战略与执行此战略所必需的某些特定 行为联系在一起
• 事先规定好各种情况的得分表
• 根据得分表计分
20
混合标准尺度法举例:办公室职员
序号
典型绩效表现
评价符号
1 有正常自信,通常对工作有把握, 只偶尔踌躇一下
2 工作效率欠佳,完成任务时间长, 有时不能按时完成
3 口头及书面汇报都有条理,考虑 周到,很少需要另外补充
4 工作中有些畏缩,往往不果断, 偶尔甚至对事情采取回避态度
择7点或9点等级尺度评价法; 管理者根据每个绩效维度观察员工行为并评分
24
举例:维修人员行为锚定等级标准
考核要素:工作准备
等级
行为锚
7 总是提前开始工作,穿戴整齐,带齐所有必要装备
在点名之前抽出时间检查上一班人员的活动以及新 的公文。点名过程中将上一班人员的活动记录下来
6 总是提前开始工作,穿戴整齐,带齐所有必要装备
27
目标管理法的三大焦点
• 管理人员必须与每一位员工共同制定一套便于考 核评价的工作目标
• 管理人员要定期与员工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充 分的沟通和讨论
• 下一级目标项目必须对上一级目标项目构成全面 的支撑
28
目标订立的流程
个人远景描绘
使命 远景
组织现况分析
远景使命描绘
价值观
分 析
SWOT矩阵分析
21
混合标准尺度法举例:办公室职员
序号
典型绩效表现
5 有时汇报得无条理、不完整,需补充 修改
6 效率基本符合要求,一般能及时完成 任务
7 敏捷、干练,总能按进度完成,并能 很快适应新任务
8 言行举止都表现得颇有自信,对各种 情况能迅速作出果断反应
9 汇报的内容多是有意义而有用的,结 构也较有条理,但往往需作补充报告
• 无法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 •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信度) • 缺乏对员工的明确反馈
38
对特性法的评价
• 主要关注的是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些被认 为对企业的成功是非常有利的特性
• 由于容易开发,因而运用最为普遍
• 特性与绩效的相关性不高(效度) • 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信度) • 无法为员工提供具体的绩效指导 • 与组织的战略一致性较低
新客户(一年以内)销 货额/营销收入
广告费用/营销收入
新市场营收/总营收(一年内) 市场分散达成率(与预算比较) 客户数据文件(年度累计件数)
销售业绩
市场情报的书面档案
接单量
市场预测的精确程度与差异分析(
市场占有率
与历史比较)
品牌形象
竞争者数据文件
33
部门
财务指标
管理指标
研发
部门预算控制程度 研发成本成长率 单项研发项目的预算控制(
有待改进 —— 差 ——
有待改进 —— 差 ——
有待改进 —— 差 ——
有待改进 —— 差 ——
评估事实依据
18
(续)评分等级说明
等级 分数
评分标准
优秀 良好 合格 有待改进
5 工作所有方面的绩效都非常突出,大大 超过要求的工作标准
4 工作所有方面的绩效都比较突出,多数 超过要求的工作标准
3 工作所有方面的绩效都达到合格工作标 准要求
评价中心法、素质测评法
价和适应性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2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分类(二)
类别
方法
适用范围
比较法 排序比较法、强制分布法、配 主要用于区
对比较法、因素排序法
分雇员绩效
特性法 图尺度法*、混合标准尺度法*
行为法 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 评价法*、行为观察评价法、 评价中心法
适用于评价 不太复杂的 工作
结果法 目标管理法*
组织文化调查
信念 文化
O/S矩阵分析
T/W矩阵分析
拟 定
顾客 市场
市场优势策略
体质强化策略
组织 管理
产品
核心能力
年度目标拟定
部门目标 执 行
预算
个人目标
人力发 展计划
可衡量绩效
29
指标
目标设定的依据
1. 组织/部门的年度目标 2. 个人岗位说明书 3. 上一个考核周期没有完成的目标 4. 特定问题的改善 5. 跨部门与部门内的专案项目 6. 个人能力、发展意愿

31
部门绩效目标举例
部门
财务指标
管理指标
营收达成率 营收净额
不良率、退货率 新旧客户比、销售额比率 销售活动执行率
毛利率
销售计划的完成率
利润率
参展率 拜访客户数
每位职工销货额
库存降低率
业务 坏帐率
交货延迟数 新产品/营销收入比例
营销费用/营销收入 客户资料的累计数(标准格式)
比率
产品技术文件的累计数(标准格式) 市场预测的准确度(历史资料比对)
毛利/营销收入比率 交货延迟日
人工费用/营销收入
付款延迟日 坏帐率(迟收率)
平均存货成本
客户资料的文件数(标准格式)
32

部门
财务指标
管理指标
部门预算达成率 每位职工销售配额达成率
营销收入达成率 行销计划的周延性与检讨
管销费用成长率 新产品/旧产品比率(金额或产品项
管销费用/营销收入 目比例)
市场 开发
责任心 主动性 协调性 纪律性
1
1
2
3
2
3
1
2
3
4
3
1
4
2
5
6
5
6
6
4
6
5
4
5
合计 7 8 11 17 21 20
6
C. 配对比较法
• 把每一位员工与其他员工一一配对,分别 进行比较。
• 每一次比较时,给表现好的员工记“+”, 另一个员工记“_”。
• 所有员工都比较完后,计算每个人“+” 的个数,“+”个数多者排名在前。
4. 最后对分析提炼、划分类别的结果进行列表,从 而得出一幅职务基本特性的总体画面。
14
关键事件举例-家电维修人员
一位顾客打来电话,说冰箱出现了不制冷 和每隔几分钟就发出一阵噪音的问题, • 维修人员在出发前就诊断了引起问题的原因 • 然后再检查自己的卡车是否备有所需的必要零 配件 • 当发现自己的车上没有时,就到库存中去查找, 以保证在他第一次上门维修时就能将顾客的冰 箱修好,从而让顾客很快就能感到满意。
质量法
3
比较法
A. 排序比较法 B. 因素排序法 C. 配对比较法 D. 强制分布法
4
A. 排序比较法
1、评价等级最高的员工 2、仅次于最高的员工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略高于最低的员工 14、评价等级最低的员工
5
B. 因素排序法(分因素比较)
姓名 A B C D E F
3. 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
1
绩效考核评价方法分类(一)
类别
方法
适用范围
相对评价法 排序比较法、配对比较法、强制 主要用于确定奖
分布法
金分配等
绝对评价法 图尺度法、混合尺度法、目标管 理法、行为锚定评价法等
事实记录法 关键事件法,能力、绩效、态度 主要用于观察、
记录法,指导记录法
记录考核的事实
依据
量表测评法 问卷测评法、行为锚定评价法、 主要用于潜力评
含人时及投入的其它资源) 研发成本/营销收入比例 加班小时/总工时的比例 研发重点选择及完成的贡献
金额
产品上市周期 产品改善、品质提升程度 产品改良(贡献金额) 新产品开发(贡献金额) 新材料开发(贡献金额) 制程改良(贡献金额) 成本降低(贡献金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