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白鹭|人教(部编版)<<白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露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吗?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默默水田飞(),隐隐夏木啭黄鹂。
板书:白鹭2、指名介绍白鹭。
出示图片。
白鹭,这种南方常见的水鸟,一身洁白,高贵优雅,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
看,文人墨客纷纷把它写进诗中来赞美它。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甚至觉得“白露本身就是一首诗”。
板书:诗(二)品味1、仔细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画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
2、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叉出现)(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垂钓图(静)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
多媒体出示图片,你能读一读吗?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着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
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
(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瞭望图(悠)A、赏析“望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
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如果不是在望哨,它可能在-----;如果它是在望哨,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或许它望见了----……(它的双眼透出柔和的光芒,它或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它的眼睛灵活的转动,那样伶俐,或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白鹭深情地凝望地凝望着远方,双眼就像一泓深潭,它或许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
它也许在心中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快回来吧。
)B、齐读课文(3)黄昏空中,低低飞翔--低飞图(颜色美,动态美)A、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
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你能把这种悠闲读出来吗?(4)赏析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板书:韵味无穷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
(5)看,老师这还有一首写白鹭的诗,谁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三)总结(四)板书设计: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素雅和谐清水田里静静钓鱼小树绝顶悠悠望哨黄昏空中低低飞翔……白露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四、练习1、说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2、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同样是写鸟的文章,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给我们什么感受?1.白鹭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部编版版五级上册1.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白鹭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 巩固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重点朗读课文,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含义,体会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杜甫的《绝句》吗?你知道诗中的白鹭吗?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今天我们学习《白鹭》。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读课题《白鹭》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复习检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白鹭鸟喙嫌弃嵌入匣子黄澄澄(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3)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二、复习检查(一)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的内容?(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句。
写白鹭是一首精巧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来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
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生字、词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诗。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外形描述。
从白鹭身体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谈起,说明鹭鸶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生活图景描述。
描写了白鹭钓鱼、望哨、低飞三个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四部分(9-11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二)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 如何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作者开篇把鹭鸶比成一首精巧的诗,写出了鹭鸶的特点,以此赞美它的形美和神美,凝练、概括、含蓄、有韵味。
这是对鹭鸶的整体评价,同时也给文章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2.这句话采用什么修辞手法?你可以根据下面图片用着这种修辞手法造句吗?比喻的修辞手法。
秋天到了,挂在树梢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
3.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因为白鹭的色素搭配,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不管是在觅食、栖息,还是飞行,都韵味无穷,让人赏心悦目。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段意。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脉络。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1.说说你对这句话在中“适宜”的理解?“适宜”是说白鹭色素的配合合适,指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色彩的配合十分得当。
白鹭身段的大小很合适,是指白鹭体态优雅,不长不短,十分适中。
2.这句话描写了什么内容?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这句话写出了白鹭的整体形象。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说明白鸶的颜色配合得十分得当,白鹭体态优雅,不长不短,十分适中。
3.这句话中提到哪些鸟?请在文章中找出来。
白鹤朱鹭苍鹭4.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突显白鹭的精巧?作者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用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具体表现鹭鸶大小适宜。
突出表现白鹭的形体优美、精巧,令人信服。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那()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的长喙,那()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一点儿则嫌(),()一点儿则嫌()。
这里作者用写意的手法描绘鹭鸶的体形美,作者选用“增-减、素-黛;长-短、白-黑”四对反义请学生分组完成,课堂展示。
通过分析文章第二部分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词,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白鹭的外形美。
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赞叹和喜爱。
6.反复朗读,说说这段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段话运用了排比句式,以夸张的手法,十分准确地赞美白鹭平凡朴素的外在美,进一步说明了白鹭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恰到好处。
7.文章作者连用四个“那”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四)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1.读6—8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几幅美丽的图画?白鹭钓鱼图白鹭望哨图白鹭飞行图2.这句话说白鹭在钓鱼,这个“钓”字好在哪里?这个“钓”字用得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捕鱼说成钓鱼,体现了白鹭的悠然自得,很有情趣美。
3.阅读这句话中的“嵌”字,你能感受到什么?“嵌”字,感受到画面的美,画中有着浓浓的诗韵。
4.阅读这段话,作者说白鹭站在看来“太安稳”又很“悠然”矛盾吗?为什么?“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通过分点,也表现了白鹭栖息时的神态美。
5.“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说白鹭在“望哨”,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作者却紧接运用反问的手法:它是否真的在“望哨”?如果不是,那它又是在干什么呢?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
6.文章中的“偶见”说明了什么?如果你在乡村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有什么感受?“偶见”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五)品读课文第四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说说你对文中划线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以反问的句式肯定并强调了鹭鸶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作者把鹭鸶比成一首很优美的歌,饱含对鹭鸶的喜爱、赞叹之情。
比喻新鲜贴切。
2.这句话中的铿锵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铿锵”指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用“——”(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
3.说说你对文中“实在”一词的理解?“实在”一词总结全文,写出作者对白鹭的真切喜爱和热烈赞美。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组织答案。
析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加深对最后一点段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
白鹭儿的纯白无瑕,象征高尚品格,作者用它来比拟革新志士,比较准确、贴切。
雪白的羽毛,象征他们的清白无垢;在众禽的喧哗中保持岑寂,象征他们在宦官嚣张跋扈时不随声附和;孤眠在草泽之间,久立在泉石之上,象征他们虽然被贬谪在荒僻远郡,但坚贞不屈,特然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最后振翼高飞,直入碧霄,更象征他们远大的理想,希望能继续进行革新事业的雄心壮志。
对自鹭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从这只纯白的珍禽身上,看到了革新志士的最高尚的情操。
四、课堂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
鹤()匣()铿()框()鹳()闸()坚()眶()(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鹭鸶一()小树一()画面一()风景()的情意()的鹭鸶(三)按要求写句子。
1.它在望哨。
它真是在望哨吗?(照样子,写句子)(1)他去爬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仿写拟人句) 阅读课文,增长见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