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掺外加剂时用水量和确定: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 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m’wo(1-β), 其中m’wo为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 的每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当以表中的坍落度90mm为 基础时,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m3, m’wo=0.25(H-90)+坍落度为90mm时相应石子粒径 的用水量 当坍落度增大到180mm以上时,随坍落度相应增加的 用水量可减少。
术语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胶凝材料用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掺合料 用量之和。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矿物掺合料掺量: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 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外加剂掺量: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 量的质量百分比。
坍落度 (mm) 10~30 35~50 55~70 75~90 碎石最大粒径(mm) 16 200 210 220 230 20 185 195 205 215 31.5 175 185 195 205 40 165 175 185 195 卵石最大粒径(mm) 10 190 200 210 215 20 170 180 190 195 31.5 160 170 180 185 40 150 160 170 175
基本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他力 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 设计要求。 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细骨料含 水 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GB50010
最大水胶比
环境等级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最大水胶比 0.60 0.55
水胶比

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值ƒb无实测值时, 可按下式计算:
ƒb=γf γsƒce
当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ƒce,无实测值时可按 下式计算:
ƒce= γcƒce,g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影响系数表
种类 掺量(%) 0 10 20 30 粉煤灰影响系数γf 1.00 0.85-0.95 0.75-0.85 0.65-0.75 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γs 1.00 1.00 0.95-1.00 0.90-1.00
i 1
n
2 cu ,i
nm
2 fcu
n 1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确定


注:强度等级不大于()C30,当σ不小于(≥) 3.0MPa,可以取实计算值,当计算值小于(<) 3.0MPa,则应取3.0MPa; 注: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当σ不小 于(≥)4.0MPa,可以取实计算值,当计算值 小于(<)4.0MPa,则应取4.0MPa;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砂率

砂率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 工要求,参考已有历史资料来确定 当缺乏历史资料时,其砂率应如下确定
– –


坍落度小于10mm混凝土,试验确定 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 粒径及水胶比按表查取 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可经试验确定,也在表基础上, 按坍落度每增大20 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βs=β表+β’; β’=0.05(h-60)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外加剂用量: mao=mbo βa(试验确定) mbo胶凝材料的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o :
mbo m wo W B
每立方米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mfo mfo= mboβf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mco mco=mbo-mfo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 调整与确定:
– 根据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宜绘制强度与胶水 比的线性关系图或插值法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 对应的胶水比。 –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 对用水量及材料进行调整。
• 修正:
– 配合比调整后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 pc,c=mc+mf+mg+ms+mw
40
50
0.55-0.65
--
0.80-0.90
0.70-0.85
系数表说明


采用Ⅰ级、Ⅱ级粉煤灰取上限值 采用S75级粒化高炉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 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应经试验确定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1) 、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粗砂或细砂,可相应地增大或 减少砂率。 (2) 、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3) 、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砂率可适当增大。 (4) 、坍落度为 10~60mm 的混凝土砂率适用本表。 (5) 、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骨料(砂石)总量的重量比。 (应 为体积比)
65
55
55
45
基本规定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 相关要求:表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通 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引气剂。引气剂的 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最 大不宜超过7.0%;最小如表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量的百分比) 环境条件 钢筋混凝土 干燥环境 潮湿但不含氯离 子 潮湿且含氯离子、 盐渍土环境 除冰盐等侵蚀性 物质的腐蚀环境 0.3 预应力混凝土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用量
矿物掺合料的种 类 粉煤灰 粒化高炉矿渣粉 钢渣粉 磷渣粉 硅灰 复合掺合料 水胶比 ≤0.4 >0.4 ≤0.4 >0.4 ---45 40 65 55 30 30 10 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35 30 55 45 20 20 10
≤0.4
>0.4
mso s mgo mso
mco m fo mgo mso mwo 0.01 1 c f g s w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基本要求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方法宜与施工 采用的方法相同。


试验室成条件为20±5℃
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并不应小于搅拌 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公称容量。 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 持不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 物性能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 提出试拌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粗、细骨料


采用质量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粗、细骨料用量: mfo+mco+mgo+mso+mwo=mcp mcp为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一般为 2350-2450kg/m3
mso s m go mso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粗、细骨料

当采用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砂率计算 不变,粗细骨料用应按下式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

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一个基准配合比,另两个 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 用水量应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 少1%

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个配合比应至少制 作一组试件,并应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规定 龄期时试压。
水泥强度等级值
富余系数
32.5
1.12
42.5
1.16
52.5
1.10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 用水量: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采用细
砂时,用水量可增加5~10 kg/m3;采用粗砂时,用水量可减少 5~10 kg/m3。
– (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 (3)、水胶比在0.4~0.8范围时适用本表,当水胶比小于0.40时,可 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砂率
• 混凝土的砂率
水胶比 (W/C) 0.4 0.5 0.6 0.7 碎石最大粒径(mm) 16 30~35 33~38 36~41 39~44 20 29~34 32~37 35~40 38~43 40 27~32 30~35 33~38 36~41 卵石最大粒径(mm) 10 26~32 30~35 33~38 36~41 20 25~31 29~34 32~37 35~40 40 24~30 28~33 31~36 34~39
最低强度等 级
C20 C25
最大氯离子 含%
0.30 0.20 0.15
最大碱含量 呈kg/m3
不限制
0.50(0.55) C30(C25) 0.45(0.50) C35(C30) 0.40 C40
3.0
0.15 0.10
基本规定

除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外,最 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相应规定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修正:

配合比调整后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 pc,c=mc+mf+mg+ms+mw
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c ,t c ,c

pc,t为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实测值 当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 过计算值的2%时,配合比可维持不变,当二者之差超过2% 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


对耐久性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相关耐久 性试验验证。 生产单位可根据常用材料设计出常用的混凝土 配合比备用,并应在启用过程中予以验证或调 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重新进行配合 比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