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伴随市场经济的进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赊销已成为企业间扩大销售、占据市场的重要手段,因而就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有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应收账款的情况已有明显改善,各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降低,但这一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大多数企业尚缺乏系统规范的信用治理。
本文介绍了我国应收账款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应收账款产生的缘故,要紧在于企业的治理理念与治理方法上存在问题,如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而盲目赊销产品,缺乏商业信用意识和法律观念,没有系统的信用治理标准和工具等。
本文以建立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估及治理体系为目标,从中小企业营销的角度动身,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套客户信用评估及治理的理论和可操作的方法,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客户信用治理,尽量减少因其客户信用缺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本文的研究方法要紧采纳定性的方法对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估和治理进行了一些探究性的研究。
期望对解决应收账款问题有所关心。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风险 5C 信用评估体系
目录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形成缘故以及阻碍因素 (1)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形成缘故 (1)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阻碍因素 (1)
二、应收账款信风险评估体系的组成内容 (3)
(一)“5C”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
(二)建立基于“5C”的客户信用评价信息库 (4)
(三)企业信用指标评审体系. . . . . . . . . . . . . . .8(四)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定 . . . . . . . . . . . . . 11三、应收账款客户风险操纵的环节 (13)
(一)签约前风险的操纵侧重于客户选择 (13)
(二)签约风险的操纵应侧重于科学治理决策 (14)
(三)履约风险的操纵应侧重于加强监控力度 (14)
四、应收账款客户风险操纵存在的问题 (14)
(一)客户信用意识淡薄 (14)
(二)信用法制不健全 (15)
(三)中小企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客户信用治理体系. 15
五、对策和建议 (15)
(一)企业客户信用调查治理程序的建立 (15)
(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恶化预警理论及方法 (15)
(三)完善客户信用治理体系 (16)
六、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应收账款客户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企业越来越多的采取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因而也就产生了数额庞大的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如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就会变成呆账、死账,致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降低企业信用,直接阻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
因而,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应收账款的形成缘故,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分不对合同期内及逾期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进行防范与操纵。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形成缘故以及阻碍因素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形成缘故
2008 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企业出口锐减、消费萎缩,库存积压严峻,为此企业为了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赊销规模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从2008 年以来,许多企业随着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应收账款成逐年递增趋势,且数额居高不下,逾期坏账的风险也逐渐加大。
而其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增加幅度高于收入增加幅度,净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有不断加剧的态势。
(二)应收账款风险的阻碍因素
应收账款之因此存在预期损失的风险,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我们把这些阻碍应收账款风险状况的因素称作应收账款风险因素。
应收账款风险因素归纳起来要紧有三方面。
1.宏观环境方面的阻碍因素
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环境是阻碍应收账款回收不确定性的重要缘故。
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市场上各种产品、服务推陈出新的速度愈来愈快,市场需求千变万化,由此导致企业产品销售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作为信用赊销产物的应收账款就相应地存在风险。
二是信用环境不良。
首先,我国国家信用治理体系还不完善,在我国,信用治理刚刚起步,有关信治理的法律环境建设几乎是空白。
其次,我国目前进行信用治理的单位还要紧限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企业专门少进行信用治理。
最后,社会信用意识薄弱,许多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结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
2.企业自身方面的阻碍因素
应收账款要紧是迫于外部商业竞争的压力而产生的,其风险在专门大程度上源于企业自身方面的缘故。
首先,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不但要在成本、
价格上下功夫,而且必须大量地运用商业信用促销。
然而,某些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了扩销,在事先未应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纳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淌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
其次,是企业销售业绩考核指标不科学。
许多企业过分强调占有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用销售发货开票来考核业务部门,导致销售人员只管尽可能多地签合同、多发货,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未要求相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客户方面的阻碍因素
来自客户方面的缘故是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直接缘故。
一是客户信用缺失。
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程度普遍较低,相当数量的企业或单位不能严格信守合同契约,恶意拖欠账款,由此导致的应收账款风险专门大。
二是客户的支付能力有限。
一些客户信誉良好,然而由于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在规定的信用期内还款。
二、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体系的组成内容
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其信用状况是人们特不关怀的话题。
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有多种,不同评价方法评估出来的企业信
用状况可能各不相同,比较常用的是Edward I Altman(1968)提出的闻名的Z评分模型(Z-Score Model)。
1977年他又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模型ZETA模型(ZETA Credit Risk Model),2000年,他再次对Zeta模型进行了修正,去掉了带来行业阻碍因素的销售收入/总资产,得到了跨行业的Z值模型。
如何在标准化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为信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评估处于起步时期,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应该在研究和借鉴国外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结合我国企业信用问题的分析及信用治理的情况,在建立我国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时,认为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是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第二是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第三是企业目前状况和以后进展潜能相结合。
本人通过分析对比。
建议采纳基于“5C”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一)“5C”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C”即指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①。
1.品质:指顾客或客户努力履行其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首要指标,品质是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数额的决定
因素。
2.能力:指顾客或客户的偿债能力,即其流淌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淌负债的比例。
3.资本:指顾客或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表明顾客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如负债比率、流淌比率、速动比率、有形资产净值等财务指标等。
4.抵押:指顾客或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做抵押的资产,一旦收不到这些顾客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这关于首次交易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顾客或客户尤为重要。
5.条件:指可能阻碍顾客或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如顾客或客户在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顾客或客户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的付款可能。
“5C”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反映企业信誉和历史信用状况的信息,也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信息;既能满足信用决策的需要,也能满足信用追踪操纵、信用追偿的需要;既有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的财务信息,又有反映宏观政策、行业环境以及企业信誉状况的非财务信息;既有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各种能力的定量指标,又有反映企业外部环境的定性指标。
可见“5C”能够作为标准化的、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
“5C”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参见图1(P5)。
(二)建立基于“5C”的客户信用评价信息库
为了掌握客户的情况,必须建立基于“5C”的客户信用评价信息库,在
图1 “5C”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采集、存储各客户的信用状态时,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信息收集:
1.品质情况的了解:即了解客户的信誉,履行偿债义务的情况。
现代治理理论认为,企业也具有人格化的特征,其缩影确实是“法人代表”。
关于自然人来讲,品质是指其老实守信、正直公平、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素养特征;相应地,关于单位则是指其领导人或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