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

(完整word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是我校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

中心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西区 103 、104 室,有三名心理学专职教师,主要工作包括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日常心理咨询与测量 (周一至周日上午预约,电话 6706932) 、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月 (周 )、新生心理健康普测与建档、心理危机干预等。

设有心理阅览室 (周一至周五白天开放 )、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并配有专业心理测量软件和沙盘训练器材。

办公室电话6706931,网址。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帮助新生形成良好的适应。

良好的适应,是大学新生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保证,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为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特制定简要提纲。

本提纲包括心理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生涯规划和关注特殊群体五部分。

请各院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1、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根据此指导大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院系分管领导、辅导员、一年级导师、一年级心理健康委员人手一册;3、做好心理健康委员推荐工作。

心理健康委员工作职责: (1) 负责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 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探索提高本班同学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4) 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培训、交流等 ;(5) 维护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导师、辅导员。

心理健康委员素质要求:(1) 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2)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和语言表达技能; (3) 具有耐心、温和、乐观、亲切的性格特点;(4)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强。

组建班委时要包括男、女心理健康委员各一名。

心理健康委员是班委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特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从竞选同学中选出最佳人选。

请将竞选同学的名单(姓名、性别、班级)于9 月 28 日前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103 ,电话 670693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8 年 9 月心理适应篇(一)大学新生入校怎样给自己定位新学期到了,又有很多学生跨进了大学的校园,将要开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他们所面临的首先将是一个适应的过程,针对这个过程,我们有几点建议:首先,要迅速给自己定位。

想要在专业知识上深入学习、在学术上有所突破的同学,就要了解本专业研究的概况,并找一些老师开出专业方面的书单,先对所学习的专业有一个全面而宏观的了解。

而致力于学生工作的同学可以到学生会和团委报名参加学生干部的招募。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大学 4 年时间很长,学习和工作兼顾,很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先明确自己是怎么样的个性、要做什么再行动吧。

其次,选择学生社团要考虑个人的特点。

在大学里有很多社团,从理论类到文艺、体育类应有尽有。

在开学初各大社团 "百团大战 " 般的招新活动中,不要盲目地参加,甚至报上十来个社团。

社团活动会对你的个人时间、身体素质和经济状况有一定要求。

比如要参加网球协会之前,你就一定要做好不断花钱更新球拍、线和租练习场地的思想准备。

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谨慎地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三,要学会上网也要学会不上网。

读大学不上网不行。

专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以及校园里各种活动信息都汇集在校园网上,通过网络能节省宝贵的时间。

但是,要懂得从网上下来这才叫真正会上网。

整天泡在网上聊天、打游戏是极浪费时间的,只是不会上网的人,而会上网的学生把网络只当作工具。

第四,花钱要精打细算。

尤其是对于特困生,虽然通过" 助、贷、减、免、勤"等方式能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但是超前消费总有偿还的一天。

当毕业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挣得再多,钱还是不够花。

大学 4 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个人理财的机会,要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第五,学会独立生活。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生活上能够自理不够,还要能过得好。

男生不要等到袜子都能站起来了才去洗衣服;女生也千万不要为了苗条而不吃早饭。

卧具、衣服要定时更换清洗;一日三餐不用豪华,但是一定要注意营养。

女生在床头挂起了帘子,男生也不要怕麻烦,保持一定范围的个人空间,将有利于你更好地学习和休息。

(二)平稳度过“脆弱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经历了12 年的寒窗苦读,总算迎来了自己所希望的大学生活。

在色彩斑斓的大学里,如何生活得多姿多彩?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大学辅导员,为准大学生们绘制出“大学生活全攻略”。

有研究发现,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这时候大学生最容易发生意外。

一些“过来人”介绍,刚进大学时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相当脆弱,大一新生最好提前打上“预防针”,防止入学后心理问题的出现。

尽快走出高考光环2004 年进入大学的小冯在中学里成绩一向优异,高考成绩在他所在的大学班级里排名第五,小冯把这一排名看得很重,因为他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以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

入学不到一个月,小冯就感觉到自己的“强势”地位岌岌可危了,竞选班干部小冯落选、上课回答问题小冯也没有抢到“风头”,而热热闹闹的社会活动,小冯也不擅长。

在中学里面,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比较单一,只用学习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长期以来,很多同学也逐渐适应了这一标准,很多同学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中考出好成绩。

而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

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在角色转变后的位置。

了解变化调节心理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了解其中变化,才能实现心理上的平稳过渡。

首先,学方式化。

中学学的是基知,大学学的是知。

中学几年一直学的是有数的几科目,中学有老天天,日日相随;而大学学需要有的自学能力来独立思考和解决。

大学新生往往不适种化的学生活,感大学老不如中学老,其是学方式改的原因。

第二,生活境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

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主要生活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那些平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确是个。

种化也大学新生来了一定的精神力。

第三,人关系复。

大部分新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

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言、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境。

跨大学,周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言、俗各不相同;同学由原来的、密无得陌生,有想法也以启。

年有十七八的新生来,是极不的,因此,每逢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生孤独感。

其,只要到:任何熟悉都是从陌生开始的,就可以很好地整自己的心了。

第四,社会活增多。

中学的工作和活多是在老指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

大学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里事情多,社活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外,要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

新生往往不大适种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其政,感到力大。

异地求学教人坚强云南籍大二学生吴昆在河北大学已了两年大学,想起从家来到学校的情景,吴昆得开学前两个月是她的“脆弱期”,得格外苦:水土不服、离人、食不、境陌生⋯⋯那段吴昆几乎每天都家里打,光卡就用了厚厚一叠。

很多大学新生初入大学,喜和中学做比,自己离了熟悉的境,离开了中学深有感情的老和同学,陷入孤独失落的境地。

吴昆经历了大半个学期总算适应了新的生活,他感觉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开放自己、关心别人,于是他参加了一些社团,并且积极组织集体活动,时间长了,陌生和孤独感也随之而去了。

因此,学会坚强和自立是迈入大学的首要一步。

及时贴:消除恐慌走进大学暑假已过去大半,距离开学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就要迈进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们,除了在心里憧憬着新鲜的大学生活外,也不免会产生一些恐慌。

河北经贸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雪松老师为准大学生们的一些恐慌开具了“良方”。

恐慌一:我所上的大学与理想中的有差距怎么办?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当然再好不过了,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愿以偿。

即使要迈入一所与期望值相距甚远的学校,也完全没有必要沮丧。

因为实力再雄厚的学校也会有差劲的学生,同样,条件再差的学校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学校的条件并不是学生成材的决定因素。

只要不放弃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学校不理想也可以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既然高考时没有发挥好,那就争取在大学期间的辉煌。

恐慌二:我能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吗?以前有父母的百般呵护,很多事都不用自己操心。

绝大多数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全力以赴迎接高考,把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都承包起来。

考生在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坦日子之后,进入大学发现什么都要靠自己,一开始都会觉得无法适应。

如果不想让自己一上大学就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最好在暑假里多向父母请教,亲自动手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提前感受一下独立生活的甘苦。

恐慌三:我会和舍友相处得融洽吗?集体生活对很多准大学生来说还很新鲜。

与自己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人由父母换成了几个同龄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脾气秉性、生活习惯都不相同,能否与他们相处好,是每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都会担心的问题。

其实只要想想,这是多么大的机缘,才能让几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处一室,就像一家人,你就会好好地珍惜这种缘分,用心地呵护与舍友的感情。

终日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自己,就像你不可能欣赏每一个人一样。

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你会收获更多快乐。

毕竟,一个温馨融洽的宿舍会给每个成员带来家的感觉。

恐慌四:我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好自己的专业吗?大学里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不同,大学课堂更多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怎么样”,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刚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要做好自学的准备,向着探索研究的方向努力。

在暑假期间最好能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了解专业所学课程,也可以向这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询问情况,从而学习他们的经验。

同时还要了解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及优秀教师,以便在入学后除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可选修一些其他课程,涉猎更多的知识。

生活适应篇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经历了12 年的寒窗苦读,总算迎来了自己所希望的大学生活。

在色彩斑斓的大学里,如何生活得多姿多彩?上大学后,对准大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活环境方面,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的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