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八章 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第八章 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忆旧悼亡 (爱情遭遇)
吴文英生活的时代,元已代金而起,南 宋政权已岌岌可危。面对风雨飘摇的时 局,吴文英既不能奋起呐喊,只能通过 写景咏物,伤今感昔,表达对国事的忧 思。在他的词中,或伤戚宋室的衰微, 或隐喻南宋君臣的偷安,或描写山河的 凋敝荒凉,或痛悼被迫害的忠臣良将。 同时,又夹杂着对人世沧桑的感叹,把 家国之感与身世之痛融为一体,其沉郁 哀伤之情随处可见。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 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 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 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梦 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 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 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 风格,但用意颇深。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 腻的情愫。
一、姜夔的白石词
• 白石词的情思内涵: 1.在音调和意境方面,融入了高雅气质, 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 古。残柳参差舞。
• 2.将古今悲慨与个人倦游少欢之悲苦熔于一 炉,不仅骚雅,而且幽冷。《玲珑四犯》 • 3.从自己的感受去写家国时政,笼罩一层凄 清色彩,《扬州慢》,姜夔经过扬州,感 慨古今变化而自创的曲子。词中没有慷慨 激昂的呼喊,从景物着笔,更显哀婉深沉。
声 韵
白石词的风格
(不输周邦彦,二人被并称为“周姜”)
清空、骚雅的词风
• 清:不染尘埃,清新婉丽,多用素洁的意 象 • 空:不着色相,空灵曼妙,虚字的使用 • 骚:以诗人的笔调入词,侧重继承《离骚》中表 现自我、抒发自我的抒情传统和《诗经》的比兴 手法 • 雅:反对浅薄俚俗、直露浮艳,将雅乐成就
• 渊源于周邦彦,而又有超逸沉博、浓艳绵 丽的特点; • 章法结构独特,时空交错《莺啼序》 • 停顿转接的地方用实字(姜夔用虚字) • 常用冷僻、怪异的字词,造成特别的效果 (酸风、花腥)
本词是春晚感怀伤离悼亡之作。一共四片240 字,是最长的词调。本词抒写春晚感怀,融伤春、 怀旧、悼亡于一体,情感真挚深切。第一片以写 景起兴,写暮春景色,引出羁旅之感和忆旧友之 情。第二片叙述当年和情人游西湖的艳遇欢情。 第三片写重游湖上而物是人非,可惜往事只可成 追忆。第四片结束全篇,写相思之苦,伤春叹老, 抒发寻死者的无限哀悼。本词描写哀春伤别而饱 含悼亡之意。所悼者当然是作者杭州之爱妾。全 篇情深意挚,字凝语练,结构缜密大开大阖。层 次分明,是吴文英的代表作之一。
• 开创清雅词派,婉约、豪放之外的“第三 派”,丰富了词体的内涵,最终使词能够 与传统诗文并列比肩。。
第二节 梦窗词
• 吴文英,号梦窗,一生未科考及第,游幕 终生。 • 作词师法周邦彦,“前有清真,后有梦 窗”,受姜夔影响,追求词的典雅
梦窗词的情感内涵
酬酢赠答 (生计需要) 哀时伤事 (入世渐深)
第三节 其他清雅词人
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受白石词影 响很大,属于清雅派词人。 各自的特点: 史:“梅溪先生”咏物词善于取神、用意, 能融情景于一体 周:与吴文英合称“二窗”,风格清丽, 多写身世和离情
王:咏物词有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慨 张:名将张俊六世孙,号“玉田”,有 《词源》 南宋灭亡前,词风雅丽,灭亡后,多亡 国之音。“张春水”,“张孤雁”。融 合了姜夔的疏宕(声调抑扬顿挫﹐文气 流畅奔 )和吴文英的绵丽(辞藻华美)
意 境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无 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 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一语,本有商 量之义,又有酝酿义。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 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数峰之清苦无可奈 何反衬人亡万千愁苦。从来拟人写山,鲜此奇绝之 笔。 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为叠韵,末句三四字黄昏 为双声,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为叠韵,参差又 为双声。分毫不爽,自然天成。双声叠韵之回环, 妙用在于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声情绵绵无尽之致。
第八章 姜夔与南宋 清雅词派
第一节 姜夔
• 姜夔(jiāng kuí 1154—1221),字尧章, 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 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 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 大、辛弃疾等人推赏,姜夔对诗词、散文、 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 一难得的艺术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