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

简述我国纺织品技术规范和标准一、我国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一) 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法规是指:规定产品特性或与其有关的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并强制执行的文件;当它们用于产品工艺进程或生产方法时,技术法规也可包括仅仅涉及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标准是指由公认的机构核准,共同和反复使用的非强制性实施的文件,它为产品或有关的工艺过程的生产方法提供准则、指南或特性。

当它们用于某种产品、工艺过程和生产方法时,标准也可为画面或仅仅涉及术语、符合、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用于直接或间接确定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合格评定程序尤其包括抽样程序,测试和检验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注册、认可和核准以及它们的组合。

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区别在于强制性和自愿性,两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这种区分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减轻技术法规对国际贸易的阻碍,相比标准而言,技术法规的强制性法律约束力更有可能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我国目前技术法规和标准界限不明确,其实现有的强制性标准就扮演了技术法规的角色。

加入了WTO后,标准制定工作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合格评定程序”是在TBBT协会首次引入的新概念。

合格评定程序的目的在于积极地推动各成员认证制度的互相认可。

在合格评定程序中值得关注的是认证问题。

认证分为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前者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认可,注重的是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加工环境条件及相关配套体系的管理(如污水处理等),如IS09000、IS014000等;后者则偏重产品标准及产品的质量。

认证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国家间的互相认可,简化手续、减少浪费,同时帮助消费者识别优质产品。

对某一产品认证后,为明示产品质量,常使用“标志”。

标志是产品达到该标志质量要求的直观表达。

通常用于表达描述安全性或功能特性。

二、我国现有纺织品技术法规、标准(一) 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我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

行业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产品标准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执行标准。

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工程建设质量、人身安全、环境保护。

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码、通用检验方法、及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由称自愿性标准。

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用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

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

违犯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

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二)我国现有纺织品强制性标准目前,我国已发布的,且与绝大多数家纺产品有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有GB5296.4-1998《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品使用说明》、GB18383-2001《絮片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和GB18401-2003《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三)我国现有纺织品标准纺织品是以各种纺织纤维为原料,经过纺纱、织造、染整等工序制成的产品。

纺织品一是要遮体御寒,二要梅花生活,所以对纺织品的质量要求可以概括为服用性好、艺术性高、工艺性精、耐用性强。

纺织品质量标准主要考核五个方面:原材料、织品结构、织品物理机械性能、外观疵点和染色牢度。

纺织品的原材料决定其织品的外观特征及基本性质,合理选择织品原材料,对提高纺织品服用性能和加强养护是很重要的,织品原材料决定了织品丰满度。

光泽程度和手感柔软挺括程度。

织品结构,指纺织品的织组织结构、重量与厚度、密度、紧度、幅度与匹长等,在质量标准中都作了相应规定。

织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是指织品的透气性、透水性、吸湿性、缩水率、拉伸强度、抗裂强度、抗顶强度、抗磨强度、抗皱强度、抗疲劳强度等。

织品的外观疵点,是指织品上存在的各种缺陷,如破损、斑渍、色条、破洞、缺经、染色不均、色差、纬斜等。

这些缺陷除影响外观,也严重影响织品坚牢度和使用性能,因而对织品的外观疵点必须严格控制。

染色牢度,是指纺织品在使用中常遇到摩擦、汗渍、洗涤、熨烫、日晒等使纺织品颜色发生的变化,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我国纺织品标准一般按照产品原料划分,本文介绍棉、毛、丝、麻和化纤纺织品标准1.棉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棉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cm)、纬密(℅)、断裂强度(N)、水洗尺寸变化(℅)、有浆重量偏差(℅)、耐光色牢度(级)、耐摩擦(级)、耐洗(级)、耐刷洗(级)、耐汗渍(级)、耐熨烫(级)。

棉纺品的产品标准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

基本按照纺织原料分为本色、印染、色织三类产品、产品内在质量考核指标分物理指标和染色牢度两大项。

由于标准种类较多,考核指标参差不齐,不一一介绍,但总体水平较低。

而且棉纺织品考核指标与现阶段发展极不适应。

如有的标准考核纬密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系数才可以计算出来;染色牢度分各种染料,染料不同,考核指标不同。

而现在产品经过多次销售或已制成服装,原始加工信息无法查寻,在检查产品质量时,考核标准的可操作性较差。

例如:GB/T5326-1997《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染色牢度考核指标按六种染料(分散/活性、分散/纳夫妥、分散/还原、分散/硫化、单染还原、涂料)分别考核。

耐摩擦色牢度最高3级,最低1-2级。

而产品经过多渠道销售,已无法知道该产品所使用的染料。

特别是服装厂给产品入厂质量把关带来困难。

这几年服装标准更新较快,面料标准与服装标准不衔接的问题矛盾突出。

面料生产企业不要在依赖现有标准,而要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

2.毛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毛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不足(cm)、平方米重量不足(%)断裂强力(N)、缩水率(%)、纤维含量(%)、起球(级)、汽蒸收缩(%)、耐磨(级)、含油脂率(%)、落水变形(级)、撕破强力(N)、脱缝程度(mm)、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防虫蛀等级、阻燃性。

毛纺织品的产品标准数量不多,随着毛纺产品向轻薄化发展及羊绒产品大量问世,增加了《精梳高支轻薄型毛织品》,和羊绒织品标准。

产品内在质量考核指标水平相当,只是不同产品考核项目不同。

3.丝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丝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偏差(%)、密度偏差(%)、质量偏差(%)、断裂强力(纬密)、弹子顶破强力(N)、尺寸变化率(%)、撕破强力(N)、纹路歪斜(℅)、弯曲刚性(cN/mm)、悬垂系数(℅)、折痕回复角(°)、缝口脱开程度(mm)、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干洗色牢度(级)、抗渗水性(mm)、抗湿性(级)、织物厚度偏差(mm)、绒毛耐压恢复率(℅)、甲醛含量(mg/kg)、纤维含量(℅)。

丝织物产品标准色牢度的考核指标大都偏差,部分产品不考核耐光色牢度,与实际穿着有一定差距。

由于丝织物特有的服用缺陷,丝织服装纰裂现象较严重,消费者投诉较多。

而除《合成纤维丝织物》产品标准考核缝口脱开程度指标外,其他丝织物产品标准均不考核该项指标。

2005年开始实施GB18401-2003标准,该标准中色牢度指标多都高于先执行的丝织物产品标准。

生产企业要给予高度重视,否则丝织物产品就达不到GB18401-2003标准要求。

4.麻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麻纺织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密度、(%)、质量(%)、断裂强力(N)、尺寸变化率(%)、撕破强力(N)、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甲醛含量(mg/kg)、纤维含量(%)。

麻织物产品标准近两年修订三个标准,修订的新标准,在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加严了。

染色牢度增加了耐水洗色牢度考核指标,取消耐日晒色牢度,耐刷洗牢度考核指标。

5.床上用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床上用品技术标准内在质量考核项目:幅宽(℅)、密度、(%)、质量(%)、压缩弹性(%)、起球(级)、断裂强力(N)、尺寸变化率(%)、吸水性(s)、耐光色牢度(级)、耐洗色牢度(级)、耐水色牢度(级)、耐汗色牢度(级)、耐热压色牢度(级)、耐摩擦色牢度(级)、甲醛含量(mg/kg)、纤维含量(%)。

从家用纺织品特别是床上用品标准的年代号看,大多是2002年以来制修订。

无论从考核项目以及考核指标都比前标准有了较大的变化。

由于床上用品这几年发展很快,床上用品的材料多用棉印染面料,特别提醒印染生产企业,现执行的床上用品标准,色牢度已不分染料统一考核,并增加了耐光、耐色牢度指标。

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有所提高。

就是说印染生产企业的产品按照棉印染布或色织布的标准考核,已不能满足最终用品的质量要求,应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考核产品质量。

最近检测床上用品发现,很多产品PH值指标不合格,这也是印染生产企业后整理工序没控制好产品质量造成的。

而问题确出现在最终产品上,使床上用品生产企业为之受过。

三、目前纺织品主要的质量问题和原因(一)纤维成分含量与标实不符成分含量是产品属性的真实性标志,也是消费者选购商品主要选择内容,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产品的成分含量是必须标注的内容,而且实际成分与标注成分必须相符。

面料和填充物纤维成分含量与产品标识不符。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在组织生产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利用消费靠感官无法识别面料、填充物真实成分的机会,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另外,近两年来,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在愈演愈烈的商战中,大打价格战,纷纷以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而生产企业为了在打折大战中既不丢失市场,又不亏本,也只能以次充好来降低成本。

这是导致合格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必须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床上用品生产企业无视产品质量,忽视质量管理,对购入的原材料没有检验手段,不经检验就组织生产,凭借供货方所说的成分来注标产品标识,或从别的产品上抄袭来的标识来标注自己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其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二)产品使用说明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重视不够,需要加强学习和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