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
前埔北区小学刘桂珠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说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白板、学号卡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简单聊聊师生关系,母子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的。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这种关系。
”
2.加密的电话号码给孩子,“你想要把它破解出来吗?认真学完这节课后,我们一起来试试。
”
上课过程:
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老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
”
一、分类
课件出示例1的9个算式,
1.师:“观察,他们都有哪些相同点?”
生:都是除法,都是整数除以整数。
2.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再看,这是它们的商。
(1)课件出示商,“你能根据这些商的特点进行分类吗”?
(2)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给出编号。
交流学生的分类情况。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白板上拖拽分类。
预设分类一:商有余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商是小数
预设分类二:商有余数,商没有余数
预设分类三:商是有余数或小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学生交流讨论:聚焦②④两类,我们学过,除法算式中,当有余数时该么办?
统一分类标准,整数和小数两大类。
课件显示分类结果。
二、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1.聚焦第一类
师:第一类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没有余数。
2.感悟定义:
师:在这样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的算式中,数与数存在一种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算式:12÷2=6。
像这样,被除数是整数12,除数是整数2,除得的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师:你听懂了吗?我们可以怎么说?这样说的前提是什么?
30÷6=5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
请两个学生说,全班一起说。
在第一类算式中找一个算式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两个单独汇报,全班一起汇报最后一个。
3.辨析定义:
①9÷5=1.8,我们能说9是5的倍数,5是9的因数吗?
学生讨论:明确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追问:那是不是只要商是整数就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呢?
课件出示一个算式:2.7÷0.9=3,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师:究竟可不可以呢?→PPT出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才这几个算式。
请2个说→第3个说→PPT出示圈○○○
师:大家发现这里都是整数。
师:今天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是规定在整数范围内。
追问:“整数范围”什么意思?
师总结:是的,整数范围说明:除了商是整数,被除数和除数也是整数!(PPT出示)
(补充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回过头来看2.7÷0.9=3,不能说2.7是0.9的倍数,因为它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是整数,不是整数除法。
(补充板书:整数除法)
②6÷2=3我能简单地说6是倍数3是因数吗?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
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板书:相互依存。
4.揭示定义
师:在这些算式中,我们是怎么找到因数和倍数关系的?也就是说究竟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说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因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因数。
也就是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出示定义: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学生读一读)
学生说一说重点词是哪些?
5.学生举例:互相报学号,看看能不能找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有的请两组汇报。
随机板书。
没有的汇报一组。
老师也举一个例子: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4×6=24。
师:乘除法是互逆的,除法算式中可以找到因数倍数的关系,乘法算式也可以找到这样的关系。
6.用字母抽象概括
像这样的除法算式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a÷b=c来表示。
在这里,a、b、c必须是什么数?
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课件出示下面这句话。
师:我们是这样规定的,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师:自然数(不包括0)就是指非0自然数。
(板书:非0自然数)
师:在这里,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7.练一练:
下面的说法对吗?
(1)24÷4=8,所以24是倍数,4是因数。
师:(强调: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因为0.8 ÷0.4=2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所以说0.8是0.4的倍数。
(3)6是18的因数,对吗?。
你是怎么想的?18÷6=3。
所以18是6的倍数,6是18的因数。
那3是18的因数吗?同桌交流:18÷3=6,所以3也是18的因数。
3×6=18,
18还有别的因数吗?学生可能想到:2×9=18
三、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区别以及一个数的“倍数”与“倍”的区别。
(1)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区别呢?
课件出示: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而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是整数。
(2)今天学的“倍数”与以前的“倍”又有什么不同呢?
2.7÷0.9=3我们可以说2.7是0.9的3倍,但是不能说2.7是0.9的倍数。
“倍数”是相对于“因数”而言的,只适用于整数;而“倍”适用于小数、分数、整数。
微视频内容: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倍”,结果可能是是“整数倍”;五年级时,我们还学习了求一个小数是另一个小数的几倍,结果可能是“小数倍”。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必须都是整数(0除外)。
师:这下,“倍”和“倍数”的区别明白了吧?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游戏环节:
1.找朋友的游戏:
根据你的学号,找到它的因数或倍数作为你的朋友。
一个学生上台举牌,根据他的号数其他同学自动上台抱团。
如:10号:1、2、5站一边。
20、30、40站一边。
再如12号:1,2,3,4,6,站一边。
24,36站一边
再请1号:全班人都上来任何非0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1是自然数的因数。
2.解密电话号码:158 a026 40bc
a:我是2和4的倍数。
b:我是1和5的倍数。
c:我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