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方法的黑山谷景区发展策略研究*唐为亮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摘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是一项重大难题,本文以万盛黑山谷景区为例,简述了黑山谷景区整体发展历程,分析景区二次发展面临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黑山谷景区旅游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黑山谷;二次旅游开发,发展策略,SWOT分析方法SWOT Method Is Based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Black Mountain Valley AreaTANG Weiliang 1(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 Chongqing 400047) Abstract: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to develop tourism is a major problem, this paper Black Mountain Valley Pine Valley area, for example, outline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Black Mountain Valley area, analyze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rea, the use of SWOT analysis, describes the black scenic valley tourism development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Key words: Black Mountain Valley, secondary tourism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SWOT Analysi1.绪论黑山谷景区所在的万盛区,历史上曾以煤而著称,是一个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十五”后期,万盛区已成为全国47个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
万盛发展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资源逐步枯竭,发展后劲乏力;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三是生态破坏严重,社会矛盾突出。
2009年3月,万盛区被纳入*资助项目:重庆市人文地理重点学科研究计划项目( CSTC2007CE9O23 )1唐为亮男,(1984-),汉,江苏滨海人,硕士,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万盛经济重生带来了新机遇。
加快万盛发展方式的转型,对于促进西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1]万盛旅游业的发展获得了最好的机遇。
面对万盛区目前发展现状,地方政府在充分把握区情、认真分析研究各方面形势的基础上,做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决策。
重点打造以黑山谷为主体的万盛旅游业。
黑山谷景区虽为国家AAAA级景区,但当前景区内旅游形式单一、设施陈旧、运营质量较差、战略规划不清新、思路老套,景区现状已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要进一步将万盛旅游上档提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为万盛旅游注入新的发展思路。
为此,黑山谷景区二次旅游开发迫在眉睫。
本论文对黑山谷景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后,通过对黑山谷景区旅游发展的SWOT 分析,结合前期实地考察、借助他人市场调研,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设计一套既贴合现实情况,同时又能满足黑山谷景区旅游发展策略,为万盛区及黑山谷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希望此论文能促进万盛区域经济转型,创造“万盛旅游品牌”,把万盛旅游业打造成万盛的支柱产业;同时,为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一种途径。
2.黑山谷景区发展历程黑山谷景区是由重庆万盛旅业(集团)有限公司按“高标准、高规格、高档次”的要求精心打造的原始生态旅游园区,是重庆市民和万盛区居民夏季避暑休闲的首选去处之一。
纵观黑山谷景区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初级阶段(1992年~1999年):黑山谷景区于199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于1993年启动景区开发。
由于受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和资金瓶颈的制约,黑山景区名胜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客源主要以万盛周边区域为主,景区收入基本靠门票维持。
发展阶段(1999年~2002年):为了弥补景区财力投入不足等因数,1999年,黑山谷景区引进重庆发电厂旗下斯瑞达公司投资开发黑山谷,实行景区“三权分离”开发模式,即景区的所有权归国家,经营权归企业,管理权在相关职能部门。
历经三年的景区建设,2002年5月开园,强势宣传下,出现了门庭若市,游客排起长龙的火爆局面,创造了重庆旅游历史上的神话。
瓶颈时期(2003年~2006年):重庆电厂旗下的斯瑞达公司,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进行开发,黑山谷景区不久便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权分离”模式一度促进了黑山谷景区名胜资源开发利用。
但是,受经营理念和能力的制约,经营企业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旅游发展需要,加之在景区开发建设中,企业行为客观存在重谋利、轻保护的短视行为,以致景区投入不足、设施陈旧,政府管理与主导乏力、经营与保护“两张皮”等等一系列问题逐步显露。
再次发展(2007年~):2007年11月28日,重庆发电厂方擅自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面向全社会挂牌转让万盛旅业(集团)公司(黑山谷景区所在的公司)股权,后经市园林局和万盛区政府共同制止。
黑山谷景区所在的政府立即着手启动了景区回购工作,于2009年3月顺利完成了黑山谷景区回购工作。
但是回收后,黑山谷景区现有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来自政府或者相关事业单位,对景区发展战略、运营体制、盈利模式等现代景区经营知识不熟悉,黑山谷景区发展出现“衰退”迹象。
3黑山谷景区发展的SWOT分析3.1优势3.1.1区位优势独特黑山谷所在的重庆市万盛区位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娄山北麓,地处两省(市)三县交界之地,东接重庆南川,西连重庆綦江,南临贵州桐梓,北望重庆主城。
现踞渝湘黔要冲,距重庆主城全高速里程73公里,是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之一。
重庆至万盛区的交通条件较好,经渝黔高速转綦万高速至万盛区全程高速直达只需1个小时左右,良好的交通环境为万盛黑山谷景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1.2自然旅游资源丰富黑山谷景区有渝东南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
景区俊秀陡峭,内有许多大型溶洞,飞泉流瀑,九曲回肠,青天一线,地缝深渊,蔚为奇观。
峡谷内原始森林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遮天蔽日。
景区海拔900~1973米,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宜避暑度假。
3.1.3客源市场已具一定规模根据历年统计来看,重庆本地游客特别是重庆市区及万盛区游客平均要占总游客量的80%以上甚至更多,在过往的经营中,黑山谷旅游更多的是担负了重庆城区市民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郊游的节假日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功能。
快速发展的重庆经济,以及优越的交通区位为黑山谷旅游提供强大的客源市场。
3.1.4万盛区委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深化和完善“314”和“一圈两翼”的总体思路,全面启动一小时经济圈的建设,万盛区委、区政府已作出把万盛建设成为渝黔区域合作的示范区、重庆能源安全的保障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发展定位,黑山谷景区是万盛旅游发展的主体、窗口;风景区必然会获得政策经济上的巨大支持。
3.2劣势3.2.1产品开发基础薄弱黑山谷景区旅游资源具有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目前开发利用的水平低,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在资源同质化突出的渝东南地区,黑山谷产品建设存在大量重复,缺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度假旅游产品。
3.2.2发展观念滞后,体制改革滞后景区发展的观念陈旧,体制改革进程慢,旅游要素开发经营方式单一,行业规模偏小。
旅游景区资源分割,造成行业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加之政策不配套,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
3.2.3旅游交通发展滞后在通讯设施、交通条件、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水平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两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差距。
万盛区处在渝黔交界区,属于“老、少、边、穷、”区,可进入性差,严重制约了万盛旅游业的发展。
3.2.4旅游服务设施欠缺万盛及黑山谷景区周边的住宿等旅游配套设施资源目前主要以万盛城区的部分宾馆以及景区附近的农家乐为主,城区的宾馆在综合条件上符合星级宾馆接待条件的家数并不多,总床位数尚不足千,而农家乐和一些经济型旅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意识的指导,并不能令一些要求较高的游客满意。
综合接待能力的不足也是目前制约黑山谷游客量进一步突破的一大瓶颈。
3.2.5资金薄弱黑山旅游发展正处在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尽管开展的前期工作已有成效,旅游发展的前景乐观,但当前仍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黑山旅游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根据专家测算,2013年前实施黑山谷等景区深度开发,共需资金约16.45亿元。
由于黑山谷景区所在的万盛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基础设施差,靠自身财力和努力难以解决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大量资金投入的问题。
3.2.6景区淡旺季较为明显根据景区现有的历史门票销售统计来看,万盛旅业下属景区应属于传统的假日经济型景区特征,游客高峰期相对集中在双休以及节假日,双休和普通工作日游客量落差较为明显。
作为传统的自然风景类景区,淡旺季也相对比较明显,每年春季的3、4、5月,夏季的7、8两个月和秋季的10月是旺季,其他时间的淡季表现则较为明显。
3.3机遇国内旅游正在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中国的休闲时代由发达地区大城市开始起步,正在渐次到来。
配合休闲时代到来的社会经济条件逐步成熟。
中国人的人均GDP正在逐年增长,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和地区,人均GDP已达到10000美元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同时,中国法定的休息日和假日已达到114天以上,大约1/3的时间是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其中一部分闲暇时间可以用于旅游和度假。
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为黑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2]3.3.1“重庆大发展"的宏观机遇快速发展的重庆经济一定程度上为客源提供保障。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直辖市,人口3100多万,主城区人口近700多万。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11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6%。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88.6亿元,增长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