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一个孩子往往有几代人疼,在家中的地位犹如一个小皇帝,对他可谓是百依百顺,所以学生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性格懒散,不
能吃苦耐劳。

而作为学校,在处理学生思想、行为等德育问题时,处罚的力度越来越小,主要采用表扬、激励等方式进行正面引导和强化,使得部分学生长期处于纪律松散、不思进取的状态。

从小培养学生的一种集体意识,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对低
段学生人格的形成乃至对他的终身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无论是小时候父母叮咛“管好你自己就是乖孩子”,还是老师的教诲“要老师在与
不在一个样”,里面都包含了自我管理的思想。

诚然,自我管理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包括引导学生尊师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勤学善思,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爱班如家,激发强烈的集体荣
誉感;强身健体,倡导科学的锻炼方法等等。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深知要带好一个班,带好一批学生,
仅靠几个老师的严格管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觉自律
的行为。

而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取决于内外因的结合,班主任在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
小学生进行自己管理自己,从而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呢?笔者在自己的工作中做了
如下一些尝试:
一、认识自我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
需要。

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必须得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智力、个性和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那样才能取长补短、全面提高。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对于刚入校的一年级小学生,我结合《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等课程,开展“我的自画像”、“我来照照镜子”、“一年级,我学会了……”这些活动,让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树立自信心,为实现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提供保障。

其次,我经常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

我在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向学生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

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再次,我非常注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对自己可能成功的事感兴趣,而不愿去干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因此,不断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成了调动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

我在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是给予正面强化。

例如我实行了“今日之星”评选制度,对自我约束力强,上课专心听讲的小朋友授予“今日之星”的称号,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二、历炼自我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是
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

培养自我管理的
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一
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学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我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劳动卫生、体育锻炼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具体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实践: 1.我是文明小天使。

借助晨间活动、班队课指导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小学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爱同学、守纪律,会说“十字礼貌用语”。

通过说说、演演、评评,引领学生争做文
明小天使。

我们在吃饭之前指导学生如何有秩序地排队,怎样
盛饭不掉米粒,怎样按秩序拿菜等,做到按时守序、文明就餐。

2.我是学习小能手。

配合始业教育,教育学生课堂上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了
解写字“三个一”,掌握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

同时,请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交流探讨中共同进步。

3.我是勤劳的小蜜蜂。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我们实行班级卫生包干制,倡导“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例如,把班级的地面分
为若干块,每人包干一块,做到无纸片、无痰迹、无黑垢。

采用学生自查、互查的方式,每天在班内公布最讲卫生的小朋友,最负责任的保洁员。

对于自我管理特别好的学生,我们实行个人
卫生免检,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我是运动小健将。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玩要玩得健康,玩得安全,玩得文明。

如教学生“挑小棒”、“下棋”,培养他们做事仔细、有耐心
的好品质;带领学生“跳长绳”、“拔河”,培养他们的协调、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感。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这样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中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学会
了相互合作,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