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地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2012年泰安市)哀溺文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永之氓咸.善游咸:②中济,..船破,皆游济:③有顷,益怠.怠:④又摇其首。
遂.溺死遂: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28.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二、(2012年德州)(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不以.物喜②先.天下之忧而忧1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3分)(三)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1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18.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三、(2012年聊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6.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二)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8.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0.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四、(2012年山东临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好.读书,不求甚解;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山市》)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吧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3.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五、(2012年烟台)文言文阅读(17分)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5分)①薄.暮冥冥()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腰.白玉之环()④食.之不能尽其材()⑤辍耕之.垄上()10.翻译下面句子。
(2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下面加点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蒋氏大戚.B.殚其地之出.亲戚.畔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吾恂恂而.起D.向吾不为.斯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缚者曷为.者也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1)谨食之,时而献焉。
(2)又安敢毒耶?1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2分)1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六、(2012年滨州)文言文比较阅读。
(10分)【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自《公输》)【乙】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选自《墨子》)注释:①处:闲居。
②如:应该,应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1分)荆之地方千里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舍.其文轩()⑵此为何若..人⑶过.故人()⑸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11.翻译句子。
(2分)⑴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⑵子不若已。
12.【甲】文表明了墨子的主张;【乙】文划线句子体现了墨子的品质(2分)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
(3分)七、(2012年东营)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而②烈火..而焚之烈火③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④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陋11.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描写丘“石”的语句并在下面翻译出来。
(2分)12.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②“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13. 结合《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写“弃地”小丘的际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2分)八、(2012年潍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12分)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
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
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
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