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讲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剖析
第六讲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剖析
三、保守/前卫
记忆的永恒
三、保守/前卫
奥韦尔教堂
前卫审美文化就常常与精
英审美文化一体(比如现代主
义艺术),但有时也与大众审
美文化联姻(比如后现代主义
艺术),大众审美文化常常就
是生活化的审美文化,但有时
也是艺术化的审美文化。尽管
如此,作为一种工具,生活/
艺术、大众/精英、保守/前
卫的区分是十分重要的,否则
艺术与生活的分离是一种首先发生在西 方的现代现象,是因为西方现代为这种分离 准备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以及观念与 制度上的条件。
西方现代性进程的首要标志是世俗化, 世俗化的首要冲动是将世俗世界从基督教世 界中分离出来,此一分离为艺术的世俗化提 供了社会基础,也为艺术脱离宗教的生活世 界的分离。但这种分离是以艺术借助世俗化 并融入世俗世界的方式而发生的
在原始社会,甚至在较为古老的社会都 不存在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截然分离。
一、艺术/人生
法国的拉斯科洞穴 壁画没有画框,原始 的巫术表演与集体祭 仪没有舞台与剧院, 甚至中世纪的绘画也 不是摆在封闭的艺术 空间(比如画廊与美 术馆),而是被安置 在开放的公共空间 (比如教堂)
拉斯科洞穴
一、艺术/人生
我
1、你如何看待用“生活/艺术”、“大众/ 精英”、“保守/前卫”这三对范畴分析当 代审美文化结构的有效性与限度?
2、概说现代性进程与当代审美文化结构的 历史性关联。
二、大众/精英
当代审美文化在空间上的类别分化几乎是自明的,即 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大众审美文化的活动 主体是“大众”,是巨大的人群,而精英审美文化的 活动主体是“精英”,是少数人。
如,尚扬的《深呼吸》
二、大众/精英
丁方的《为晨曦而流泪的大地》
二、大众/精英
在当代社会,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 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大众审美文化借 消费经济的动力与现代媒体之势而日渐成为 审美文化的主流,精英审美文化则日益成为 被戏弄和耍笑的对象,它的特殊功能与价值 逐渐被人们盲视与遗忘。
三、保守/前卫
古典主义是保守的审美文化的象征,从根本上 看,一切传统的审美文化都是保守的,因而也是古 典主义的。所谓“保守”,不是通常所谓的守旧, 守旧只是保守的极端样式,保守的真正含义是相信 永恒,从而守护永恒
当永恒存在之信仰与某种专制的现实权力结合 在一起时,信仰便会转化成严酷的现实禁忌。于是,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一种反常规、反规范、反体制 化、反权威、反禁忌的“前卫”审美行为是没有现 实可能的。
第六讲 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
——我们对“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性分 析必须联系到整体社会历史的演变来进行
一、艺术/人生 二、大众/精英 三、保守/前卫
一、艺术/人生
今天我们去美术馆看美术作品,去音乐 厅听音乐,去剧院看戏剧,在图书馆或家里 阅读余华的《活着》,我们都有意无意地走 进了一个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我们都知道它叫“艺术世界”,并 明显地感到它不同于“生活世界”。
一、艺术/人生
在19世纪的唯美主义那里,艺术世界与 生活世界的分离甚至对立表现得最为极端。
1895年,唯美主义者王尔德在法庭上 为自己的行为所做的无罪辩护就是一个范例, 对艺术来说,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对艺术 家来说,他不对内容的善恶承担道德责任, 只对形式的美丑承担美学责任,在此意义上, 艺术家可以不受生活世界的道德法律之约束, 他有权利生活在善恶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