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1白粉菌:菌丝体可以产生吸器伸进植物组织体内细胞间吸收营养。在被害部位产生的白粉状物是其分生孢子和菌丝体。
ﻫ小麦、蔬菜、果树白粉病
2长喙壳菌:其子囊壳有一个长颈。
ﻫ甘薯黑斑病
ﻫ3赤霉菌:其主要病征是在被害的作物体上产生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以及黑色颗粒状物:子囊壳。
ﻫ水稻恶苗病、禾谷类赤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ﻫ4黑腐皮壳菌:子囊壳埋在被害作物组织的子座内并伸出一长管。高湿条件下产生的子囊孢子呈橘红色粘液从病斑的黑色粒点上分泌出来。
ﻫ茎叶喷雾处理,防治蔬菜、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茄子绵疫病、梨树黑点病等。
1、高剂量高浓度使用易对黄瓜、白菜产生药害;ﻫ2、最好和多菌灵、代森锰锌、福美双等杀菌剂复配使用;ﻫ3、对疫霉菌引起的根茎部病害用土壤处理方法效果好,而对由其引起的叶部病害用喷雾方法效果差。
ﻫ3、异稻瘟净:内吸性杀菌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和胡麻斑病有效,兼治叶蝉。
ﻫ马铃薯粉痂病
3霜霉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内吸取养分。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在被害发病的作物叶片背面出现的霜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和游动孢子囊。
多种蔬菜、果树的霜霉病
4疫霉菌:菌丝体发达,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自然条件下很难见到其卵孢子。其病征(病菌在被害作物体上表现的特征)是白色绵絮状物。
苹果树腐烂病。
ﻫ5黑星菌:在作物体上形成星状病斑,病斑表面往往有黑色霉状物。
ﻫ梨树黑星病
ﻫ6核盘菌:由菌丝体发育成菌核,外观形似老鼠粪状黑色小颗粒。
各种蔬菜菌核病
ﻫ二、担子菌:营养体发达分为初生菌丝体和次生菌丝体,无性孢子少见,有性孢子为担子上的担孢子。
ﻫ1锈菌:在作物体表面上往往产生铁锈色的锈孢子
ﻫ1、和稻瘟净、异稻瘟净等有正交互抗性;
2、速效性不强,但持效期较长;ﻫ3、鱼塘附近使用该药要慎重。
ﻫ二甲酰亚胺:1967年住友发现了菌核利对核盘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活性,但之后发现对人畜有致癌作用,随即停产。
ﻫ1、乙烯菌核利(农利灵):保护剂,对核盘菌、灰葡萄孢菌、交链孢霉和长蠕孢霉有特效。
防治油菜菌核病,花卉、茄子、黄瓜灰霉病在发病初期,每次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喷雾,间隔7-10天再喷1次,共3-4次。
ﻫ1、可与多种杀虫、杀菌剂混用;ﻫ2、施药植物要在4-6片叶以后,移栽苗要在缓苗以后 才能使用;
各种作物炭疽病
ﻫ3球壳孢菌: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器内
ﻫ黄麻干枯病
ﻫ4无孢菌:只产生厚垣孢子。
蔬菜水稻等立枯病
表2,常见杀真菌剂类别及其作用特点
化学结构分类类别
ﻫ主要品种及其特点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ﻫ有机磷:1960年代相继开发出稻瘟净、异稻瘟净等有机磷杀菌剂。
1、甲基立枯磷(利克菌):防治土传性真菌病害的经典老药。
ﻫ4、稻瘟灵(富士一号):对稻瘟病特效。稻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是集中于穗轴和枝梗上,抑制病菌侵入和扩展,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兼治飞虱。
1、防治水稻叶瘟在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75克,兑水30公斤喷雾,经常发生地区可在发病前7-10天,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100克,兑水30公斤泼浇。ﻫ2、防治穗颈瘟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在孕穗后期到破口和齐穗期各喷1次。
疫霉根腐病、马铃薯、番茄等晚疫病等。
ﻫ二、接合菌:无性孢子为包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子。
根霉菌:菌丝上有假根。
甘薯软腐病。
高等真菌
ﻫ一、子囊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无性孢子为产生于分生孢子梗或分生孢子器内的分生孢子,有性孢子则是子囊孢子。
间隔--------------间隔-------------间隔
表1,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ﻫ类别
ﻫ亚门
ﻫ属别
常见病害
低等真菌
ﻫ一、鞭毛菌:无性孢子为带有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动的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垣孢子或卵孢子。
1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整体产孢繁殖。无性孢子为薄壁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眠包子。
ﻫ十字花科根肿病
2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
稻瘟病发生初期茎叶喷雾,尤其是用颗粒剂撒施效果好持效期长。
ﻫ1、不能与碱性农药、高毒有机磷农药、五氯酚钠、敌稗混用,施药前后10天内不能施敌稗;
2、安全间隔期为20天,否则稻米具有异嗅味。 本品易燃,不能接近火源,以免引起火灾。稻田使用时,喷撒不匀会产生褐色药斑;ﻫ3、和防治叶蝉的杀虫剂混合使用,对抗性叶蝉效果更好。
苗床土壤处理、淋根、灌根、拌种等方式,防治多种作物的立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等,尤其是多马铃薯茎腐病和黑斑病特效。
ﻫ1、提前使用预防,效果更好;
3、不能和碱性药剂混用
ﻫ2、三乙膦酸铝(疫霜灵、乙磷铝):1977年法国罗那普朗克开发。具有双向内吸性传导。主要防治由疫霉菌引起的根茎疫病、霜霉病和白锈病,也可防治少数半知菌病害。
作物病原真菌分类
———————————————————————————————— 作者:
———————————————————————————————— 日期:
常见杀菌剂类别及其特点—选择性杀菌剂(杀真菌剂)
由真菌引起作物病害种类最多、最普遍。人类对植物病原真菌研究的最早最详尽,所以,至今专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种类也最多。ﻫ如何更容易记忆和使用这些种类繁多的杀菌剂,最好是首先认识常见作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类别。再针对不同病害类别去选择适宜相当的药剂。比如,对于霜霉病、疫霉病和晚疫病等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选用烯酰吗啉、霜霉威、瑞毒霉、霜脲氰等,而三唑类杀菌剂对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半知菌、子囊菌或担子菌引起的病害有效。咯菌腈、嘧霉胺、异菌脲等对灰霉病特效。ﻫ作物病原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两大类,低等真菌是指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而子囊菌、担子菌以及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三个亚门。详情见下表。
蔬菜、禾谷类、果树锈病
ﻫ2黑粉菌:病菌在被害植物器官内逐渐发育成黑色的黑粉状冬孢子。
禾谷类作物黑粉病、黑穗病等
三、半知菌:因尚未发现其有性世代特征,故暂时划分为半知菌。已经被发现其有性世代的半知菌大多数都是子囊菌。
1丛梗孢菌:分生孢子散生或丛生。
ﻫ稻瘟病、玉米小斑病、棉花枯萎病
ﻫ2黑盘孢菌:分生孢子生于孢子盘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