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抓质量仰望星空谋发展全力推动全区教学工作实现新突破——2012暑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讲话(2012年8月28日)同志们:一年一度的全区教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
本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学年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会,又是一次教学工作的总结分析会,更是做好全区新学年教学工作的动员会。
全区广大教干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本学年度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务实工作,强化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开创全区教学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下面,根据局党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梳理总结,全面回顾,全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显著一学年来,在教体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教研室认真贯彻落实局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这一核心,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自能高效课堂改革和作业教学改革,搞好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研、科研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学工作呈现观念大转变、整体大发展、质量大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进一步强化了课程改革与建设,全区课程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学年来,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与途径,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区教研室加强了对各类课程开设的监控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考查学科、实践活动的督查力度,对全区中小学生的音、体、美、信息、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进行了抽测,并对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强化了学校的课程意识。
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操作教学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素养得到加强。
许多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挖掘课程资源,形成了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初步建构起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6月初,在高都小学举行了第二届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充分地展示了我区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课程,如高都小学的科普教育、临沂七小的传统文化教育、册山中学的读写一体化课程、临沂二十中学的立体式课程、华盛实验学校的活动式课程等。
特别是临沂高都小学开发了《科学启蒙》《科学探索》《科技创新》等质学校结为合作联盟学校,成功举办了校际同课异构活动。
这些联研活动必将会加快我区“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探究的步伐,有力地推动我区教改向纵深方向发展。
2.学校教改热情高涨。
几年来,我区涌现出一大批课改有影响的学校。
二十中的个性化优质课堂、华盛实验学校的“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打造持续发展力”教学改革、二十一中的“一三五”课堂、二十二中的主体活动式课堂、二十三中的幸福课堂、册山中学的生成式课堂、临沂第十八中学的动感高效课堂等开展得扎实有效。
高都中学的课堂改革也富有成效。
褚墩中学的“二三三”高效课堂建设顺利启动。
临沂第十九中学的快速高效阅读实验搞得扎实有效。
六小“自主·互动·智慧型”课堂、七小的和谐自能高效课堂等学校课堂建设成果突出。
3.学科活动扎实推进。
5月9日在临沂22中学推广了全区语文“主体活动式高效课堂”模式,深入研究高效课堂,交流展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果。
六小、双月湖、高都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八小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汤庄的课堂教学观察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推进活动成功进行。
为进一步推动全区“高效课堂建设”,教研室始终坚持“教学双月调度制度”,高中、初中、小学采取灵活的方式举行该项活动,或在局里,或在学校现场,交流各自的成功经验,实现经验共享。
全区初中高效课堂建设推进会在二十一中举行,小学以山前小学为现场,举行了典型村小现场调度会。
5.“三百工程”稳步实施。
在提炼“自能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和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三百工程”的实施为契机,不断调整和完善研究推进策略,让研究更加贴近教育教学改革的本质,使研究工作更富成效。
上半年,制定下发了《罗庄区中小学“三百工程”实施方案》,对学校的推进情况进行了实时调研,认真指导和督促学校完成校级特色课题的立项评审工作,为下半年的“100个特色课题”评选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跟踪督查全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区教研室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了课堂教学专项视导,听评课1000余节,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全面指导全区高效课堂建设。
一学年来,有36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奖,有108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教学论文奖,有26人次举行省市级公开课、示范课。
评选、表彰了45名第二届课改之星。
在今年中央教育电视台优质课录像课评选中,我区推荐的5节课,一等奖2节,二等奖3节。
(三)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培养力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大力提升。
百教师素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学年来,我们积极建构区域教研文化,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我们制定了《罗庄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在全区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狠抓了三大工程:一是培训工程。
制定了《罗庄区2012年暑期中学远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从3月开始分别对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的全体教师进行了远程研修的报名、编组工作。
按照省市要求选报了56位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158位教师担任研修组长,3位省专家,有3737位老师报名参加研修学习。
在第二批“名师工作室”评选的基础上,筹备召开了“全区名师培养工作会议暨名师报告会”,在第一批“名师工作室”开展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罗庄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完成了第二批“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的选拔工作,并对9个学科举行了授牌仪式。
在今年省教学能手评选中,我区有7位教师入选,入选率名列前茅。
继续落实了“中小学教师读书行动计划”,举办读书论坛与读书大赛活动,开展学习反思征文、专业理论学习与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
4月份以汤庄实验学校为现场,对第五届届读书节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启动了第六届读书节活动,表彰了读书活动先进单位,评选教师读书先进个人,激发了师生的读书学习热情,丰厚了师生文化底蕴。
(四)进一步强化了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实效增强。
一学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路子,努力实现教科研效益的最大化,教育科研工作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和提高。
扎实做好教科研理论培训,上半年,区教科室分别依托“省规划办课题开题论证会”“市规划办课题开题论证会”“教科研圆桌论坛”“名师工作室授牌会议”等活动,聘请教育专家,举行了以“科研兴校”、“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改革”等为主题的科研培训,编辑了《科研论坛理论读本》,面向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培训。
规范课题管理,结合我区教育发展实际,制订了《罗庄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选题指南》,实施并固化了“一报二审三修订”的课题立项、结题评审制度,保证各级各类课题的独创性和研究价值,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在今年的省市课题立项、结题工作中,我区申报的7项省教科所规划课题全部通过立项,17项省教研室教学研究课题有16项通过立项,26项课题通过市教育规划课题立项评审,2012年上半年市级课题结题申报33项,通过30项,课题的立项和结题通过率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通过率。
创新评估机制,完善教科研督导评估机制,注重过程管理,引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自主、创新开展,主要进行了校级课题的立项和推进情况的调研与督导。
(六)进一步强化了村级小学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区域均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学年来,全区以提升村小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实行教干、教研员工作成绩捆绑制、蹲点帮扶制,深入村小,深入课堂,积极扶持薄弱村小,培育典型村小。
区教研室采取“问题梳理、反馈落实”的工作流程,分两个轮次深入村小实行跟进式指导,听评课近300节,召开座谈会40余次。
各乡镇教研室积极开展了“骨干教师送教”及学科名师工作室研讨等特色活动,打造了一批示范性村小、精品村小,付庄巨峰小学、汤庄店子小学、罗庄老屯小学,双月孟元小学成为我区村小的“窗口学校”。
全市农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先后在我区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村小教学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促进了区域教学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七)进一步强化了质量监控力度,教学质量继续保持高位优势。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各学校树立了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观,扎实落实教学常规,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加强考试管理,加强考试与评价研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规范办学、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前提下,大力提升中考、高考绿色升学率。
今年中考成绩在去年基础上又有了大的突破和提升,700分以上者达481人。
高考质量继续保持了稳定的态势,一本进线320余人,军检线以上人数达1400余人,临沂十八中沈怀振同学被北大录取。
在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学评估中,我区三个学段都被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县区”。
二、正视现实,查找问题,寻找工作的突破口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动摇,为教学工作的发展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不放松,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三是坚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基础;四是坚持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抓住了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五是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抓住了教学工作的根本。
我们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学年来的教学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是,纵观全区的教学工作,问题也不能回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教学理念须进一步更新。
素质教育理念滞后,新课改理念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对教学的主体认识不清,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应该尊重教师、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教师认识不足,做的不够,影响了我区的教学改革。
2.教学管理力度须进一步强化。
有的学校教学管理的行政化色彩较浓,有的学校管理“粗放型”,责任不明,分工不清,不能很好的发挥指导与引领作用。
有的校本教研活动仍然依靠行政力量推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差;有的制度不能很好落实,过程管理不深不细不实,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在全区不同程度地存在。
3.教科研工作须进一步突出实效。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很好途径,有的学校的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有的学校没有发挥教学研究指导中心、教研组、备课组的实体作用;有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大而空,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课题管理力度不够,教科研实效性有待提升。
4.教学改革瓶颈须进一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