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以支付宝为例进行探讨目录引言 (3)一、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 (4)二、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分析 (5)三、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建议 (6)四、总结 (7)五、参考文献 (8)引言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在不停地飞速发展,于是我们对于电子商务的了解也越来越成熟。
那么,一谈到电商,第三方支付就成为了电子商务中的一个重量级话题。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中国在电商支付领域的重要一块,在缓解网络担保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担保作用。
第三方支付平台实为一些和各家大型银行签约并且拥有着一定实力和信誉保证的第三方机构,在银行的合法监控管理下,为消费者的支付做依托,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作为买卖双方的中间人,是属于在信用严重缺位条件下的缺位补充、这种第三方支付的模式已经成为目前人们支付的主要模式,不仅仅局限于电商,更是活跃于日常生活中。
第三方支付促使我们能更安全的进行交易,在买卖双方中间设立了过渡账户,使得交易两方面分别建立起了信任,使得资金流转达成一致。
另外,第三方支付也是一把双刃剑,使得我们必须慎重使用,同时要对其风险进行分析和监管。
本文将通过分析支付宝这一支付平台的特点和潜在缺陷,以此来讨论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和监管。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一、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一)近年发展情况根据央行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最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并且在2016年末业务规模已经达到11.2万亿。
第三方支付在一方面提高了结算的速度,却又给我们带来了危机难题,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同步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之相对的出现了不少新兴支付方式。
总的来看,这些新兴支付方式给监管带来了难题,我认为当前的第三方支付监管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开创全新的适用的监管方式。
(二)三个主要发展特点1、用户群庞大、业务量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宗旨是用在高频率小额度的支付,为我们平时生活的支付习惯提供服务,然后形成了固定规模的用户群。
我们以支付宝为例,2013年的时候,支付宝支付完成了约27.7亿笔,支付金额超过了9000亿元,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
当今,支付宝app每年的活跃用户达到了5亿左右,每天手机支付数量超过4500万笔。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已经与国内外很多家银行等机构建立起了确切的战略合作关系,逐渐拓宽了其在网络支付领域的深度。
宏观的看,目前第三方支付正在以雨后春笋一样的势头发展起来了。
2、平台逐渐垄断的趋势中国当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属企业的分布图,呈现明显的地区集中的势头,这类公司通常聚集在国内经济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地方,公司董事会比较倾向于把总部设置在长三角和北上广等有经济优势的地域。
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市场也是被少数几家公司独占了,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被支付宝、财付通和微信支付等占据、操纵。
从2013年以来,支付宝app在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从六成逐步提升至七成以上,稳坐龙头。
这种一家独大的趋势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
3、第三方支付刺激支付创新支付宝这一支付平台主要供应了理财和支付服务。
目前主要包括担保交易、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等若干个板块。
近年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益完善,支付宝开始转向资金配置的领域发展,于是支付宝在传统的转账等第三方业务基础上又设立了新型业务。
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额宝,每个支付宝用户都可以用账户资金购买市场基金,实现了用户小规模资金的灵活配置,余额也依然可以用来支付,灵活提取。
类似余额宝,在传统第三方支付基础上创新出的新型业务将成为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分析(一)竞争混乱风险由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同类型较多,同类型企业之间竞争激励,导致了业内利润不高。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率,某些第三方支付开始转向黄色和赌博等非法业务,以此获得高额利润,使得第三方支付成为了某些赌博网站的非法资金流转渠道。
举个例子,2014年世界杯的时候,某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先后被媒体曝出为赌球网站进行赌博资金的流转服务。
(二)沉淀资金存在风险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时,由于买卖双方存在资金流转的时间差,会造成部分资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一部分时间,并且沉淀的资金随着业务量的拓展会变得非常巨大。
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禁止机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虽然规定每个第三方支付企业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在途资金的风险,但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仍有可能引发系统性支付风险。
(三)洗钱和信用卡恶意套现风险因为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对买卖双方的身份信息难以确切认证,不掌握交易的实际情况,所以很难判断资金的真实来龙去脉。
在风险预警等管控机制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很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进行非法转移资金、套取现金以及洗钱的犯案工具。
另外,很多银行信用卡支持着虚拟账户充值功能,买方和卖方可以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这一手段,利用第三方网上支付系统由付款方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收款方收到款项后提现,从而逃避支付相关的费用。
结果是完全无偿地占用银行的信用资金,并且这笔信用资金没有任何使用限制,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四)个人信息隐私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因特网的虚拟性、开放性、技术性、数字化等特性是导致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泄露的普遍导火索。
因为用户在网络上进行浏览后,会留下一些个人信息,而这些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所以在网络上遗留的个人用户信息就拥有了隐私性和财产性的双重特性,一旦个人信息被泄露,然后被犯罪分子利用,就会对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很可能导致财产损失。
例如,2016年,由于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有安全漏洞,使得几千万张各种品牌信用卡的资料被黑客泄露出来。
在网络交易中,因为买方和卖方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所以,如果资金转账出现问题或者买家收到的货物与商家描述的严重不符合时,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更加艰难。
三、针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建议(一)创新产品,规范竞争当前,第三方支付业内整体仍然位于“微盈利”的情况,诚然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他们尚且还有淘宝和拍拍这类网购平台作为靠山。
但是,一些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必须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身的细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靠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进行发挥,否则迟早被大鱼吃虾米一样吃掉。
然后他们也要加快向其他行业的服务渗透和拓展,不断探索、开发新的产品业务模式,从而获得更广阔的用户群基础。
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走的路线就是全面加深和传统企业的合作方式,实现多线路、多层次的经营模式。
(二)明确沉淀资金性质,加强沉淀资金管理我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对沉淀资金的性质和使用范畴进行立法,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经营业务进行严格规范。
另外还可以考虑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在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让沉淀资金被盘活,加快沉淀资金的流转。
实现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和银行三方面的共赢。
(三)加强行业合作,实现动态监管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目前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产业管理部门以及税务机关等,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强化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整体效能。
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布风险预警信息。
要定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重大事项报告、交易纠纷和诉讼案件报告等开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窗口指导。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风险、业务经营风险、沉淀资金风险等方面的现场监管,避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定期开展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提示其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内部控制。
(四)完善法律制度,保护消费者隐私和权益最近几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仅仅只支持一般消费者权益保护,但是缺失专门对在线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此方面应尽快进行完善。
同时,加强对网络和电子商务领域中涉及个人信息数据的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四、总结通过上文的分析和建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是一把双刃剑,飞速发展的同时既带给了我们便利,同时也伴随着威胁,一定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然后合理利用第三方支付。
参考文献[1]马梅朱晓明周金黄《支付革命: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方支付》[M]2014-02-01[2]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3]吕廷杰,徐华飞主编《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4]张笑楠,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及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5]张宽海.网上支付结算与电子商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1[6]李绪亮.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7.12[7]孙晓瑜,孟婷,王海江.金融体系视角下第三方支付研究综述[J].中国外资,2014[8]刘丹.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刍议[J].商业经济,2011[9]李剑,王妤.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研究[J].中国商贸,2011[10]刘建伟.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控制问题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1]贾关云,李杰.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安全性问题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2]杨彪,李冀申.第三方支付的宏观经济风险及宏观审慎监管.财经科学,2012[13]蒋先玲,徐晓兰.第三方支付态势与监管:自互联网金融观察.产业经济,2014[14]张冉,吴国栋.我国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2011[15]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R].北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