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

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

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西部地区基础建设迅速发展,大批公共设施、道路建设和改造、城建开发建设项目开工兴建。

由于《招投标法》的实施,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普遍进入了招投标程序。

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实现优胜劣汰,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

但是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现状导致了招投标环节中职务犯罪的易发多发。

笔者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实际,通过对本地区建筑工程招招投标工作的调查研究,初步总结出了这一环节中职务犯罪的主要手段、特征及预防对策。

一、主要犯罪手段
从我们长期实践的情况来看,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职务犯罪主要采取以下手段实施:
一是利用招投标职权,收受承包商的贿赂,让资质不合格的企业参与投标,“暗箱操作”卡掉其他竞争对手,操纵招投标活动,从而使行贿企业如愿中标。

二是自行拆分工程项目,私自将工程总额拆分到国家规定招标的限额一下,规避招标的要求直接委托,使内定关系施工单位中标,从中收受贿赂。

三是与承包商内外勾结,泄露标的和相关的内幕信息资料,或串通招投标,使其非法获得承包权,从中收受贿赂。

二、主要犯罪特征
一是多为复杂共同犯罪,危害比较严重。

建筑工程招标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多,单独犯罪难以实现或者容易被发现,所以犯罪往往采取内外勾结、上下联动
的手法。

有的是用重金向多人行贿,层层打开关节;有的是共同贪污私分巨款。

一个案件往往牵扯出施工单位、承接单位、监理单位乃至国家管理机关上到领导干部、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中层干部,下到具体经办人员的串案、窝案。

贪污犯罪、渎职犯罪、涉税犯罪,经常是数罪交织,案中有案,对社会危害很大。

二是多为连续犯,连续作案的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建筑领域的业务很强,工作的流程也比较复杂,而且透明度又较低,外人难以明了,犯罪不易暴露,隐蔽性很强。

所以很多人得以长期利用手中职权连续作案,甚至出现虽然有的人职位不断升迁,但犯罪始终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职务越高犯罪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贿赂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形式日趋复杂。

有的借逢年过节之机,以“红包”、“利卡”等形式行贿;有的承包工程方在承揽工程后,免费为掌握项目发包
和工程款支付的实权领导干部建私宅、装修、购买建筑材料;有的事发后以发票、付款等形式遮人耳目;还有的采取双方主要亲属互相借贷、联营的方式,用合法民事行为掩盖职务犯罪行为。

更有一些建筑商通过高息融资的方式,吸收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有关执法部门人员资金并给以高息,变相行贿。

四是查处难度大。

招投标过程中的贿赂犯罪,由于行贿、受贿人双方是对和犯,沆瀣一气共谋不义之财,往往是“一对一”的证据,除口供外缺乏其它直接证据,而且犯罪嫌疑人反侦察能力强,加之建筑领域业务性强,财务程序复杂,给侦破案件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预防对策
针对工程建设招投标职务犯罪的特点,检察机关应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惩办已经发生的职务犯罪,更应加大预防工作力度,形成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法规,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明确规定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人员不得私下受聘或代理相关事务,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投标资格。

同时建立与招投标双方有利害关系人员的申请回避制度,以确保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公开合法。

二是实施招投标阳光工程。

要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的透明度,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有关要求、时间、规模事先公开,并将最终承包商、价格、完成时限进行再公开。

为做到这一点,必须由纪检、监察、职务犯罪预防等部门牵头,制定强制性规范,以增强阳光招投标的可操作性。

同时规范招投标工程预算方式,财政、纪检、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等要联合预算,联合申报审批,利用多种形成公开公示预算或标的价细单。

三是强化对投标过程的监督。

工程投标的具体时间、要求、规定、参加单位应由纪检监察和职务犯罪部门联合通知。

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和职务犯罪部门在参与招投标活动时,不宜当场就决定以最低价中标,还应进一步的考察。

如果一次招投标活动不成功,还应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四是大力宣传检察机关的立案标准和受案范围,配合招投标双方的纪检、监察部门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和职工的监督作用。

对举报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协助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处理。

并对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其它问题和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发出检察建议,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堵塞漏洞,使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竞争轨迹,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