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优缺点分析一、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界限划分1、增值税征税范围①我国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演进我国从1979 年起引进增值税并在部分城市实施,其间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改革。
一是1983 年增值税改革,为过渡阶段。
征税范围仅限于机器机械、农用机具等,1984 年扩大到12 种产品,1986 年、1987 年、1988 年、1989 年又相继“扩围”。
二是1994 年增值税改革,为规范阶段。
征税范围扩大到一切生产、销售货物和从事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由于当时,我国建筑业商品化程度较低,交通运输业凭证不健全,加之税收征收水平较落后,现代化征管手段匮乏,纳税人纳税意识较弱,财务制度不健全等,无法全面征收增值税,增值税未涉及各交易领域。
三是2009 年增值税改革,将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增值税,但征税范围未扩大。
②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a.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包括:I、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
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
II、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b.征税范围的具体规定I、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1)货物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贵金属期货),应当征收增值税,在期货的实物交割环节纳税。
(2)银行销售金银的业务,应当征收增值税。
(3)典当业的死当物品销售业务和寄售业代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的业务,均应征收增值税;(4)集邮商品(如邮票、首日封、邮折等)的生产以及邮政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的,均征收增值税。
II、属于征税范围的特殊行为(1)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i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ii 销售代销货物;iii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iv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v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vi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vii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viii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2)混合销售行为(3)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行为2、营业税增税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的无形资产或销售的不动产是营业税确定的基本征税范围。
具体内容如下:①交通运输业: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装卸搬运。
打捞比照水路运输征税;通用航空和航空地面服务业务比照航空运输业务征税。
②建筑业:建筑、安装、修缮、装饰业务,以及代办电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修建、疏浚、钻井(打井)、拆除建筑物、爆破等其他工程作业。
③金融保险业: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业、其他金融业务和保险业。
④邮电通信业:传递函件及包件、邮汇、报刊发行、邮务物品销售、邮政储蓄及其他邮政业务;电报、电传、电话、电话机安装、电信物品销售及其他电信业务。
⑤文化体育业:表演、播映、其他文化业、经营游览场所;体育比赛及为体育比赛提供场地的业务。
⑥娱乐业: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台球、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场、游艺。
⑦服务业:代理业、旅店业、饮食业、旅游业、仓储业、租赁业、广告业、其他服务业。
⑧转让无形资产: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商标权、转让专利权、转让非专利技术、转让著作权、转让商誉。
⑨销售不动产:销售建筑物或构筑物、销售其他土地附着物。
3、“两税”混合销售行为的划分原则性规定: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还是营业税的基本判定准则仍然是“主业为主”,即看混合销售的单位是以增值税还是营业税应税业务为主,决定征收增值税还是营业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
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
《细则》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1)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4、“两税”兼营行为的划分兼营行为是指纳税人既经营货物销售,又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且但是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不同时发生在同一购买者身上,且从事的劳务与某一项销售货物或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并无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
对于纳税人的兼营行为,应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应纳增值税的销售额,即应当将不同税种范围的经营项目分别核算、分别申报纳税。
表1、兼营与混合销售行为税务处理5、“两税”代购代销业务的划分代购货物行为,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而对代购货物取得的手续费征收营业税;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征收增值税。
在国税函〔1995〕288号文件中,还明确了代理进口货物属于代购货物。
(一)受托方不垫付资金;(二)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三)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代理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
该条款规定了代购货物不征收增值税而征收营业税的三个要件,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视为营业税应税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该条规定主要是出自征管的考量,如果不满足三个条件,很可能是以代购货物的名义行销售货物之实。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288号)第三条规定: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属于增值税条例所称的代购货物行为,应按增值税代购货物的征税规定执行。
但鉴于代理进口货物的海关完税凭证有的开具给委托方,有的开具给受托方的特殊性,对代理进口货物,以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上的纳税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即对报关进口货物,凡是海关的完税凭证开具给委托方的,对代理方不征增值税;凡是海关的完税凭证开具给代理方的,对代理方应按规定增收增值税。
二、增值税征税范围存在的问题1、重复征税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只包括销售货物和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对一般劳务仍课征营业税, 从而使购进一般劳务的增值税的纳税人存在重复征税现象, 加重纳税人负担。
如按目前的税收政策规定, 运输收人按征收营业税, 而运费又是购货方进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营业税不能抵扣, 重复征税不可避免, 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
对运费占成本比重大的企业, 重复征税更为突出。
虽然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所付运费可按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予以抵扣, 但是抵扣不彻底, 重复征税难以完全消除。
2、税收负担不公平由于商品和劳务流转过程中增值税、营业税并存, 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税收负担的不公平。
因为增值税是对商品和劳务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课征的税收, 税收负担前后一致, 每一种商品, 不沦经过多少生产和流通环节, 只要增值额相同, 税收负担就相同, 从而能够使企业在公平税负的签础上开展竟争。
营业税是以营业额为课税依据, 不具备增值税的上述特点。
由于两个税种都在商品流转环节并存, 而两者的税率、计税依据、计算方式等各不相同, 为此税负必定产生差异, 使两税的纳税人税负不公此外, 在增值税内部, 对于混合销售行为,某些情况下征收增值税, 某些情况下征收营业税, 造成了同一经济行为, 因纳税主体不同, 致使适用的税种、课税依据和税率各异, 从而造成了企业间税负的不平衡。
3、增值税链条不完整交通运输、建筑安装、不动产销售、无形资产转让等服务性行业没有纳人增值税范国, 实质上是对增值税课税体系完整链条的人为荆裂, 造成了增值税链条不完整。
当增值税已税行为进人到下一环节的营业税征收范围时, 已征收的增值税得不到抵扣, 使增值税的链条还没有到达最终消费就发生中途断裂相反, 营业税的已税行为进到下一个环节的增值税征收范围时, 已纳的营业税得不到抵扣, 使链条不完整。
譬如货物运输是货物生产流通的中介环节, 是完成后续生产过程所必需的,在这个环节上不征增植税, 很显然不利于增值税完整链条的铸造4、税种确认不易对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应税劳务行为如何征税, 尽管从税收政策、制度上作了界定, 但在基层实际征收工作中, 税务人员要具体确定某种应税行为究竟是征收增值税, 还是征营业税困难很大。
如对娱乐业征收营业税, 对娱乐业提供给顾客的各种饮品却又要征增值税, 实际工作中要把两种收人分开很难不仅造成了税种界定困难, 不能准确执行税法, 还造成了国税地税间的矛盾, 影响增值税的规范操作, 在建筑安装、邮电通信等行业中也存在此类问题。
5、税收征管难度大增值税是以专用发票为依据层层抵扣, 以铸造完整链条, 但是由于大多数服务性行业未纳人增值税范围, 使链条环节脱落, 漏洞大开。
比如, 建筑安装业不征增值税而征营业税, 不使用增值税发票,这样就破坏了对建筑材料生产销售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双向稽核的条件, 加大了税务机关反偷税的难度, 造成了建筑材料业大量偷逃增值税, 税收流失较为严重此外, 运输行业征收营业税, 使用普通发票, 为了减轻重复征税, 又规定运输发票可按发票金额的抵扣增值税, 这样普通发票进人了专用发票的链条, 又涉及到国税地税两个管理机关, 也不具备双向稽核的条件, 造成了征管盲点, 为偷逃税提供了机会。
三、营业税征税范围存在的问题目前营业税在征税范围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营业税应税行为和非营业税应税行为的划分问题,二是营业税征税范围狭窄的问题。
1、营业税应税行为和非营业税应税行为划分问题在区分营业税应税行为和非营业税应税行为时,有两个层次的划分:一是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划分,二是是否有偿营业税应税行为的划分。
在这两个层次的划分上,目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①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划分从税理上说,一项经济行为只要征收增值税就不应该征收营业税,只要征收营业税就不应该征收增值税。
但是,在目前的营业税征税范围中,存在对征收了增值税的货物重复征收营业税的情况,在营业税“建筑业”税目中体现尤为突出。
比如:《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这条规定就使得已经征了增值税的原材料等货物又被征了一道营业税,出现了一项经济行为重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种流转税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