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

• 盐藏和糖藏都是根据提高食物的渗透压 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醋和酒在食物中达 到一定浓度时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 微生物细胞的膜结构。
1、盐藏
原理:(1)提高渗透压,使细胞原生质浓缩发生质壁 分离;(2)降低水分活度,不利于微生物生长;(3)减少
水中溶解氧,使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等。
食 品 腐 败 变 质 的 几 种 类 型 、
腐败
酸败
发酵
1
1、腐败:食品的蛋白质成分在厌氧条件下被 微生物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
2、酸败:食品的脂肪成分被微生物分解产生 脂肪酸和甘油等酸性物质,使食品失去原有的 正常气味和滋味的现象。
3、发酵:食品的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成 酸、醇和气体的变化。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 种环境因素作用下食品的组成成分被分解、破坏、 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以及感官性质 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食品腐败变质实质上是食品中的蛋白质、碳 水化物与脂肪等成分的分解过程,其程度常因食 品种类、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其它 条件的影响而异。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几种变质的原因
定义分类 原理机理
第二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加热杀菌保藏
干燥和脱水保藏
食品的化学保藏法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
定义分类 途径使用原则存在问题
第四节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
塑料橡胶金属 玻璃纸质搪瓷
第一节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原因
• 一、食品的腐败变质的含义
保藏剂 ADI(mg/kg体重) 保藏剂 丙酸钠、丙酸 钙 邻苯酚 ADI(mg/kg体重) 无毒,不限制 0~0.2
苯甲酸、苯甲酸钠 0~5* 山利酸、山梨酸钠 0~25*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0~10*
噻苯咪唑
0~0.05
*为合计量。
4)熏制食品
• 将盐腌食品用植物性燃料烟熏或液熏而成 • 熏烟或熏液中虽有少量防腐物,但主要还是靠食 盐、脱水及肠衣防污染起到防腐保藏作用 • 由于食盐浓度不高,腌制时间不长,脱水程度有 限,所以保藏效果不可靠。而且有烟中致癌物污 染的危险
• 三、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与机理
• (一)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 1.微生物因素:主要指细菌、霉菌、酵母菌属等 微生物因素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解、破坏。 • 2.环境因素:主要指温度、湿度、阳光、空气、 水分等环境因素为微生物提供分解、破坏食品营 养的条件。 • 3.食品本身因素:主要指食品本身所含的酶类、 营养成分、水、PH等。
(1)常压杀菌
常压杀菌即100℃以下的杀菌操作。巴氏消毒法 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病原菌),但不能完
全灭菌。现在的常压杀菌更多采用水浴、蒸汽或热水
喷淋式连续杀菌。
(2)加压杀菌
加压杀菌常用于肉类制品等中酸性、低酸性罐头食品的杀 菌,通常的温度为100℃~121℃。 在罐头行业中,常用D值和F值来表示杀菌温度和时间。 D(DRT)值: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细菌死亡90%(即活菌数 减少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分钟)。 121.1℃的D值常写作Dr。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Dr值为 4.0~4.5min;A型和B型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Dr值为0.1~ 0.2min。 F值:是指在一定基质中,在121.1℃下加热杀死一定数量 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分钟)。 在罐头特别是肉罐头中常用。由于罐头种类、包装规格大 小及配方的不同,F值也就不同,故生产上每种罐头都要预先 进行F值测定。
• 三、食品的干燥和脱水保藏
• (一)食品的干燥脱水保藏的原理

其原理是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得不
到充足的水而不能生长。
• (二)食品干燥、脱水方法
• 食品的干燥脱水保藏主要有:日晒、阴干、
喷雾干燥、减压蒸发和冷冻干燥等。
• 四、食品的化学保藏法 • 化学保藏法包括盐藏、糖渍、醋藏、酒 藏和防腐剂保藏等。
(2)冷冻保藏(冷冻,冻藏)
是指食品在冻结状态下(大多在-18℃以下)的
低温贮藏。
冷冻是将保藏物降温到冰点以下,使水部分或全部呈冻结
状态,动物性食品常用此法。
冷冻的效果好于冷藏,但食品在冻结过程中,不仅使微生 物的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食品的品质也会有所下降。
• 二、食品的加热杀菌保藏 • (一) 微生物的耐热性及影响加热杀菌的 因素

远红外的杀菌、灭酶效果是明显的。日本的 山野藤吾曾将细菌、酵母、霉菌悬浮液装入塑料 袋中,进行远红外线杀菌试验,远红外照射的功 率分别为6KW、8KW、10KW、12KW,试验结果表明, 照射10分钟,能使不耐热细菌全部杀死,使耐热 细菌数量降低105~108个数量级。照射强度越大, 残活菌越少,但要达到食品保藏要求,照射功率 要在12KW以上或延长照射时间。 • 远红外加热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的烘烤、干燥、 解冻,以及坚果类、粉状、块状、袋装食品的杀 菌和灭酶。
• (一)食品的藏的方法: • 低温保藏包括两种方法包括冷藏和冷冻两 种方法。 • 1.冷藏 • 2.冷冻
冷藏和冷冻。
(1)冷藏:是指在食品不冻结状态下(-1℃~10) 的低温贮藏。
冷藏无冻结过程,新鲜果蔬类和短期贮藏食品常用此法。
新鲜果蔬通常不宜冷冻,温度过低,会引起果蔬冻伤。
新鲜果蔬的冷藏最好与环境湿度(大多为85%-95%)和空气成 分(气调保藏法)相结合。
• 果酱等因其原料果实中含有有机酸,在加 工时又添加蔗糖,并经加热,在渗透压、 酸和加热等三个因子的联合作用下,可得 到非常好的保藏性。但有时果酱也会出现 因微生物作用而变质腐败,其主要原因是 糖浓度不足。若添加少量酸(如食醋), 微生物的耐渗透力将显著下降。
3、防腐剂保藏
防腐剂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成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
各种有机保藏剂的每日允许摄取量
用于食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必须无毒,要经长期的动物试验, 对其毒性状况作科学评价。下表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 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专门委员会颁布的有机保 藏剂的安全性及使用标准。
表:有机保藏剂的每日允许摄取量(ADI,mg/kg体重)(FAO / WHO)
各种微生物对食盐浓度的适应性差别较大。嗜盐性微生 物,如红色细菌、接合酵母属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在较高浓度食 盐的溶液(15%以上)中仍能生长。无色杆菌属等一般腐败性 微生物约在5%的食盐浓度,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在
7%~10%食盐浓度时,生长也受到抑制。通常,食盐浓度在
15%以上时,可抑制多数细菌的生长。但一般霉菌对食盐都有
• 食品的腐败常常是由于微生物和酶所致。 食品通过加热杀菌和使酶失活,可久贮不 坏,但必须不重复染菌,因此要在装罐装 瓶密封以后灭菌,或者灭菌后在无菌条件 下充填装罐。
• 食品加热杀菌保藏的方法主要有: • 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 • 加压杀菌 • 超高温瞬时杀菌 • 微波杀菌 • 远红外线加热杀菌 • 欧姆杀菌
原理:增加食品渗透压、降低水分活度,抑制微生 物的生长。
糖腌渍法常用于水果制成果脯保藏。原料是蔗糖, 因它渗透压低,只有用高浓度才可抑制微生物生长, 如浓度低于70%就不能抑制肉毒杆菌和酵母菌。 一般微生物在糖浓度超过50%时生长便受到抑制。 但有些耐透性强的酵母和霉菌,糖浓度应高达70%以 上,果脯腌渍蔗糖浓度一般大于70% 。
• 3.肉、鱼、蛋类的腐败变质 • 肉类腐败变质,先是由于乳酸菌、酵母菌 和其他一些革兰氏阴性细菌 同时可产生各 种异味,如哈喇味、酸味、泥土味和恶臭 味等。
• • • •
四、食品腐败变质的结果 (一)感官性状改变 (二)降低食品营养 (三)引起中毒或潜在性危害
• 五、鉴定食品的腐败变质的指标 • 鉴定食品腐败变质是以感官性状并配 合一定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三方面 进行判定。 • (一)感官鉴定 • 1.色泽变化。2.气味变化。3.口味变化。 4.组织状态变化。
• (二)常见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 1.新鲜果蔬和果汁的腐败变质 • 开始引起新鲜水果变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和霉菌。引起蔬菜变质的主要是酵母菌、 霉菌和少数细菌。
• 2.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变质
• 为微生物所腐败变质。
• 鲜乳中污染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乳房内的污染微生 物和环境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引起炼乳变质,一 是产生凝乳,使炼乳凝固成块;二是产气乳,使 炼乳产气,使罐膨胀爆裂;三是由一些分解酪蛋 白的芽孢杆菌作用,使炼乳产生苦味。
应用于各类含颗粒食品杀菌,如生产新鲜、味美的大颗粒
产品,处理高颗粒密度、高粘度食品物料。
(6)欧姆杀菌
• 2)欧姆杀菌的特点:不需要传热面,热量 在固体内部产生,适合于处理含大颗粒固 体产品和高粘度的物料;系统操作连续、 平稳,易于自动化控制;维护费用、操作 费用低。
• • • •
(三)高温工艺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1.蛋白质的主要变化: 2.脂肪的变化: 3.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主要包括淀粉的糊 化、老化、褐变和焦糖化。 • 4.维生素和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流失损 失。 • 5.其它影响:发生色变、香变等现象。
(3)超高温瞬时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根据温度对细菌及食品营养成
分的影响规律,热处理敏感的食品,可考虑采用超
高温瞬时杀菌法,即UHTST(ultra high
temperature for short times)杀菌,简称UHT。
该杀菌法既可达到一定的杀菌要求,又能最大程度
地保持食品品质。
(4)微波杀菌
较强的耐受性,如某些青霉菌株在25%的食盐浓度中尚能生长。
• 由于各种微生物对食盐浓度的适应性不同, 因而食盐浓度的高低就决定了所能生长的 微生物菌群。例如肉类中食盐浓度在5%以 下时,主要是细菌的繁殖;食盐浓度在5% 以上,存在较多的是霉菌;食盐浓度超过 20%,主要生长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