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
饶永峰
云南晨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工业、农业、制造业、矿业等成绩斐然。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伴随而来的是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而土壤污染也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又一污染难题。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技术和修复审批制度还不完善,修复质量和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本文从目前我国污染场地的类型,土壤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修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修复技术;管理
引言:随着全民奔向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渐实现,我国城市化进程再不断加快,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质量较低,一些企业特别是工业和矿山业企业因搬迁遗留大量废弃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如果不及时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修复和处理,势必会影响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治理污染场地的土壤显得尤为重要。
一、场地污染的类型
场地是指一块地周围的土、水以及这块地上所有建筑设施和一切生物体的总和,而在这些当中,土壤是场地的主角。
土壤环境的改变,将严重影响土壤的质量。
我国在进行土壤修复工作时,更多考虑的是土壤所在场地的环境上。
本文所说的场地污染,更多的偏重于土壤环境的污染。
具体的场地污染分为以下三类。
(一)工业场地污染
工业场地是指因工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用地及其附着其上面的设施。
主要包括厂房、仓库、道路和一些公用设施等。
工业场地污染主要指工业废弃场所,包括挖掘塌陷区、露天采掘区、工业垃圾堆放区等污染。
这些污染源特别是重金属
污染物浸入到土壤后,很难将其从土壤中彻底处理干净,不仅影响地表生长的植物,同时还会污染附近的水源的,造成再一次的污染[1]。
(二)矿山污染
矿山污染是指在开采矿石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损害。
其中主要包括坑内排水、矿堆废水、粉尘以及烟尘等,它们当中有许多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矿山的环境和人体的健康。
(三)农田污染
农田污染是指因辅助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物质,进入土壤中,对土质产生恶化和影响的污染。
主要包括过量使用辅助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如农药、化肥等试剂。
这些物质深入到土壤当中,参与土壤的物质循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人类健康的一个隐形杀手。
二、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现状
由于我国在场地污染导致的土壤环境的治理上起步较晚,且修复方式又比较单一,使得在这方面的治理成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
在具体治理和修复土壤环境时,缺少总体的规划,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更没有一些成形的案例可以借鉴和效仿,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土壤环境治理和修复的进程。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没有将治理做明确具体的规划,包括新旧场址的规划,废弃场房的处理,废弃垃圾的归置等进行规划[2]。
俗话说的好,“污染容易,治理难。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未来几年,我国计划修复面积高达10.44万亩,修复的费用按50万元/亩均价计算,未来空间约为522亿元。
如此巨额的支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土壤修复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
这些都是目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现状,不利于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三、土壤环境的修复
在我国,传统的修复技术非常单一,通常采用土壤置换法,即把被污染的土壤用干净的土壤替代,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换血”。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是根治效果却不尽人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前沿的修复技术被应用到土壤污染的修复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微生物来解决和降低被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通俗地讲,就是用微生物来“吃”污染物,也就是说把土壤中的有机会做为微生物的食物,由微生物对它进行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以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
1.异地微生物技术
异地微生物技术就是从被污染的土壤中取出一些土壤,或者是以泥水混合的方式,或者是以固态方式进行修复处理。
这种方法适合于半挥发性、挥发性有机物的修复,在处理有机化合物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就地微生物技术
就地微生物技术,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压力设备,直接打入到土壤中,或置于土壤表面,让它自己慢慢渗透到土壤中。
这种方法对油类污染方面的处理有很好的效果[3]。
(二)物理技术
物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的方法,把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实现恢复土壤环境的目的。
具体包括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土壤隔离埋藏技术和多相抽提技术。
前三者多用于重金属类的修复,后者适用于易挥发、易流动的非水相液体。
以土壤淋洗法为例,它是冲洗附着在土壤上的高锰酸盐类的污染物,洗干净后再填回土壤中,而被污染的土壤作为废物进行处理。
这项技术对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较好,不足之处是处理费用相对较高。
(三)化学技术
化学技术是通过氧化或还原技术对土壤的污染物进行转化分离。
把有毒的向无毒的转化,或是向化学性更稳定的化合物转化。
这种技术具有降解污染物快速且彻底的优势,在国内外被广泛的应用。
在目前,最为常见的是脱氯和氯化物处理两种方法。
(四)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热脱附技术和生物堆技术。
前者适用于挥发、半挥发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后者适用于石油烃等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以热脱附技术为例,利用热能提高污染物挥发性的特性,在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的同时,还可收集挥发出的污染物。
该技术有便于移动设备,处理后可再利
用等优势[4]。
(五)其他技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技术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如植物技术,利用植物来吸收、转化、分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通过植物的萃取、稳定和易挥发的特性来达到净化土壤的功效。
还可以通过高温处理进行修复,将污染物经过1000摄氏度的高温焚烧,把极难溶解的污染物,挥发出来。
人们可以运用这种修复技术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虽然这种技术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只要能掌握好操作工艺,就可以将99.99%的污染物清除掉,因此,这种技术是将来比较合理的土壤修复技术。
另外,通过水泥窑也可以辅助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分解出来,使土壤得到净化。
四、土壤修复的管理
目前,我国场地污染土壤环境日趋严重,城区很多地方污染超标,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
其中企业用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36.3%。
由此可见,土壤修复工作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些工业用地、废弃矿山,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必要时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进行修复处理,这样才能使土地资源利用得更加合理、安全。
(一)明确修复责任主体
在修复污染场地土壤环境时,要做到“谁污染,谁治理”,明确修复问题主体,将修复工作的责任划分清楚。
通过建立污染土壤责任人制度,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如污染企业合并或者分立等,要由债务债权人承担责任;污染企业转让土地的,由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承担责任;污染企业解散破产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承担责任[5]。
(二)制定污染场地管理流程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可以优化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流程,缩短工期,提升土壤修复工作的效率。
在国内一些欠发达的省会和城市,由于土壤修复工作才刚刚起步,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可以借鉴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修复管理的方法,这样会大大加快修复进度,规范修复流程。
如在开展修复工作时,可以先制订出场地修复的评估方案,再制订出场地修复实施工程的方案,最后交由管理部门进行场地修复工程的验收。
(三)完善修复审批制度
在进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复审批制度。
如在修复工作前,需要及时将待修复的污染场地的相关数据报备给管理部门。
待管理部门审批通过,方可进入修复施工环节。
在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结束后,交由责任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和检验,只有检验通过了,才可以再次被利用。
结论:综上所述,因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所以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修复单位应该从实情出发,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加以修复,才能从源头上治理土壤污染的问题。
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创新修复技术,完善审批流程,多沟通,多交流,将污染场地的土壤净化工作纳为工作重点,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小刚.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现状及改善策略[J].区域治理,2019(48):185-187.
[2]欧阳婕.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08):31-32.
[3] 王磊.分析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与管理方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97.
[4]张庆杰.浅议如何修复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02):136-138.
[5]熊杰.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