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立足之本
实事求是,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故事。
可见,实事求是一词可谓源远流长。
不过后来并未为人所知,为人所用。
实事求是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是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形态,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毛泽东是马克思哲学的忠实践行者,在结合了中国国情与现实和总结了革命经验后,他把“实事求是”的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我们革命的无形力量,对我们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即一切行动以实际为前提。
建国之前,我们一直处于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状态,国民经济不堪一提,更无发展一谈。
自从有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起身革命,大胆创新,我们才有了历史性转折。
他们提出了创造性理论,实事求是就是贯穿始终的思想。
他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和世界经验后,极力反对离开中国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是突破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思想束缚,给马克思主义贴上了“中国化”的标签。
实事求是被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精髓,正是有了这个理论精髓,才滋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
事求是相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神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直至今日,实事求是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我们从封建落后国家建设成经济强国、经济大国、富强国、先进国,在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国防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世界人民瞩目!现在甚至在未来一段日子实事求是依然是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会这个大杂院里,实事求是也将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应当思考的永恒话题,尤其对我们大学生尤为重要,我们这个肩负重大使命特殊群体,必须把实事求是精神践行得更加全面更加彻底。
事实证明,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事业,实事求是都是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