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PPT课件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则PPT课件


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
18
(二)复式记帐
复式记帐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 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 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 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 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 可靠。
11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 照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会计指标 应
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 行横向比较。
3.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各企业处理会计
15
3.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
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 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 间登记入帐,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6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 法
一、会计的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
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
计分析方法、会计考核方法、会计 预测与会计决策方法等。其中,会 计核算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 基本要求,是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 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制约下,进行会计 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 原则有十二条。2001年颁布并执行的《企 业会计制度》在准则规定的12条一般原则 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 13 条原则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类。
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
保持前后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
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2
(三)确认、计量要求原则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它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收
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即支出的效 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 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 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 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的当期损益。
为什么要确立会计主体前提:是为了把会计主体 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业务划 分开。
会计主体应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 经济资源;(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 他活动;(3)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 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
2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是否将破 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13
4.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事项的
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 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 信息的及时利用。
5.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
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 解和利用。
14
2.实际成本原则 实际成本原则又称历史成本原
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 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 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任意 调整其帐面价值。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 和月度。均按公历起止日期确定,半 年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确立了这个前提条件后,才需要 确立权责发生制、配比、一贯性、及 时性和谨慎性等会计原则。
4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 营成果、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 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持续经营的重要性。它是一系列会计准 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例如,只有在持 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 为流动的和长期的;才需要确立“会计分期” 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 出和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并为采用权责 发生制奠定基础。
3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由于持续经营和及时提 供会计信息的要求决定的。目的是为 了定期确定损益, 编制会计报表,为 使用者提供信息。
6
一、总体性要求的原则
1.谨慎性原则 含义: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
审慎原则,是指在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 计资产的价值。 如某一项经济业务有 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 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
7
3.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报表在全
货币计量包含着币值稳定前提。
记帐本位币的确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 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 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但编制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 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 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重要性表现在,确立了这个前提后,才 需要确立实际成本和谨慎性等会计原则。 5
设置会计科目及帐户是对会计对象的
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和监督的方法。 会
计对象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它们进行
系统地核算和有效地监督,就必须进行科学
的分类,以便取得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
因此,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和利润增减变化,都要分别设置一定的
会计科目及账户,进行归类记录, 为经济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 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
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 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 限定,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会计核算 的基本前提有四个。
1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的定义: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所服务 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9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
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 行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 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 在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能 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
10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
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的同时,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单 独核算、单独反映;而对于不重要 的会计事项,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 反映,以便集中精力抓好关键。
8
4.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
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 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帐时间。而不 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收付实现制: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 支付的日期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