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石家庄市深泽县大梨园村,大梨园村位于深泽县西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近几年来,依托深泽县的纺织、日用化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丝网、造纸、建筑等优势行业,深泽县对村里有一定群体规模优势的行业和单体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轻工纺织两大主导产业。
机械电子产业:包括机械制造和配件、丝网等行业。
机械制造和配件行业共有相关企业10多家,总资产5000千万,年产值2000千万,其中气门生产企业20多家,年产气门1000万支,占据全国气门维修市场份额的5%以上。
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机械制造的龙头企业,被列为国家农业部定点生产厂家,开发生产播种机械、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采暖炉等60多个品种,“农哈哈”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丝网行业共有企业10多家,生产线10多条,资产2亿元,年产值3亿元。
轻工纺织产业,包括轻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纺织行业共有企业10多家,总资产2亿元,纱锭5万锭,织机800余台,主导产品为纱、白坯布等,年产纱2.3万吨,白坯布2.5万米。
近年来,全村上下进一步坚定“小村能有大作为,小村能干大事业”的信心和勇气,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毫不动摇地大力实施“五四三”发展战略,强化执行力、锤炼硬作风,推动村里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近些年来,农民生活逐年得到改善,以糠菜度日变为以玉米、小米为主食。
尤其是70年代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生活逐年提高,变为面粉、大米为主粮。
面条、水饺、馒头、烙饼、包子、油条等已成为家常便饭,旧时吃的饼子已成为调剂生活的饭食。
村内人民习惯一日三餐。
一般村里都有“饭场”,就是每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端着碗到街里聚在一起吃饭,边吃边聊,说东道西。
人民饮食日常以小米粥、玉米粥、馒头为主食,秋冬煮山药,夏煮北瓜;玉米面菜、山药熬粥,锅周围帖饼子在现在也挺好的,处处透着朴实的气息。
为调剂生活,玉米掺菜杂面条熬成粥,称“杂面菜粥”。
人们都喜欢吃。
村民喜食烧饼裹肉、扒糕。
高庙村的扒糕,西河村的肉糕,闻名周围各县。
人们不论到城镇或赶集、上庙总要买几块扒糕,吃,清凉爽口。
吃烧饼裹肉,味道鲜美,还要买几个烧饼裹肉带回家,孝敬老人,哄哄孩子,。
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深泽自古就是文化之乡,传统文化活动繁盛。
近年来,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深泽县每年都高标准组织春节团拜会、迎春京剧演唱会、正月十二民间花会进城、消夏文化夜市、农民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具有深泽特色的文化品牌。
秧歌、舞狮、健身球、太极扇等散落在民间的老曲艺、老工艺得以重登舞台, 好戏连台、绝活频出,群众的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我村开展了“感动深泽十大人物”和“三百”(百对好夫妻、百对好婆媳、百对好邻居)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道德楷模。
今年以来,又启动“文明在深泽,道德伴我行”系列活动,向全村人民发出了“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倡议,并将精心编写的3000册《居民文明公约》和《文明礼仪知识手册》,免费发放到城乡居民手中。
此外,还通过“文明单位”观摩评比、“五心好公民”评选、评议“十大陋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意识,净化社会风气。
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使得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近年来,深泽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我村依托2000多亩林果优势,全力提升果品品质,黄冠梨、西梅李、克伦生葡萄、黑花生等24个特色名优农产品享誉省内外。
多年历史的风雨涤荡,造就了大梨园村厚重的文化底蕴,勤劳朴实的村民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