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监护技术

心电监护技术

心电监测技术
(一)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二)评估
1.核对医嘱,患者姓名,床号,年龄,医疗诊断。

2.患者评估:
(1)目前病情,意识状态。

(2)心理状态,语言沟通能力和情绪状态,无焦虑恐惧等情绪。

(3)局部皮肤情况,有无红肿,出血,溃疡,疤痕,有无粘贴电极的禁忌。

(4)健康知识:对心电监护的认识和理解,有无配合监护方面的知识。

3.用物评估:
心电监护仪一台,电极片5个,75%酒精,棉签,弯盘,必要时备剃须刀、纱布一块。

4.环境评估: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明亮,没有无电磁波的干扰,备屏风。

(三)护士准备:衣着整齐,洗手,戴口罩。

(四)预期目标
(1)患者在监护期间出现心律等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

(2)局部皮肤保持完整。

(3)各种监测指标达到正常。

(五)实施
(1)将用物及监护仪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目的及意义。

(2)检查监护仪连接是否正确。

(3)接妥地线后将电源线插入监护仪插座,接通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4)暴露患者胸部,用75%酒精棉签擦净,以减少皮肤阻力,正确定位,五电极导联: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胸导联(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5)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护仪导联线上,按照监护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

(6)选择导联,保证监护仪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合理的报警界限。

(7)连接血压袖带:被测量肢体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伸肘并稍外展,将袖带平整的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到两指为宜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cm,按下血压启动键。

(8)连接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于患者指(趾)端,使感应区对准指(趾)甲
(9)调节报警参数:心率、血压、脉搏、呼吸、血氧。

(10)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1)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并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电磁波形。

(12)洗手,取口罩,登记生命体征单或特护单
(13)停止监护:先核对医嘱,推治疗车到床旁向患者说明其通过监护和治疗,病情稳定,心电图正常,可停止监护,关闭监护仪,撤除导联线,清洁粘贴电极部位的皮肤,助患者卧于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4)记录患者情况及停止监护时间。

(15)对监护仪导联线等进行清洁和维护。

(六)评价
(1)监护期间患者的心律等异常及时发现和处理。

(2)患者感觉安全,无紧张,恐惧等情绪,积极配合。

(3)护士关心患者,操作熟练能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八)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的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