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办公自动化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各行业的重要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公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理解局域网、互联网组成、功能、应用以及网络维护、网络故障排除方法等,为其从事办公自动化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专家对办公自动化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按照工作内容设计学习过程,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从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讲起,接着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当然也包含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的设置与应用,在知识结构上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每个实训任务的设计,均在完成实训任务的同时,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做学一体化,通过情境模拟、校内实训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

结合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在园区网组建项目活动中掌握区域网组网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办公室自动化工作内容与要求,掌握各种办公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初步具备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完成日常办公事务性工作的能力,同时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提高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能熟练使用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
●能熟练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能使用数码摄像机进行摄像
●能使用扫描仪进行图片扫描和文字识别
●能安装和使用计算机外部设备
●能使用和维护常用办公设备
●能简单设置与维护计算机网络
●能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简单的影视编辑合成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通过工作情景模拟、活动体验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形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达到该课程的技能考核项目要求,培养基本职业能力。

(4)教材应突出应用性,突出重点,内容应简明扼要,以学生为本,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及时纳入其中。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
(1)应针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能进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应用与维护。

(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做出示范,组织学生进行训练。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实训方式提高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适时了解办公自动化专业新知识、新动向,熟悉办公自动化专业的各项任务,加强本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能为学生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4.3教学评价
(1)结合课堂提问、实践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强调目标性评价,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检测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水平。

(3)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资源,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2)注重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中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利用办公自动化开放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