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4.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 )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B.动机C.需要D.志向5.对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开始形成的。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调控系统D.情绪状态5.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B.个性特征C.能力倾向D.个性倾向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D.个性的能动性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B.先天性C.易变性D.稳定性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B.个别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从性的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气质D.性格20.布鲁姆认为,(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岁B.15岁C.17岁D.19岁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游戏D.尊重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气质D.性格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D.起动迟缓型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稳定性较强二、填空题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它可能是被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特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1.个性2.自我意识3.需要4.动机5.兴趣6.气质7.性格8.能力9.智力分化论10.智力复合论11.智力内容变化论四、简答题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简述个性的结构特点。
3.个性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4.简述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5.简述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6.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7.简答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
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
12.什么是“掩蔽现象”?五、论述题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六、案例分析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17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1.个性2.自我意识3.生理社会4.动机5.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6.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指向性7.性格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8.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9.能力气质性格10.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三、名词解释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
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
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
这种理论认为,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四、简答题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4)个性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