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内外阅读】部编六年级重点小学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1)

【课内外阅读】部编六年级重点小学小升初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1)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阅读短文。

①一夜春雨。

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

“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

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

“啊!你好,新叶!”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

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

A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

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

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

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

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

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

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

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

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

B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

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深根自养,忘我自献。

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

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

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⑧新叶青青,我忽然想起: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何乐而不为呢。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帘幔 ________的嫩芽 ________的生机________地等待 ________地冒出来 ________地缀满(2)文章第⑤段在全文中有________作用。

(3)参照示例,选择A、B任意一句,进行赏析。

例句: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

赏析:第一段“光秃秃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作者猛然间看到新叶的惊喜之情。

(4)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三种。

(5)仿照第8段“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何乐而不为呢”一句,另举一物,再造一句。

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________,________何乐而不为呢?【答案】(1)白色;淡绿;蓬勃;执着;急不可耐;星星点点(2)承上启下,过渡(3)A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新叶充满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新叶的喜爱B句:扶持、不炫耀、默默地、垂着等词,形象的写出了新叶默默奉献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新叶的赞美之情。

(4)坚定执着、热爱生活、忠于职守、忘我奉献、谦逊(5)不能做一个甘甜可口的果实;做一片送人荫凉的绿叶又【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细读选文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评价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白色、淡绿、蓬勃、执着、急不可耐、星星点点(2)承上启下,过渡(3)A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新叶充满蓬勃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新叶的喜爱B句:扶持、不炫耀、默默地、垂着等词,形象的写出了新叶默默奉献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新叶的赞美之情。

(4)坚定执着、热爱生活、忠于职守、忘我奉献、谦逊(5)不能做一个甘甜可口的果实、做一片送人荫凉的绿叶又【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___ 瞬间——________(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5)作者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宴席。

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快餐。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搏;奈;豪;影(2)细致;永恒(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的。

(5)阅读;细嚼慢咽;电视前的观赏;便捷的快餐。

(6)阅读书籍。

(7)略【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4)、(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7)谈自己的观点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搏;奈;豪;影(2)细致、永恒(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阅读、细嚼慢咽、电视前的观赏阅读书籍。

(6)便捷的快餐。

(7)略【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6)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记忆力申平①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

50年,整整半个世纪。

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②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

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③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

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

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

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

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④同学们陆续来到。

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

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

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

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⑤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