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乡土地理》PPT课件

《安徽乡土地理》PPT课件


河流和湖泊
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 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 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 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 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新华社北京2007年7月11日电】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特 别是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 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部分河段超过保证水位,发 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防 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 淮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繁,举世闻名。 流域内大洪、大涝、大旱经常出现。一年之内经常出现旱 涝交替或南涝北旱现象。 在淮河中下游和淮北地区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现 象。 (1)从位置和降水因素,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除上述两个因素外,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探究淮河流 域洪灾频发的原因?(10分) (2)你认为如何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皖北平原,轮种的杂粮为薯类、大豆、玉米、高粱 等。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江平原和巢湖流域,以双季稻 茶园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茶叶生产的有利条 为主(也有一季中稻) ,与稻谷换茬的主要为油菜和 件:①温暖湿润多雨多云雾的气候;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绿肥。皖中丘陵则为水旱作物分布的过渡地区,北 ③酸性的土壤;④悠久的茶叶栽培历史;⑤充足的劳动力 部以旱地作物为主,南部水田作物比重较大。 资源;⑥茶叶种类多,在全国知名度高。

两淮大型煤碳基地包括淮南、淮北两个矿区,是 国家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碳基地之一。
资源开采条件评价:两淮基地煤碳资源丰富,煤 质优良,开采条件较好;

地表水资源丰富,居中靠东、承东启西,紧邻华东 市场,地理位置适中(优越),市场广阔;
水陆交通便利,适宜建设大型、特大型在矿井和特 大型坑口电站。
意义:该基地的建成投产还对促进皖北地区经济发 意义 展,缓解“长三角”地区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 保障华东地区能源安全,加快安徽在“泛长三角” 分工协作及经济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黄山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 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 九华山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 旅游区示范点,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皖南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注意:旅游 资源是区域发展的条件,不是考查旅游业本身,了 解本省旅游资源丰富就可以了。
安徽乡土地理
一、自然特征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 跨长江、淮 河中下游,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 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 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 江西,北靠山东。
(一)、 地理位置安徽省简称“皖”,地 处中国东部,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 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熟悉地图, 准确把握本省和其它地区的空间联系。 复习的方法和思路可以以某一个地理要 素为中心,与其他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和 影响,由点—线—面展开;亦可以按 “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区域发展” 展开复习等等。积极关注与安徽有关的 国内热点大事,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分 析现象,迁移运用,强化能力。
**重要知识点 1)我省的行政中心是合肥,简称为皖。 2)流经我省的三大水系,自北向南分别是淮河、长江、新安 江。 3)淮河将我省分为南方与北方。 4) 我省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地 区,季风气候明显。 5)我省淮河以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熟制为一年两 熟。以北为小麦,熟制也为一年两熟。 6)我省两大粮食作物南方是水稻、北方是小麦,油料作物是 油菜,经济作物是棉花。 7)位于我省淡水湖泊是巢湖。 8)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中位于我省的是黄山。 9)我省最高峰是黄山莲花峰1873米。 10)按方位,我省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华东地区。
11)江南地区出现的伏旱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梅雨出现在春末夏初, 洪涝在夏秋季节。 12)我省的最大气象灾害是旱涝灾害。宣城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的季 节是夏季,梅雨是重要的降水过程。 13)我省主要地形自北向南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 原和皖南山区,另外还有一个巢湖盆地夹在其中,巢湖地区有我 省的“鱼米之乡”之美称。宣城地形以丘陵为主。 14)我省人口6700多万人,面积为13.94万平方千米。 15)我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满族。 16)安徽省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有黄山、西递村和宏村。 17)位于马鞍山的是铁矿,位于铜陵是铜有色金属矿,位于淮南、淮 北的是煤矿。 18)我省有我国主要的南北向的铁路干线中京九和京沪线,东西向的 陇海线。 19)安徽省有位于六安市的淠史杭灌溉工程。 20)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位于安徽省的是芜湖。 21)安徽省靠近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22)与安徽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共有6个。
安徽省旅游交通图
三、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一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
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图为长江经济地
带空间结构示意图。
区域发展
1、皖江城市带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唯一的一个国 家级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 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 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 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 来自长三角。
(3)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 总面积的30%,草地1.6 6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 丰富,共有木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 动物 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 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 量丰富。全省已发现 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 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主要 有煤炭(两淮)、铜(铜陵)、铁矿(马鞍山)。
)
B.土壤肥力低,小麦生长缓慢
C.地势低洼,光照不足 D.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小麦成熟期长 (3)导致P地小麦收割较早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品种的原因 )
B.受干热风的影响
C.地形与土壤 D.在成熟期化肥、除草剂的大量使用
解析:第(1)题,南北变化是受热量的影响,即纬度因素。第(2)题,紧
临长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生长期长,小麦产量
一、安徽自然地理特征
1.小麦成熟早晚受热量、光照强度、土壤性质、空 气湿度、干热风等因素影响。右图是安徽部分 地区小麦收割等日线分布图。结合材料和示意图,
回答(1)~(3)题。
(1)导致安徽小麦收割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C.土壤肥力
B.纬度
D.降水
(2)导致Q地小麦收割较晚的原因可能是( A.选择了生长期长、产量高的小麦品种

答案:(1)原因: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 带,具有北方降水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 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特点。
探究要素:地形特征、水系特征、植被状况、水 文状况、历史原因、人类活动等。 (2)上游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中游河堤后退,加 高加固大堤,利用沿岸湖泊洼地修建行蓄洪工程, 提高洪水的容纳能力,以利洪水下泄;下游开挖 新的入江入海运河,提高洪水的下泄能力。
气候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
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 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 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 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 800-1800毫米。 有梅雨和伏旱等特殊天气,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 暴雨洪涝、龙卷风等。
(二).地形: (1)全省地势西南高、东 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 异,复杂多样。长江、 淮河横贯省境 (2)淮河以北,地势坦荡 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 部分; (2)江淮之间西部为大别 山区,东部为丘陵地形; (3)长江两岸地势低平, 河湖交错,平畴沃野, 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4)皖南山区层峦叠峰, 以山地丘陵为主。
农业
安徽省是中国农业大省 2、经济作物以棉花、 麻类、茶叶、 油菜、花生、芝麻、烟 草等为主,皖北平原为全省棉田面积最广、年产量最多地区。 油菜种植遍及淮河以南各地,尤以巢湖周围和沿江、江南较 1、粮食作物的构成兼备中国南方和北方粮食 集中。茶园主要集中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畅销国内外市 场的“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作物的特点,既有旱地作物,又有水田作物。水稻 均为皖南山区名茶,而“舒绿”、“六安瓜片”等则为皖西 和小麦是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 山区名茶。
4、发展目标
未来示范区将重点围绕新型化工、 装设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 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 外产业转移,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 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 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 集群,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 业龙头企业和世界品牌。 四、备考策略自然灾害

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年际间气候变化大,加 上长江、淮河流域地势低洼、生态恶化,造成自 然灾害发生频度高、地域广、危害大。 “三年一 旱, 四年一涝,旱多于涝,涝重于旱”,是安徽 省大部分地区旱涝灾害的真实写照。安徽省自然 灾害的种类主要有洪涝、干旱、干 热风、高温热 害、低温冷(冻)害、冰雹、龙卷风、动植物暴发 性病虫害等。灾害严重时,连续几年或同一年内 几种自然灾害同时或交替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 破坏性极大。
社会经济特征:
(一)、人口 5700万,汉族为主,人口密度皖北
及沿江平原的东部较大,皖南丘陵和皖西山区人 口密度较小。 1)安徽省目前人口增长已进入 A. 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 负增长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2)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人口问 题不包括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增长过快 C.就业压力增大 D.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