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新版)新人教版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吆喝》(新版)新人教版PPT课件


由北京街头招徕客 人的音响引出话题
第二部分:(4—10)介绍吆喝声(4—9)从早到晚
时 间
的种类
(10)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11—14)概括吆喝声特点
-
主要内容 声调变化 合辙押韵
从奥斯伯特·斯提维尔的《北京的声与 色》和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交响诗写 起,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属于侧面描写 作用:用美文与交响诗衬托出“吆喝”的
“磨剪子来,戗菜刀——” “收废书——报纸——” “修——煤气灶,修——淋浴器,
修高压锅 ——洗衣机!” “米粉——!米粉——!” “豆腐——豆浆—— !” “收长头发来——!”
-
12
13.“就剩两挂啦”
14.“一包糖来,荷叶糕”
, 15.“哟,荞麦皮哟”
16.“冰棍儿——三分嘞”
17. “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算命盲人:“算灵卦”

乞丐: 1.“行好的——老爷……赏我点吃吧!”

2.“老太太(那个)真行好……没有饽饽赏碗饭。”

哪一种吆喝声最吸引你,为什么?
-
11
吆喝一下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熟悉 的吆喝声,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 化?请放开喉咙吆喝一下。
声音美妙动听,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同时自然地引出各种“吆喝”,行文自 然,轻松自如。
-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吆喝的内容
1.从早到晚的吆喝内容。 早上: 晚上:
2.一年四季的吆喝内容。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
• 读完整篇文章,体会一下,文章流露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 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 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 失而感到惋惜。
吹嘘 xū 小钹 bó 蛤蟆 há ma 海棠 táng
蘸 zhàn 兜里dōu 卤煮 Iŭ 荞麦qiáo 山楂 zhā
荸荠 bíqi马趴pā 两捆kŭn 嘞 Iei
秫秸杆shú jiē
雪花酪 Iào
-
5Leabharlann 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经常回荡 着的商贩的吆喝声。
-
6
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
3
听录音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圈画本课的生字生词,进行积累。 2.想想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3.梳理文章的结构,并划分层次。 4.勾画出本文吆喝的句子试着读一读。
-
4
你能读准吗
商贩 fàn 招徕 Iáі 钳形 qіán铁铉 xuàn囿于 yòu
隔阂 hé 馄饨hún tun剃头 tì佐料 zuŏ 饽饽 bōbo
-
10
商贩: 1.“馄饨喂——开锅!” 2.“硬面——饽饽”

3.“树熟的秋海棠”
4.“喝了蜜的大柿子”
5.“葫芦儿——刚蘸得” 6.“烤白薯哇真热乎”

7.“小玩艺儿赛活的”
8.“蒸而又炸呀……蒸而又炸”
9.“卤煮喂,炸豆腐哟” 10.“栗子味的白薯”
读 11.“萝卜赛过梨”
12.“葫芦儿,冰塔儿”
作者:萧乾
-
1
关于吆喝
• 吆喝,说穿了就是大声叫卖,是一 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据说, 老北京的吆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不过,现在北京城里会吆喝的人已 经不多了。
-
2
萧乾(1910.01.27~1999.02.11),闻名的 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 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 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 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 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 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 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