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及参考题目大全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及参考题目大全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一、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学术性●二、如何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题目●不断细化,小而具体,有感而发●三、如何搜集和整理资料●四、如何使行文更加合乎文体规范●(一)标题:1、揭示课题;2、揭示论点●(二)段落的组织●(三)整体结构合乎规范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三层次:(一)填补学术空白(二)达到学术研究的前沿(三)有后续研究的潜力填补学术空白:●了解研究状况:1、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全文);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中所附的论文篇目索隐●2、作者原著(可能含有某些线索,如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就有相关的版本目录信息)●3、相关研究论著●如《苏轼年谱》中就有大量关涉苏轼的文章或书籍介绍●4、相关学科研究●如历史研究、哲学研究、言语研究之类●5、学术期刊网●认真阅读原始材料:●1、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2、查找资料、做好阅读笔记●达到学术前沿:●新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新研究方法);资料的细致辨析(发常人之所未见)●有继续研究的潜力:对课题内涵、外延有清楚的意识和界定●根据教材所选文章撰写写作提纲:●论《花间词》的艺术●写作提纲●标题:《论<花间词>的艺术》●内容纲要:●一、温庭筠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一)、花间词人的分派:温庭筠派和韦庄派●(二)、温庭筠等人词的特色:秾丽绮艳与蕴藉含蓄●1、温庭筠等人词秾丽绮艳风格的阐释●2、温庭筠词等人蕴藉含蓄风格的阐释●“含蓄无穷,词之要诀。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清·沈祥龙《词论随笔》)●(三)、温庭筠等人运用含蓄表现手法做词的五种表现方式。

●1、以动作见内心(通过能够反映内心活动的外部动作描写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示例。

●2、寓情于景(将情融入具体可感的景物当中)●薛昭蕴《浣溪纱》(江馆清秋揽客船)示例。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惟见长江天际流”●3、由环境对比来表现感情。

●温庭筠《菩萨蛮》其二“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示例。

●牛峤《酒泉子》示例。

●4、用几个不连贯的意象来表达人物的感情。

●张泌《生查子》(相见稀,相见喜,相见还相远)示例。

●5、多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毛文锡《更漏子》(春夜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示例。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红纱一点灯’,我读之不知何故,只是瞠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

我知天下世人读之,亦也不瞠目呆望,失声一哭也。

”●6、蕴藉含蓄表现手法要用之有度张泌的《满宫花》、薛昭蕴的《醉公子》过犹不及,难明意绪。

●二、韦庄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一)韦庄等人词的艺术特色:清新明快●吴衡照《莲子居词话》“韦相清空善转”●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端己淡妆也”●欧阳炯“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

一洗罗绮香泽之态,而为写景记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性同音者矣”●孙光宪“绝无含蓄,而自然入妙”●(二)韦庄等人形成清新明快词作风格的●四种创作手法。

●1、直接抒发“我”的感情(融入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感情,在词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塑造自己的形象,主观色彩较为浓烈)。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顾敻《荷叶杯》其一(春尽小庭花落,寂寞)、其二(夜久歌声怨咽,残月)示例●2、生动地描述故事和生活画面,借以传达心意。

●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示例●韦庄《女冠子》“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牛峤《女冠子》“眼看唯恐化,魂荡欲相随”●牛希济《生查子》“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多情未了,回首又重逢”●3、描绘出空灵秀丽的境界。

●孙光宪《渔歌子》其二(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示例●4、语言明快朴实。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示例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韦庄等人有些词流于平淡无味。

(三)含蓄和明快创作手法并无明确界限,应相机而定。

张泌《江城子》其二、韦庄《清平乐》示例三、花间词人在运用音律表现内容方面对词创作的贡献(一)用韵放宽。

……●(二)巧妙地运用叠韵和平仄声调。

●……●(三)集中了时人的曲调并有所创新。

●创造新曲调;变更原有的词牌格律形式。

●李珣《河传》(去去,何处?)示例●四、花间词对宋词的影响。

●(一)花间词对宋代婉约和豪放词派的词风均有影响,而婉约派所受影响更大。

●(二)对宋婉约词人的影响●1、化用花间词语●……●2、师法花间艺术手法和对音律的态度。

●……●(三)对宋豪放词人的影响●韦庄《喜迁莺》(人汹汹,鼓咚咚,襟袖五更风)示例论文参考题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4、《诗经》燕饗食诗的场面描写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8、论《诗经》中的史诗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6、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7、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8、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9、《战国策》的艺术成就20、《战国策》名篇研究21、老子的思想22、《老子》的艺术特色23、《庄子》的艺术特色24、《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5、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6、《吕氏春秋》与杂家27、《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28、《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29、论《诗经》中的婚恋诗30、《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31、《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32、《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33、宋玉赋试论3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35、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倾向3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37、《史记》所描写的游侠38、《史记》所描写的刺客39、《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40、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41、《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42、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4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44、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4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6、. 曹操与诗文革新47、.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48、论曹操的散文创作49、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50、论曹丕的文学成就51、.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52、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53、曹植诗风的衍变54、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55、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56、梁朝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57、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58、《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59、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60、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61、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62、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63、.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6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65、.谢灵运与山水诗66、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6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6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69、论《子夜歌》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71、《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72、《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73、《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唐宋元明清文学:隋以前小说发展概况综述四杰对唐诗的贡献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王维心态研究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李白与盛唐杜甫心态与唐代社会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李商隐诗歌的社会价值晚唐诗扫描唐传奇的历史价值从陈廷焯、王国维的评价再看李词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从《人间词话》看姜夔词唐传奇的文学价值李冶的文学创作薛涛的文学创作鱼玄机的创作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黄庭坚的文学思想黄庭坚诗歌接受阐义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朱淑真的艺术生命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严羽的诗歌理论论张先的慢词宋代的歌妓词“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论婉约词的风格论豪放词的风格元明清文学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浅论凌濛初《二拍》之盗贼观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历史、虚构与《镜花缘》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一个仁慈而辛苦的救赎者一一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最小也是最大的道德劝惩者一一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从大观园到贾府而不是从贾府到大观园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2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