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选择题

中国地理选择题

中国地理选择题1.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阳光B.便于空气流通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雨水下泻2.我国传统交通地理的显著特点是( )A.“南马北船”B.“北马南船”C.“南车北船”D.“南马北车”3.具有得天独厚水运条件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B.青藏地区C.南方地区D.西北地区4.关于西北地区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盆地为主B.内蒙古高原表面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C.新疆地形“两盆夹三山”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内5.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降水丰富B.云量少,日照高,气温日较差大C.积温低,风力强D.沙性土壤肥沃6.西北牧区居民常常食用的食品有()A.水果蔬菜B.牛羊肉和乳制品C.鱼类和猪肉D.面食和稻米7.牧草茂盛的呼伦贝尔草原位于( )A.内蒙古东部B.内蒙古西部C.新疆南部D.河西走廊8.我国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比较,气温要低得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9.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是在()A.北京的中关村B.上海浦东C.陕西省西安市D.台湾新竹10.华南地区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稠密B.距港澳台较近C.地形平坦D.矿产资源丰富11.下列城市中,毗邻澳门的是( )A.珠海B.厦门C.汕头D.深圳12.中国政府对香港和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其原因是()A.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B.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的海岛C.香港和澳门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港D.香港和澳门的居民都是广东人13.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A.天然橡胶B.椰子C.柚木D.樟脑14.绿洲农业是下列哪个地区的特征()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15.我国首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B.南方地区C.西双版纳D.黄土高原16.可以看到―独木成林‖自然景观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B.西双版纳C.黄土高原D.长江沿岸17.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 )A.炎热气候B.干旱环境C.地表崎岖D.多雨的气候18.风―吹来‖的高原是指我国的()A.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云贵高原19.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20.窑洞是下列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 )A.西双版纳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21.沟壑纵横、地面破碎是下面哪个地区的特征()A.珠江三角洲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22.有我国―黄金水道‖之称的内河航道是()A.珠江B.黄河C.松花江D.长江23.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多的是()A.黄河水系B.长江水系C.珠江水系D.雅鲁藏布江水系24.属于长江沿江地带―钢铁工业走廊‖中工业中心的是()A.四川攀枝花、重庆、武汉、杭州B.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C.上海宝山、重庆、武汉、南京D.四川攀枝花、重庆、宜昌、上海宝山25.下列现象中,主要由工业废气造成的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鱼类大量死亡D.酸雨26.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A.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B。

气候日益干旱,降水减少C。

水污染、破坏严重D。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27.关于沿江地带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上游地区大多位于山区,森林众多,水土流失不严重。

B.中游地区由于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电池作用减弱。

C.长江流域的工业发达,但由于科技力量雄厚,治理污染的力度大,很少有酸雨危害。

D.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减弱工业的发展是沿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

28.关于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全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

B.四川盆地由于山区森林丰富,水土流失不严重。

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等原因,是我国水土流失严惩的地区之一。

D.我国东南地区由于平原为主,没有水土流失的现象。

29.关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B.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C.在缓坡地建水平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D.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在陡坡地建土坝、护坡等。

30.下列民族及风情的关联,正确的是A傣族——火把节B苗族——芦笙节C彝族——泼水节D蒙古族——晒佛节31.有关“前店后厂”生产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A.香港人多地少,劳动力丰富,经济收高,市场广阔,扮演“店”的角色。

B.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会议中心,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C.珠江三角地区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D.“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港澳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2.下列世界组织中中国不是其成员国的是A上海经济合作组织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WTO)D欧洲联盟三、双项选择题(共8分)1.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的地理区域是()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2.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的地理区域是()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北方地区3.下列地区中属于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是()A.黄土高原B.珠江三角洲C.云贵高原D.西双版纳4.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上游D.西20.长江流域的两大跨世纪工程指()A 长江上、中游流域的防护林B 三峡水利工程C 葛州坝水利工程D 沿江经济开发工程2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A 长江上游特征B 长江中游特征C 长江下游特征D长江荆江河段22.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B 珠江流域C 长江全流域D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23.对于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描述不正确的是()A 全国师大的港口B 全国最大商业中心C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 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24.没有火炉之称的城市是()A 重庆B 武汉C 南京D上海25.要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首先要考虑的条件是()A 作物的种类B 光热条件C人口资源 D 机械化程度26.关于我国农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家、林、牧、副、渔业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展B 畜林水产品劳动价值都高,今后要把农业的重点完全转移到这三个部门上来。

C 今后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部门全面发展。

D 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过大,今后要压缩这两个部门。

27.关于我国经济叙述正确的是()A 1949年我国是个工业国B我国是个发达国家C 我国工农业产品均居世界首位。

D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28.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下列可供选择的对策中适宜的做法是( )A 少种经济作物,扩大耕地面积。

B 开垦草原、林地,扩大耕地面积C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D增加农业收入,推广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29.“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的是()A 横断山脉B 喜马拉雅山C 雪峰山D 野象谷30.关于台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台湾海峡鱼类丰富,有中国著名的渔场B 高雄是台湾最大的城市和港口C享有“水果之乡”之美誉 D 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植物园”之称。

31.下列不属于香港主要职能的是()A 国际贸易中心B 金融中心C 住处服务中心D 文化中心32.关于新疆“绿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图中绿颜色的地方B周围的地区环境稳定,不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

C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部分沿河地区D水源来自当地的降水33.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澳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工业扩散到珠江三角洲的原因是()A.更方便产品出口B 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C 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优美 D 接近原料产地34.关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满足人们休养生息,陶冶情操的需要。

②促进交通、商业、城市建设的需要。

③能促进和带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④旅游业可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同时可扩大科技、文化的交流A ①③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35.关于“西电东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把黄土高原上的火电和黄河上游的水电,向华北和山东输送。

B.把三峡附近的水电,向华中、华东输送。

C.把大西南的水电,向广东输送。

D.把西北的火电,向东北输送。

36.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 节约木材保护环境C 预防疾病D 移风易俗37.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此地产煤的省份是()A 黑龙江省B安徽省 C 河南省 D 山西省38.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A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B 许多地方人口众多。

C这里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D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39.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A 靠近香港和东南亚B 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C 许多地方是侨乡D 自然资源丰富40.我国陆地最低处及其海拔高度是()A 哈密盆地–132米B 四川盆地--12米C 吐鲁番盆地--155米D 克拉玛依--400米41.下列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 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B 台湾工业产品以外销为主C动脉使用的运输系统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D 劳动力成本高阻碍了台湾工业的发展42.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B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C全国人口绝大居住在城镇D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43.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B我国热带和温带的大致分界线C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确定这条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AD是一月10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4.当乌苏里江洒满面阳光,帕米尔高原仍是满天星斗,这种差异是由A纬度差异决定的B经度差异决定 C 地形因素决定D海陆位置决定45.关于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就是生产粮食的部门,它分布在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B农业生产主要受地形、气候和土壤影响,与社会条件无关C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水平高D农业生产为生活和生产提供物质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