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法学作业答案

电大法学作业答案

电大法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法 p 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系 p6
是根据法律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3.行政法制监督p 75是指具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和包括执政党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公民,依法对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过程实施监督的有关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涉及监督主体、内容、权限、方式、程序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制度体系,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保障体系。

4.行政复议p76
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该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

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5.行政许可p68
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1.善意取得 p92
是关于交易的规则,指买受人不知道出卖人为无权转让而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2.担保物权p 95
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特定的财产上设定的以优先受偿权为内容的一种她物权。

3.代位权p99
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次债务人)享有的到期债权,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而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人的债权的权利。

4.不安抗辩权p 108
是指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人欠缺履行债务的能力或者欠缺信用,拒绝履行合同的权利。

5.要约p103
是希望和她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经济法 p149
是调整在管理、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宏观调控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流动和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劳动关系p 179
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并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3.社会救助p 199
在中国又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于由于各种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4.“三同时”制度p 217
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5.循环经济 p219
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1.贪污贿赂罪 255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挪用、私分公共财物,索取、收受贿赂,破坏公务
行为的廉洁性,或者以国家机关、国有单位为对象进行贿赂,收买公务行为的犯罪的总称。

2.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3.执行担保272
是指在执行中,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能够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当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者担保人的财产的制度。

4.举证责任263
又称证明责任,是指诉讼当事人经过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有利于自己的事实,避免因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5.准据法311
是指经冲突规范的援引用来具体确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特定国家的实体法。

6.刑事诉讼中的管辖283
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在直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