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
• 家庭是全科医生的
---服务对象
---工作场所 ---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 家庭的结构和功能
绝对可以的。之后,派学者到美国学习家庭医 生训练,从此家庭医生在卫生战线上出现。 1980年成立韩国家庭医学会(KAFM),相继 在一些医科大学开设了家庭医学科。1986年举
行了第一次家庭医学专科证书考试,839名医
生合格。目前全国有证书的家庭医生已超过 2286人。
• 日本:私人开业医生在日本医疗保健 系统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全国大 约有70%的医院是私人经营。他们收 入高,大多不是全科医生。在日本全 科医生起步较晚,目前尚未成立正式 的家庭医生学科。
• 跟大医院相比是主动性服务。 医生是等病人上门。社区 卫生是主动性服务,上门服务,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 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大医院仅仅是为病人或者主要 为病人提供服务。社区卫生除了病人以外,亚健康人群也 是它的服务对象,使亚健康人群不要变成病人。 • 提供综合性服务。大医院主要是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是多 位一体的服务,除了基本医疗以外,还有公共服务,是一 种综合性的服务。
社区是由一定数量的人群组成,他们有: 共同的地理环境 共同的社区文化 共同的信念 共同的利益 共同的问题 共同的需求
社区五个要素
人群
地域
文化背景 生活方式 认同意识
社 区
生活制度 管理机制
生活服务 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定义
• 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 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
• 提供连续性服务。 大医院是一病一看,看好 了,不会回访追踪,但社区卫生全程提供服务。 对居民来说,从你出生到临终,全程都提供服 务。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健康问题,社 区都要提供服务。 • 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1.社区卫生办在社区, 办在居民的家门口,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比 较方便,尤其适合老年人。 • 2.社区价格是社区居民承担得起的。提供基本 医疗服务,药品是基本药品,技术是适宜技术, 价格比大医院要低,所以这种服务是可及性的, 是居民能够承担得起的。
相 互 协 调 ,
是 相 互 依 存 的 !
上全 的科 两医 个生 轮与 子专 ,科 是医 不生 能的 相关 互系 替, 代恰 的如 !一 辆 车
一、全科医学理念和发展历程
1、全科医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 会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 学科。 宗旨: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 为基础,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 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 照顾融为一体。
•
概括说,社区卫生是医疗机构,如果从治病方 面来理解,第一它是治小病、多发病、常见病。 我们说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又回到社 区。第二它治慢病,慢性疾病。这些病在大医院 诊断明确,像糖尿病,测血糖,高血压量量血压, 用的药病人都知道了,久病成名医嘛,糖尿病病 人自己都知道用什么药,这种情况就不必要到大 医院看了,在社区完全可以解决的。第三是治未 病,就是预防疾病。我刚才说了,公共卫生职能 就是预防疾病,预防做好了,可以少生病,不生 病。所以社区卫生职能来看,就是治小病、治慢 病和治未病。
1 年龄、性别、疾病学科—— 服务对象
2 诊疗、预防、康复、保健—— 服务内容 2 生理、病理、心理、社会—— 服务层面 4个人、家庭、单位、社会—— 服务范围
四维空间—全方位—立体性的服务
整体的思维—— 脑 敏锐的观察——眼 耐心的倾听——耳 动人的交谈——咀
医
疗
预防
保健、康复
全 科 医 生 应 具 备 的 基 本 素 质
老年人由直系亲属照顾的占87.4%
世界各个国家全科医学情况简介: • 美国:1940~1970年间,专科化发展达到 了白热化程度。 1969年召开了美国医学会 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ABFP),自1986年 后全科医生人数开始增多,1975年为 54557名;1986年增加到67687名,上升了 24%。到1984年,全美的138所医学院校的 85%以上都开设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医学科 或系。13%的医学院校毕业生选择家庭医 疗训练项目。
我国的全科医学
1、 医疗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急需全科医生 2、 在岗培训的全科医生 3 、专科医生——全科医生 政府介入,高度重视,制定规划 专科医生培养全科医生!
我国全科医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1、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
伴随医疗制度改革,前途光明!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
社区卫生服务性质、特点、功能定位
性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 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 不以营利为目的。
功能定位:
• 重点对象:要以妇女、儿童、老 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 居民等
• 方式: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
特点:
• 综合服务
• 连续服务 • 就近方便 • 费用低廉 • 医患关系和谐
3、全科医疗的定义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应用 于病人、家庭和社区居居健康照顾的、 主要由全科医生提供的、以解决社区常 见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保健服 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形式
二 促进全科医学发展的因素
1 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 2 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第二次卫生革命的艰巨 3 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本主义为中心的卫生服务 4 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全科医生应有的知识结构:
1 生物医学基础:人体发生学、人体结构学、医学病原学、
人体病理学等
2 临床医学基础:诊断学、药理学、统计学、护理学 3 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4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全科诊断学、全科治疗学等 5 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人口学、流行病学等 6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 7 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法规学、美学等
2、人格化照顾
• 全科医生----服务对象----合作伙伴; • 全面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并加 以解决; • 以人格化的服务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医 患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3、综合性照顾 • 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性”或“全方 位”的服务
• 服务对象
• 服务内容
• 服务层面
• 服务范围
4、持续性服务 • 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服务; • 对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 的服务; • 任何时间、地点,对各种健康问题的 服务。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 服务概述
太原市卫生局 杨素梅
全科医学概述
全科医学(General Medicine)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社会医学
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ners)
以全科医学为宗旨的经过专门培养的卫生服务人员
全科医疗(General Practice)
全科医生从事的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特点
• • • • • • • • • • 基层医疗保健 人格化照顾 综合性的照顾 连续性照顾 协调性照顾 可及性照顾 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 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 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 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1、基层医疗保健
• 社区全科医生被称为健康的“守门人”
• 卫生服务是基层群众最先接触的服务,是 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门户”
• 加拿大:1919年实行健康保健制度,1966年
开始家庭医学住院医生训练课程。目前,全部 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家庭医学科或系。本科毕业 后接受2年全科医学训练,通过考试合格,取 得资格。家庭医生的数目已占医生总数的50%。 家庭医生多为私人开业形式,与医院的关系非 常密切,除了转诊、会诊外,家庭医生也直接 参与医院内的服务工作。
11 生物干预
社会-心理-生物干预
பைடு நூலகம்
病人为中心
1、病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病人为什么到现在才来?
3 、病人有什么要求?
构成家庭的三个要素
1 家庭的核心——感情(夫妻、成员) 2 家庭的纽带——自然关系(血缘关系)
中国家庭对血缘关系的重视,以父系为主
——社会关系
3 家庭的支柱 (1) 婚姻
(2) 血缘 (3)经济
四 全科医生的工作环境特色
1 以家庭为单位—— 必须接触复杂的家庭成员
进行多项的卫生服务 2 面对的是疾病初级阶段—— 问题的隐蔽
资料的不完整
3 接触的是慢性疾病为多—— 需要长期、连续服务 4 医疗范畴与条件设备—— 需要强化联系 需要工作协调 需要平衡关系
第一线
分 化
三级医疗(专科)
疾病
二级医疗(通科)
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ners)
以全科医学为宗旨的经过专门培养的卫生服务人员
家庭医生(Family Practitionners)
(General Family Practitionners)
以示与原有的通科医生之区别。
共 同 为 保 障 人 民 的 健 康 、 长 寿 而 努 力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主要区别:
专科医生
1 在医院坐等
2 疾病治疗 3 专科服务 4 医患关系不密切 5 处理高度分化疾病 6 依靠高级仪器 7 分科严格 8 负责疾病某阶段 9 经济效益昂贵 10 重视疾病
全科医生
立足于家庭、社区
疗、预、保、康 整体服务 医患关系密切 处理初期疾病 只需简单仪器 不分学科 负责疾病全程 便宜 重视病人
5 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健康意识的增强
6 医疗体质改革
三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1 注重于人,而不是病 2 从完整的背景上来观察、研究和解决病人及其家属的 健康问题
3 以家庭为保健单位
4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5 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方式 6 注意发挥团队精神 7 以连续性服务为基础,提供综合性服务 8 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 9 立足于社区,实现医疗保健的可得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