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方向阻抗继电器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1)熟悉整流型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的原理接线图,了解其动作特性。
(2)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ϕf Z pu =特性,求取最大灵敏角。
(3)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r pu I f Z =特性,求取最小精工电流。
2.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简介1)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构成原理及整定方法距离保护能否正确动作,取决于保护能否正确地测量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并使该阻抗与整定阻抗比较,这个任务由阻抗继电器来完成。
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原理可以用图3-1来说明。
图中,若K 点三相短路,短路电流为I K ,由PT 回路和CT 回路引至比较电路的电压分别为测量电压U 'm 和整定电压setU ',那么 m m YBPT K K YB PT mZ I n n Z I n n U 11=='(3-1) 式中:n PT 、n YB —电压互感器和电压变换器的变比;Z K —母线至短路点的短路阻抗。
当认为比较回路的阻抗无穷大时,则:I m CTI K CT setZ I n Z I n U 11=='(3-2) 式中:Z I —人为给定的模拟阻抗。
比较式(3-1)和式(3-2)可见,若假设CT YB PT n n n =⋅,则短路时,由于线路上流过同一电流K I ,因此在比较电路上比较setU '和m U '的大小,就等于比较I Z 和m Z 的大小。
如果set mU U '>',则表明I m Z Z >,保护应不动作;如果set mU U '<',则表明I m Z Z <,保护应动作。
阻抗继电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电抗变压器DKB 的副方电势2E 与原方电流1I 成线性关系,即,12I K E I =I K 是一个具有阻抗量纲的量,当改变DKB 原方绕组的匝数或其它参数时,可以改图3-1 阻抗继电器的构成原理说明图1—比较电路 2—输出变I K 的大小。
电抗变压器的IK 值即为模拟阻抗I Z 。
在图3-1中,若在保护范围的末端发生短路,即set K Z Z =,那么比较电路将处于临界动作状态,即,set mU U '='这时由式(3-1)和式(3-2)可得 I K CTset K YB PT Z I n Z I n n 11= ∴ uI I uI CT YB PT set K ZZ K Z n n n Z ='==(3-3) 式中YB PT CT uu n n n K K ='=1。
式(3-3)表明,整定阻抗Z set 是一个与DKB 的模拟阻抗Z I 和电压变换器YB 的变比有关的阻抗。
当调节DKB 原方绕组的匝数和调节n YB 的大小时,可以得到不同的整定阻抗值。
例如:当n PT =1,n CT =1,Z I =2Ω时,若要整定阻抗为Z set =20Ω,则YB 抽头可选10匝。
2)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原理图分析 图3-2为其原理接线图。
由CT 引入的电流CTmCT n I I =接于电抗变压器DKB 的原方端子1、2、3、4。
在它的副方,得到正比于原方电流的电压,图3-2 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原理接线图DKB 的原方有几个抽头,当改变抽头位置时,即可改变I Z 值。
由PT 引入的电压PTmPT n U U =接于电压变换器YB 的原方端子5、6、7,用于引入电压C B A 、U 、U U ,YB 副方每一定匝数就有一个抽头,改变抽头的位置即可改变YB n ,也可改变setZ96U AXT的大小。
JJ 为具有方向性的直流继电器(又称极化继电器)。
端子9、10、11为极化继电器触点桥的输出。
端子12、13、14为继电器I 、II 段切换的触点。
当12、13连通时,I 段接通。
当12、14连通时,II 段接通。
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面板上有压板Y 用于调整最大灵敏角。
3)LZ-21阻抗继电器比相电路分析LZ-21阻抗继电器执行元件的环形整形比相电路,如图3-3(a )所示,它实际是一相敏整流电流,其输入端分别接入比相的两电气量U C 、U D ,输出电压U mn 平均值的大小和极性与输入端电压U C 、U D 的相位有关。
为了提高比相回路的输出电压,在二极管支路中串入相同的电阻R 1~R 4,适当选取它们的电阻值,有利于提高继电器的动作速度。
滤波电容C 1~C 4,是为了滤去交流分量,以防止执行元件抖动,保证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圆的边界明确,同时提高了继电器的灵敏度,电容C 的数值,也要适当选取。
这一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3-3所示,图中211U U E +=,212U U E -=。
图3-3用极化继电器作执行元件的环形整流比相回路(a) 原理图 (b)等效电路正半周时,1E 和2E 分别产生电流1I 和2I ,并分别通过电阻R JJ 1和R JJ 2;负半周时,1E和2E 分别产生电流1I '和2I ',并分别通过电阻R JJ 2和R JJ 1;输出电压为:)()(212211i i R i i R u JJ JJ mn -'+'-= 相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mn U 平均值的大小和极性与输入端电压CU 、D U 的相位有关。
图中1U 和C U 同相,D U 与2U 同相。
C U 和D U 之间的相位θ变化时,输出电压u mn 平均值的大小和极性变化情况的分析,可参阅有关资料。
由分析可知,环形整流比相回路u mn 与两比相电气量相位角θ之间的关系如YB 2 1D 21KR 3KR 4 1KD 41Kn 1K D 1R 1D 211D 21KR 41KD 41KR 31KnKR 1图3-4所示,由图可见,当θ=0︒时,U mn ⋅pj 为正最大值;当θ=±90︒时,U mn ⋅pj =0;当θ=±180︒时,U mn ⋅pj 为负最大值。
显然,输出电压平均值为正值的比相角θ的范围是:︒-90≤θ≤︒90此式满足LZ-21型方向阻抗继电器对比相回路动作条件的要求。
3.实验内容1)整流型阻抗继电器的阻抗整定值的整定和调整前述可知,当方向阻抗继电器处在临界动作状态时,推证的整定阻抗表达式如式(2-8)所示,显然,阻抗继电器的整定与LZ-21中的电抗变压器DKB 的模拟阻抗Z I 、电压变换器YB 的变比n YB 、电压互感器变比n PT 和电流互感器n CT 有关。
例如,若要求整定阻抗为Z set =15Ω,当n PT =100,n CT =20,Z I =2Ω(即DKB 原方匝数为20匝时),则1015=yb n ,即YBn 1=0.67。
也就是说电压变换器YB 副方线圈匝数是原方匝数的67%,这时插头应插入60、5、2三个位置,如图3-5所示。
(a) YB 整定板示意图(b) YB 副方线圈内部接线图3-5 LZ-21型阻抗继电器整定面板说明图/︒图3-4 环形整流比相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pj m n U ⋅与比相角θ的关系曲线整定值整定和调整实验的步骤如下:(1)要求阻抗继电器阻抗整定值为Z set =5Ω,实验时设n PT =1,n CT =1,检查电抗变压器DKB 原方匝数应为16匝。
(Z I =1.6Ω)(2)计算电压变换器YB 的变比6.15=yb n ,YB 副方线圈对应的匝数为原方匝数的32%。
(3)在参考图3-1阻抗继电器面板上选择20匝、10匝,2匝插孔插入螺钉。
(4)改变DKB 原方匝数为20匝(Z I =2Ω)重复步骤(1)、(2),在阻抗继电器面板上选择40匝、0匝,0匝插孔插入螺钉。
(5)上述步骤完成后,保持整定值不变,继续做下一个实验。
2)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特性Z pu =f (ϕ)测试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熟悉LZ-21方向阻抗继电器和ZNB-Ⅱ智能多功能表的操作接线及实验原理。
认真阅读LZ-21方向阻抗继电器原理接线图(图3-2)和实验原理接线图(图3-6)-220V图3-6 LZ-21方向阻抗继电器实验原理接线图(2)按实验原理图接线,具体接线方法可参阅LG-11功率方向继电器实验中所介绍的内容。
(3)逆时针方向将所有调压器调到0V,按下移相器电源开关,将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移至其中间位置,将继电器灵敏角度整定为72°,整定阻抗设置为5Ω。
(4)合上三相电源开关、单相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
(5)调节移相器加入20V左右电压,按下移相器开机按钮。
(6)调节单相调压器的输出电压,保持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电流回路通过的电流为I m=2.0A。
(7)调节三相调压器使电压表读数为表3-2中的值,调节移相器角度,找到使继电器动作(动作信号灯由不亮变亮)的两个灵敏角度ϕ1,和ϕ2,,将数据记录于表3-2。
表3-2方向阻抗继电器静态特性Z pu = f(ϕ)测试(条件为:ϕ内=72︒,I(9)当电压调到很低时,继电器不再动作,此电压范围内就是电压死区。
(10)消除死区:将移相器的输出C相接入电压线圈2,再重复步骤(7)。
(11)实验完成后,将所有调压器输出调至0V,断开所有电源开关。
(12)作出静态特性Z pu=f(ϕ)图,求出整定灵敏度ϕ。
3)测量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特性Z pu=f(I m),求最小精工电流实验步骤如下:(1)保持上述接线及阻抗继电器的整定值不变,调整输入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差为ϕ=ϕsen=72︒并保持不变,即调节移相器的角度为42。
(2)将电流回路的输入电流I m调到某一值(按表3-3中给定值进行)。
(3)断开开关K1,将三相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调至30V。
(4)合上开关K1,调节两个滑线电阻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的读数由小到大,直到方向阻抗继电器动作,记录相应的动作电压值。
再逐渐增大电压值,直到方向阻抗继电器返回,然后再减小电压值,直到继电器动作,并记下动作电压值。
改变输入电流I m,重复上述操作,测量结果填入表3-3中。
表3-3方向阻抗继电器的静态特性Z pu= f(I m)测试(条件为:ϕ内=72︒,Z(5)实验完成后,使所有调压器输出为0V,断开所有电源开关。
(6)绘制方向阻抗继电器静态特性Z pu=f(I m)的曲线。
(7)在特性曲线上确定最小精工电流和最小动作电流I pu⋅min。
4.思考题(1)分析实验所得Z pu=f(ϕ)和Z pu=f(I m)特性曲线,找出有关的动作区、死区、不动作区。
(2)讨论电压回路和电流回路所接的滑线变阻器的作用。
(3)研究记忆回路和引入第三相电压的作用。
(4)如果LZ-21继电器的模拟阻抗Z I=2Ω,n PT=100,n CT=20,若整定阻抗Z set=45Ω,请问n YB的抽头放在什么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