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即时训练 某公司拟资助三位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聘请两位专家, 独立地对每位大学生的创业方案进行评审. 假设评审结果为“支持”或 1 “不支持”的概率都是2.若某人获得两个“支持”,则给予 10 万元的 创业资助; 若只获得一个“支持”, 则给予 5 万元的资助; 若未获得“支 持”,则不予资助.求: (1)该公司的资助总额为零的概率; (2)该公司的资助总额超过 15 万元的概率.
0
2113 8 P(ξ=2)=P(η=1)=C4 (3) (3) =81.
1
2212 8 P(ξ=3)=P(η=2)=C4 ( ) ( ) = . 3 3 27
2
2 1 32 P(ξ=4)=P(η=3)=C43( )3( )1= . 3 3 81 2 4 1 0 16 P(ξ=5)=P(η=4)=C4 ( ) ( ) = . 3 3 81
响;相互对立事件是指同一次试验中,两个事件不会同时发生.
2.在解题过程中,要明确事件中的“至少有一个发生”“至
多有一个发生 ”“ 恰有一个发生 ”“ 都发生 ”“ 都不发生 ”“ 不
都发生 ”等词语的意义.已知两个事件 A、 B,它们的概率分别为
P(A)、P(B),则z
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B;
[ 例 1]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
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个小孩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小孩是男孩
的概率是多少?
[课堂记录] 解法一:基本事件的全体 Ω={男男,男女,女男,
3 女女}, 记事件 A 为有一个女孩, 则 P(A)= , 记事件 B 为另一个是男孩, 4 1 则 AB 就是事件一个男孩一个女孩,P(AB)= ,故在已知这个家庭有一 2
立地进行的一种试验.在这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两种结 果,即某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并且任何一次试验中发生 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2.二项分布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中重要的一种模型,
应用非常广泛,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把握二项分布的关键是理
解好独立重复试验及问题研究的随机变量究竟是什么.
[例 3] 某计算机程序每运行一次都随机出现一个五位的二进制数 A= a1 a2 a3 a4 a5 ,其中 A 的各位数中,a1=1,ak(k=2,3,4,5)出现 0 的 1 2 概率为 ,出现 1 的概率为 .记 ξ=a1+a2+a3+a4+a5,当程序运行一次 3 3 时, (1)求 ξ=3 的概率; (2)求 ξ 的分布列.
3 1 1 2 3 2 11 解析:P= × + × + × = . 4 3 4 3 4 3 12
答案:C
2.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天气预报的记录知,一
年中下雨天甲市占20%,乙市占18%,两市同时下雨占12%.则甲市
为雨天,乙市也为雨天的概率为( A.0.6 B.0.7 C.0.8 D.0.66 )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1.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2.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1)对于任何两个事件 A 和B,在已知事件 A发生的条件下,事 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 条件概率 ,用符号 P(B|A) 来表示,其公式为 PAB P(B|A)= PA .
65 16 2 4 不发生的概率为 1- = =( ) , 所以, A 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概率为 81 81 3 2 1 1-3=3.
1 答案: 3
5 .某机械零件加工由 2 道工序组成,第 1 道工序的废品率为
a ,第 2 道工序的废品率为 b ,假定这 2 道工序出废品是彼此无关
的,那么产品的合格率是________.
击中目标的概率;
(3)假设这名射手射击3次,每次射击,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
中目标得 0 分.在 3 次射击中,若有 2 次连续击中,而另外 1 次未击
中,则额外加1次.若3次全击中,则额外加3分,记ξ为射手射击3
次后的总得分数,求ξ的分布列.
[解] (1)设 X 为射手在 5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的次数,则 X~B(5, 2 22 2 3).在 5 次射击中,恰有 2 次击中目标的概率 P(X=2)=C5 ×(3) ×(1 2 3 40 -3) =243. (2)设“第 i 次射击击中目标”为事件 Ai(i=1,2,3,4,5);“射手在 5 次射击中,有 3 次连续击中目标,另外 2 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 A,则 P(A)=P(A1A2A3 A4 A5 )+P( A1 A2A3A4 A5 )+P( A1 A2 A3A4A5) 23 12 1 23 1 12 23 8 =( ) ×( ) + ×( ) × +( ) ×( ) = . 3 3 3 3 3 3 3 81
η
0
1
2
4 4 5 4 52 p C50· ( )5 C51( )4· C52( )3· ( ) 9 9 9 9 9
3
3 4 2 5 3 C5 ( ) · ( )
4 9
4 4 5 4 C5 ( )· ( )
5
5 5 5 C5 ( )
9
9 9
9
相互独立事件与独立重复试验事件的概率问题一直是高考的
重点,多在解答题中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结合离散型随机变量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合格率为(1-a)(1-b)=ab-a-b+1.
答案:ab-a-b+1
热点之一
条件概率
1.利用定义,分别求 P(A)和 P(AB),得 PAB P(B|A)= . PA 2.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 A 包括的基本事件数 n(A), 再在事件 A 发生的条件下求事件 B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 n(AB),得 nAB P(B|A)= . nA
[课堂记录]
(1)记“该选手能正确回答第 i 轮的问题”的事件为
4 3 2 1 Ai(i=1,2,3,4),则 P(A1)= ,P(A2)= ,P(A3)= ,P(A4)= ,∴该选手 5 5 5 5 进入第四轮才被淘汰的概率 P4= P(A1A2A3 A4 ) = P(A1)P(A2)P(A3)P( A4 ) 4 3 2 4 96 =5×5×5×5=625. (2)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的概率 P3 = P( A1 + A1 A2 + A1A2 A3 ) = P( A1 ) + P(A1)P( A2 ) + 1 4 2 4 3 3 101 P(A1)P(A2)P( A3 )=5+5×5+5×5×5=125.
A、B都发生的事件为AB;
A、B 都不发生的事件为 A B ; A、B 恰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 A B ∪ A B; A、B 中至多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 A B ∪ A B∪ A B .
[例 2] 某项选拔共有四轮考核,每轮设有一个问题,能正确回答 问题者进入下一轮考核,否则即被淘汰.已知某选手能正确回答第一、 4 3 2 1 二、三、四轮的问题的概率分别为 、 、 、 ,且各轮问题能否正确回 5 5 5 5 答互不影响. (1)求该选手进入第四轮才被淘汰的概率; (2)求该选手至多进入第三轮考核的概率.

其中k=0,1,2,3,„,n,q=1-p.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列
如下: ξ 0 1 „ k „ n P Cn0p0qn Cn1p1qn-1 „ Cnkpkqn-k „ Cnnpnq0
由于 Cnkpkqn - k 恰好是二项展开式 (q + p)n = Cn0p0qn + Cn1p1qn - 1
+„+
Cnkpkqn-k
+„+Cnnpnq0中的第k+ 1项(k=0,1,2,„,
n),故称为随机变量ξ为二项分布,记作ξ~B(n,p).
2 1.甲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0.75,乙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为3,当 两人同时射击同一目标时,该目标被击中的概率为( 1 A.2 B.1 11 C.12 5 D.6 )
[课堂记录] (1)已知 a1=1,要使 ξ=3,只需后四位中出现 2 个 1 和 2 个 0. 2 1 8 ∴P(ξ=3)=C42(3)2(3)2=27. (2)令 η=a2+a3+a4+a5, ∴η=0,1,2,3,4. 2 易知 η~B(4,3),ξ=η+1,
∴ξ 的可能取值为 1,2,3,4,5. 2014 1 P(ξ=1)=P(η=0)=C4 ( ) ( ) = . 3 3 81
解析:甲市为雨天记为 A,乙市为雨天记为 B, 则 P(A)=0.2,P(B)=0.18, P(AB)=0.12, PAB 0.12 ∴P(B|A)= = 0.2 =0.6 PA 答案:A
3.在4次独立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A恰好发生1次的概率不
大于其恰好发生两次的概率,则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p
(3)由题意可知,ξ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6. 13 1 P(ξ=0)=P( A1 A2 A3 )=( ) = ; 3 27 2 12 1 2 P(ξ= 1) = P(A1 A2 A3 ) + P( A1 A2 A3 ) + P( A1 A2 A3) = 3 ×( 3 ) +3 × 3 1 12 2 2 × +( ) × = ; 3 3 3 9 2 1 2 4 P(ξ=2)=P(A1 A2 A3)= × × = ; 3 3 3 27 22 1 1 22 8 P(ξ=3)=P(A1A2 A3 )+P( A1 A2A3)=( ) × + ×( ) = ; 3 3 3 3 27

P(AB)= P(B|A)·P(A)=P(A)·P(B).
(3)若 A 与 B 相互独立,则 A 与 B , A 与 B, A 与 B 也都相互独立.
(4)若P(AB)=P(A)P(B), 则A与B相互独立.
3.二项分布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在n次独立重
k k n-k 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P(ξ=k)= Cn p q
解:(1)设 A 表示“资助总额为零”这个事件, 16 1 则 P(A)=( ) = . 2 64 (2)设 B 表示“资助总额超过 15 万元”这个事件, 16 1 6 1 6 11 则 P(B)=15×( ) +6×( ) +( ) = . 2 2 2 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