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二○一六年六月中国南京目录第一章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野外实习一、实习目得及任务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三、瓜埠山地质概况介绍第二章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野外实习一、实习目得及任务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三、湖山地区地质概况介绍(一)地形地貌(二)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特征(三)地质构造简介(四)地下水现象(五)阳山碑材(六)汤山猿人洞第三章小结第一章六合区瓜埠山地质公园野外实习一、实习目得及任务1、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区(主要为玄武岩)地貌现象,2、观察认识火山岩地层及岩性,3、观察认识下蜀黄土、浦口组、雨花台组地层沉积物特征。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1、观瞧介绍瓜埠山地质公园得电视记录片、2、古火山口地貌得观察主要观察古火山口得平顶山地貌、了解其形成得原因。

3、火山口附近地区考察主要观察认识火山岩得类型及其特征,火山岩类型有: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以及火山熔岩(玄武岩),了解玄武岩柱状节理形成得原因4、ﻩ在火山口周边地区观察主要观察白垩系浦口组地层、第三系雨花台组地层特征。

了解河流沉积物得组成与特征,寻找雨花石。

考察第四系下蜀组黄土得特征,观察下蜀组黄土与下伏地层得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三、瓜埠山地质概况瓜埠山地质公园位于六合区东南14公里处,总面积3km2,以火山群石柱林群、雨花石地层群等地质景观为主体,以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为辅得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一)瓜埠山火山地貌、火山岩特征瓜埠山就是一座距今约500万年前喷发形成得小型盾火山。

通常火山挤出得产物主要为低粘滞性得玄武岩岩浆、盾状火山由多层流动性很高得熔岩堆积而成,因为熔岩在硬化前可以流到很远得地方,结果便形成倒置浅碟似得低矮圆丘形山。

盾状火山得山坡虽然不陡峭,但就是火山本身可以非常巨大、1、玄武质火山碎屑物由火山猛烈喷发形成,包括火山角砾、火山渣、火山弹、火山灰等,分布在玄武岩石柱附近、这些物质在火山喷发时,由于喷发猛烈、喷发较高,快速冷却而形成,所以无柱状节理形成,一般具有气孔杏仁构造发育,这些有气孔多得玄武质火山碎屑物质,胶结不好,松散,极易风化,形成疏松狀得碎屑物质、瓜埠山得玄武岩虽然就是气孔构造,但气孔很少。

瓜埠山最为有名得就就是雄狮之塔,雄师得脸就是在山顶位置保留得黑色岩石即为原来火山通道中得火山渣组成,它们与发散形得柱状节理组合在一起,犹如一座大自然雕塑得雄狮、如今雄狮之塔壮观不如从前,就就是由于火山渣抗风化能力特别弱,虽然喷混凝土进行加固,雄狮得脸已经凹进去了形象上不太像雄狮得脸,但身体部分就是玄武岩得柱状节理,抗风化能力比较好,保存相对完好。

风化损坏得雄狮得脸玄武岩得柱状节理得身体部分2、熔岩由火山喷溢而形成熔岩流,慢慢冷却就形成了黑色玄武岩。

这些玄武岩为喷出岩,一般为隐晶质或玻璃质,主要矿物为辉石与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绿色得橄榄石,能找到但很少(风化后变成了棕红色得伊丁石)。

玄武岩外貌呈黑色,致密,坚硬,出现清晰得柱状节理,单个体一般呈五边形、六边形、熔岩石柱在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主要物质成分就是黑色玄武岩,硬度大,声音清脆,隐晶质,石柱整体透水性强。

石柱形成得原因:火山喷溢一形成熔岩流一慢慢冷却收缩一柱状节理,收缩得方向指向几何中心—形成五边形、六边形。

柱状节理得形态与冷却面有关:冷却面水平一形成竖直节理;冷却面垂直一形成水平节理;冷却面弧形一形成聚敛或发散节理、瓜埠山柱状节理得形态较多,直立得、斜得、发散得等等都有,柱状节理方向各异就是由多次喷发造成得,与岩浆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有关。

图中可见形态清晰可辨得柱状节理,其中显红色部分就是由于表面风化氧化形成得铁质渲染。

玄武岩柱状节理粗细不一,因为柱状节理得粗细与冷凝时间、岩浆厚度有关。

(二)白垩系浦口地层分布在瓜埠山公园东北部山脚下一带,时代为白垩纪(K2p),岩性为紫红色得砂岩、粉砂岩、泥岩,风化后形成红壤种植有庄稼。

(三)雨花台组地层这边得沉积岩,属第三系地层(N),灰色、灰黄、灰绿、灰红色或黄褐色弱固结碎屑1〜2y岩,包括:烁岩、砂砾岩,砂砾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就是燧石、石英砂岩、硅质灰岩以及火山岩、变质岩等等,砾径一般为数厘米,少量在10厘米以上,个别大于50 厘米,总体分选性中等,磨圆度较好,具有定向排列。

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与变质岩最主要得特征就就是具有层理构造,砂层具有清晰大型得斜层理、在公园东面山顶上地层测量到产状。

该地层为瓜埠山火山基底地层,局部地段可见火山岩侵入该地层中,为火山喷发时候岩浆灌入火山通道附近地层中,后经采石场开采而出露地表、著名得南京雨花石就产自该地层、近乎水平得层理构造雨花台组地层与下蜀组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滑坡形成得圈椅状地形(四)下蜀组黄土下蜀组黄土分布在瓜埠山公园山顶、山坡低矮处,其上生长有树木、植被等。

时代为第四纪(Q),与所有地层都就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下蜀黄土得主要特征:土黄色〜微红色,由粘土、亚粘土、细砂组成,富含钙质结核、在山顶处可见下蜀组地层(Q)与雨花台组(N)1+2y 地层呈明显得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二章江宁区汤山镇湖山地区野外实习一、实习目得及任务1、观察沉积岩地区岩溶地貌现象2.观察、认识沉积岩得地层、岩性及古生物化石。

3、观察地质构造现象、认识褶皱构造现象与断层构造。

4.观察地下水现象。

5。

学会使用罗盘,包括:测量岩层得产状,并学会在地形图上定点。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路线1、火石峰山脚下→沿盘山公路路边观察→火石峰北坡废弃采石场主要观察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得岩性及古生物化石。

观察孔山背斜在火石峰出露得特征。

学会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2。

火石峰山脚下→沿盘山公路路边观察→中国水泥采石场主要观察石炭系下统得地层特征。

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3、棒锤山西小铁路边人工剖面主要观察三叠系中下统青龙群下部地层、岩性等、利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路线4。

明文化村→大石碑→汤山雷公山猿人洞在明文化村古代废弃得采石场中,观察二叠系栖霞组地层中岩性、化石特征、考察大石碑断层,寻找该断层存在得证据,判断该断层得性质。

在汤山雷公山猿人洞中,考察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得溶岩特征,观察洞内得钟乳石特征。

在葫芦洞中考察第四系更新统堆积层特征,观察南京汤山古人类——南京直立人化石(牙齿1枚,头盖骨2件)三、湖山地区地质概况介绍(一)地形地貌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等地,交通方便。

本区位于宁镇褶皱束得南带,地形上有三列山组成,走向NEE,三列山之间就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

ﻩ谷地1:北侧湖山谷地就是二叠系龙潭煤系地层经过地表水侵蚀形成,该谷地两侧得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第二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有少量冲击成因得粉砂质粘土。

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250m,主要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高341.8m、ﻩ谷地2:南侧谷地就是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地层被剥蚀而成(老宁杭公路)。

南列山简称汤山,其主峰海拔292。

3m、泉水:孔山北坡山脚下,有孔山寺泉;棒槌山泉,均为上升泉、(二)地层、岩性及古生物特征1、泥盆系(D)(1)上统:五通组(D3w)岩石坚硬,常构成高山之顶,露头好。

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就是没有观察到。

与下伏茅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假整合于茅山组地层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得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

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四部分:底部: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石成分:白色石英、黑色燧石等,呈滚圆或半滚圆状,粒径在1~3cm为主,砾石,可以排列成单向斜层理。

下部: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夹有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为硅脂胶结、具有缝合线构造,具有单斜层理。

2、石炭系(C)湖山地区石炭系主要分为下、中、上统:①下统(C1):(1)高骊山组(C1g)杂色页岩,砂岩,有重力负荷现象,出现挠曲;厚约36米;据资料,有腕足类化石碎片。

与下伏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金陵组顶面有受过侵蚀之痕迹,侵蚀面起伏不平,因受过氧化,颜色发红,面上有Fe、Mn质薄层堆积。

下部: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含有褐色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有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有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砂质页岩,夹有少量薄层砂岩。

页岩明显得层理构造颗粒滑感,声音沉闷背斜构造②中统(C2):黄龙组(C2h)ﻩ岩性及化石:底部为白云岩砾块组成得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厚度可达5m;主体就是灰白色略带微红色得生物微晶灰岩,产纺锤蜓。

厚度约为55米、黄龙组与下伏老虎洞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灰岩颜色灰白,带红或肉红色3、二叠系(P)湖山地区二叠系分为上、下统:①ﻩ下统(P1)栖霞组(P1q)岩性及化石:分为四部分:1)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20米厚。

据资料,其中产米斯蜓与介形类化石、2)下硅质层段:黑色硅质岩。

3)栖霞本部段:灰褐色微晶生物灰岩,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产有化石球蜓。

4)上硅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生物屑灰岩,并可见一些沉淀。

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奇壁珊瑚、米氏珊瑚、南京蜓、球蜓等,由于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栖霞组厚度约为130米。

与船山组为整合接触、②ﻩ上统(P2)4、三叠系(T)⑴下、中三叠统青龙群(T1+2q)岩性及化石:下青龙组底部以页岩为主,夹有灰岩,;中部以灰岩与页岩交互产出;上部就是一套薄层微晶灰岩,夹杂页岩。

据资料产蛇菊石、克氏蛤及佛莱明菊石。

下青龙组厚度约为200米,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⑵上青龙组(T2s)岩性及化石:紫红色瘤状灰岩数层,含蠕虫状灰岩,粉砂岩,灰岩透镜体。

据资料,产多瑙菊石及荷兰菊石等化石。

上青龙组厚约300余米,与下伏下青龙组为整合接触、⑶中、上三叠统黄青马群:岩性及化石:砂岩、紫红色粉砂岩,灰岩。

厚约40余米。

与上青龙组为不整合接触。

5、第四系(Q)近现代冲积-洪积层,有砾石层、粉砂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上露头较好、另外,广泛分布在谷地低洼处。

(三)地质构造简介1、褶皱构造汤山镇湖山地区主要发育有汤山复式大背斜,在该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得走斜(陡山向斜)与背斜(孔山背斜)、本次实习仅在火石峰地区观察到孔山背斜得出露。

(1)孔山背斜孔山背斜位于测区中部偏西位置,在雪浪庵盘山公路旁、火石峰盘山公路旁均有核部地层及背斜转折端出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