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江苏省沭阳经济开发区天能工业园占地1000亩,总投资人民币10亿元,年产150万KVAh“纳米材料改性铅酸蓄电池”,一期工程投资人民币2亿元,建筑总面积8万平方米。
地处环境优美的江苏的花木之乡——沭阳,为苏、鲁、皖交界的广阔的苏北平原,毗连中国黄金东海岸——连云港,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巨大: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同时,东有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西至徐州观音机场。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车用蓄电池的、国际化企业。
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远销欧美、东南亚和非洲。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八套极板、蓄电池生产流水线,公司有很强的技术研发力量,拥有中高级技术人才逾百人,拥有国内外专利6项、各类科技成果数十项,其中,“纳米材料改性铅酸蓄电池”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已具备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蓄电池,在国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同时,公司具有完备的检测设备系统和有初步完善的经营(成本)、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单位名称: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地址:江苏沭阳经济开发区天能路1号邮编:223600电话:8传真:8手册发布实施令(兼换版说明)我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成本综合管理水平,依据GB/T19001:2000 idt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集团公司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等,本公司建立并承诺不断完善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框架的成本、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同时,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公司的实际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技术情况,对原2007年4月1日手册作较大的修改,主要有:一、市场导向模式的变化:变具备完全功能的公司为以OEM模式为主的公司,但预留直接面对市场的功能接口,以便今后不断体系完善过程中,增强市场意识;二、质量管理控制模式变化,变集中控制为分散控制,主要在文件记录控制、顾客有关过程、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等及其相关过程;三、单一体系初步转化为一体化体系,变单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环境、成本、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四、编辑方式的调整:根据天能集团公司历史传统和目前的人文环境,在标准化的前提下,在格式、术语等方面也作了初步尝试。
更符合多数员工的阅读习惯。
从而,本手册规定了本公司的质量、经营(成本)方针,规定和阐明了本公司管理体系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凡本公司文件(除文件名)与其有不一致之处均以此为准,现特予以发布。
本手册于2007年9月28日起实施。
总经理:二00七年月日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保证公司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特任命:1.0现任命任安福为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如下:a)按照GB/T19001-2000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组织和领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并及时将运行情况和任何改进的需求向总经理汇报,以供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改进。
c)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总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方的质量意识。
d)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的各种对外联络。
(注:在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未完全一体化前,由质量管理体系管代行使本手册其它体系管代的职责。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签名):二00七年月日1适用范围(含体系模块简介)1.1适用系统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一体化体系,同时,为成本、职业安全管理体系预备接口。
1.2适用用途:1.2.1本手册适用于本公司各过程管理体系运行和本公司外部质量、环境保证,并通过持续有效应用,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和适用的法规要求,达到其满意。
1.3覆盖产品和过程:1.3.1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为:铅酸蓄电池、极板系列产品生产、设计/开发、交付有关的部门(不含财务部、工会、党支部、团支部)及其过程;1.3.2环境、职业、成本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为:铅酸蓄电池、极板系列产品生产、设计/开发、交付涉及的所有部门及其过程;1.4管理体系模块简介:1.4.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模块包括:文件化体系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产品制造、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四大过程,它们分别对应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标准的第四、五、六、七、八章,分别对应在本手册的第四、五、六、七、八章节表述。
1.4.2环境、安全、成本等管理体系第一层次的模块与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架构相似,以质量管理体系模块为主要框架。
1.5附录1.5.1附录1《公司管理体系互相作用图及其流程图》;1.5.2附录2《生产工艺流程图》2引用标准2.1 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2.2 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3 GB/T19004-2000 idt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2.4 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2.5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集团公司成本管理体系标准及其相关要求文件;2.7其他见外来文件清单。
3术语和定义本管理手册采用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管理手册采用的质量管理供应链为:供方——公司——顾客。
3.1术语对照为便于通俗易懂,结合企业具体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故本手册部分采取非标准术语和标准术语同时应用,具体见下表于对照,现简略列出主要如下:4 管理体系4.1总要求4.1.1职责a)总经理室负责管理体系总体策划;b)各部门协助识别过程,提供建议;4.1.2本公司按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4001—2004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并且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为了实施管理体系,本公司将:a)识别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高层决策管理、资源管理、产品制造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e)测量、监视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4.1.3 体系范围包括过程具体见本手册第1章。
4.2 文件要求4.2.1总则4.2.1.1职责a)总经理负责批准文件结构清单;b)管理者代表负责拟订文件结构清单;c)各部门协助编制。
4.2.1.2 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二个层次:4.2.1.2.1 第一个层次:a)管理手册(包含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b)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要求的六个文件化程序和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十二个文件化程序;4.2.1.2.2第二层次:a)公司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的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技术、管理性文件和红头文件;b)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管理所要求的记录。
4.1.2.3 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详略程度根据下列情况而定:a)公司的规模和类型;b)过程的复杂程度和相互作用;c)员工的能力。
4.1.2.4本公司企管办文件的媒体形式是纸张和电子文档。
4.1.2.5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图1):管理手册ﻩ第一级文件(包括部分程序文件)ﻩ管理程序、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方案、技术标准、记录第二级文件4.1.3 相关文件暂无4.2.2管理手册4.2.2.1职责a)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管理手册;b)企管办负责管理手册的日常管理;c)各部门协助配合编写管理手册。
4.2.2.2依据《GB/T 19001-2000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等,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是规定本公司质管理体系的文件,包括以下内容:a)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剪裁的细节与合理性;b)管理方针和目标;c)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d)程序文件等相关文件的引用;e)对管理体系所包含的过程和相互作用的表述。
4.2.2.3管理体系的范围:见本手册第3章4.2.2.4管理手册的管理:本管理手册是对外介绍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证明其符合ISO9001:2000和ISO 14001:2004标准要求;证实本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是对外作为控制各项质量环境活动的依据,以取得顾客的信任并向顾客提供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改善组织的环境行为,使顾客和社会满意。
4.2.2.4.1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各部门评审,管理者代表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是公司的法规性文件。
4.2.2.4.2版本控制管理手册》版本号以发布第“A、B、C……”版表示。
同一版本的管理手册分为受控与非受控两种文本,受控文本盖“受控”章,非受控文本盖“非受控”章。
4.2.2.4.3发放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4.2.2.4.4相关文件附录管理体系所包含的过程和相互作用关系图文件控制程序1目的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检查、评审、更改、收回、留用、作废和借阅等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文件的符合性、适用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的控制,包括适当的电子媒体形式的文件控制。
3引用文件:a)《记录控制程序》b)《管理体系文件编写规范》4职责4.1总经理负责管理手册及红头文件的审批4.2各分管负责人(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手册的审核、授权范围内的程序文件及管理性文件的审批。
4.3办公室负责红头文件(不含制度类)管理(包括外来红头文件的管理)、厂房等基建技术文件的组织编制、发放、评审、更改、留用、作废和借阅等管理(包括相应的外来管理性文件管理)以及公司所有文件的汇总归档;4.4 企管办负责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管理性文件的组织编制、发放、评审、更改、留用、作废和借阅等管理(包括相应的外来管理性文件管理);4.5 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设备技术性文件的组织编制、发放、评审、更改、留用、作废和借阅等管理(包括相应的外来技术性文件管理);5 程序要求5.1文件控制范围:a)管理手册;b)程序文件和管理性文件;c)技术性文件包括:产品标准、设计图纸、图样、技术规范(含材料相关的工艺/生产消耗定额)、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和试验文件;生产、环保等工程设备说明书、工程设备操作规程及技术规范(含备件备品、易损件定额);厂房、公寓、生活设施等基础建设相关的文件、图纸d)外部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程、顾客提供的资料、集团及集团各子公司等红头文件;e)红头文件:包括总经理室作出的任命、决定、通知、通告、会议纪要等行政公文,但不包括管理流程及其管理制度相关的文件;5.2文件控制内容a)文件的编写、批准和发布;b)文件的发放、借阅;c)文件的评审与更改;d)文件的归档;e)收回和作废文件的处理;f)外来文件的分发控制和有效性确认;5.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布和评审5.3.1管理手册企管办组织各部门编写,经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评审,各分管负责人会签,由总经理批准。